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心翻译的《沙与沫》译本堪称散文诗翻译的经典作品,被业界公认为文学翻译的佳作。其翻译风格典雅清丽,优美润泽,明白晓畅。以译本为例,从选词、用句和修辞等方面对译本的风格加以探究,剖析译者对散文诗翻译过程的操控,巧妙地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既忠实原文又有所变通,在通达顺畅的基础上兼顾行文之美。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翻译活动,都离不开译者对原作者所认识的事物的再认识与再表达,译文即是译者主体性的再现。不同时代的译者在翻译同一文学作品时所使用的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大有径庭,译本在文体风格、语言修辞等方面的展现也有所差异。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月亮和六便士》的两种中译本,从译者所处时代背景、翻译风格等角度出发,可知译者是如何在译本中发挥译者主体性的。  相似文献   

3.
译者是从事翻译活动的主体,译本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译者的风格、能力、创造性会在文本翻译中体现出来。早期的翻译主张忠实原作,主要分析译本是否完整传达原作的意图等,而忽略了译者主体性。如今,译者主体性越来越得到重视,从"隐身人"走到台前。本文主要探究郭沫若译《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 1883~1931)在其短暂的一生当中用双语写作,共出版小说、诗集17部,9部用阿拉伯语写成,8部用英语写成。其英语作品《先知》和《沙与沫》为他赢得国际声誉。国内纪伯伦的翻译看似非常繁荣。尤其是《先知》和《沙与沫》的翻译,分别有了9个和11个译本。但是,目前的一些译本仍存在因理解不到位而造成表达不到位、气韵不足等问题。笔者认为翻译最高境界是译出语气、韵味(包括内在节奏),力求能体现"纪伯伦风格"即深邃的哲理内涵,诗句端庄大气,寓意隽永。  相似文献   

5.
在翻译领域中,译者主体性是翻译行业中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一部文学作品因其翻译的主体不同,翻译出来的作品风格以及语言效果等各方面也有所不同。《Moment in Peking》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林语堂先生的主要英文小说作品之一,本文针对《京华烟云》两中译本译者主体性进行对比研究,从而说明译本译者主体对作品翻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创作风格和译者的再创作风格是既相互矛盾又融合统一的。译者的再创作风格即译者的主体性,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作的创作性改写。本文拟对《飘》的创作风格以及傅译本的再创作风格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分析文学作品中原作与译作在创作风格上的矛盾与统一。文章首先讨论创作风格和再创作风格的定义和实质,接着再从小说《飘》的标题、人名地名和小说中的对话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具体的实例来论证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和译者的再创作风格有矛盾之处,更是有机统一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7.
海镇 《考试周刊》2010,(40):36-37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是源语与译语、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中介。译者主体性表现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应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始终,其主体性不仅应体现在译者对原作的选择、理解和阐释上,还应体现在翻译策略上。本文以白居易《买花》的韦利译本和许渊冲译本为例来看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陈茜 《考试周刊》2010,(54):45-46
反讽可以达到戏谑、嘲弄及讽刺的效果,使作品生动幽默,富有艺术感染力,反讽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使作品妙趣横生,令读者百读不厌,它是《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精髓之所在。本文以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两个中文译本中的反讽翻译为例,指出不同译本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假象等值"现象,本文认为,将文学文体学方法运用于小说中的反讽翻译中,可以提高译者对小说中反讽语言形式的美学功能的感知,促使译者使用风格对等的语言形式,从而提高小说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9.
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在翻译的过程中必然会体现其主体性。本文以目的论作为指导,探讨了《游走在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彰显。重点分析译者主体性在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的具体体现,探讨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目的读者的期待视野,积极发挥其主观主动性,翻译出优秀的作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卢淑玲 《海外英语》2012,(11):153-154
王佐良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的译作《西风颂》为人们所称道,也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各方面的研究,但对该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还较少。该文将以王佐良先生翻译的《西风颂》为例,分析该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并指出一些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霍译本”和“杨译本”是受到国内外广泛认同的两个《红楼梦》英译本.《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之一,就是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本文将以探春这个人物形象在“霍译本”和“杨译本”中的再现与塑造为个案,探讨译者主体性对表现原著人物形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语料库文体学的方法,对《西厢记》的许渊冲译本和West&Idema译本的译者风格进行研究。以由同时期英语原创戏曲所构成的对比语料库为参考,对所建立的两个英译本平行语料库进行数据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对译者的翻译风格进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West&Idema译本以散文体翻译为主,译本归化程度高,而许译本更加注重戏曲的音乐性,译本异化程度高。这个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加客观和直接地了解译者风格,而且对解读该译者其他译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一方面译者必须遵循和体现原作品的风格,另一方面译者又必须形成自己的翻译风格,使之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译品.本文试从张谷若先生的<大卫·科波菲尔>译本讨论了译者风格和作者风格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译论以原文和作者为中心,译者处于边缘地位,依附于作者而存在.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得到了关注,译者的主体性成为译介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本文借助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和乔治·斯坦纳翻译四步骤,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为例,分析译本语言的翻译特色,并认为翻译过程中从译本的选择到作品的阐释、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都充分彰显了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关昕  李湘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0):157-158,168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不断得到提升。文章选取了儿童文学名著《柳林风声》的两个变译本进行分析,阐释了译者在儿童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其主体作用并根据儿童读者的阅读特点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沙与沫     
“显而易见的东西,在被人简单地表现出来之前,从不被人看到。”这里,我们把黎巴嫩诗人、散文家哈利尔·纪伯伦(1883~1931)的《沙与沫》奉献给广大读者。《沙与沫》是纪伯伦用其精深博大的思想珍珠串成的一条闪光的银链。它不仅给人睿智的灵性、美与爱的旋律,文中那深沉丰富的情感、隽永而深刻的哲思,更令你在它每一颗珍珠的闪光里照见一个灵魂的世界,陈了给你审美的愉悦外,更使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确定的位置,并得到终生的教益。哈利尔·纪伯伦还著有《先知》《折断的翅膀》等。《沙与沫》由冰心翻译。  相似文献   

17.
对原文的忠实度始终是判断一篇译文好坏的主要标准.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又限制了译者对原著的忠实性.译者主体性在广义的翻译主体性中被普遍认为占有最主要的地位,但是童话故事的翻译因为要考虑到特殊的读者群体,所以读者的主体地位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结合格林童话《金鹅》的几种汉译本,来分析读者及译者的主体作用在童话译介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金婧 《文教资料》2013,(8):30-32
本文通过自建《雾都孤儿》中文译本语料库,运用语料库研究手段,描写不同译本的译者主体性,具体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描写各译本的各自特点即译者主体性的彰显之处,分别从词汇、句法、篇章连贯方面分析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和独到之处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名利场》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成名之作。翻译家杨必先生的中译本用准确、流畅、地道的语言,创造性地再现了原文的艺术魅力。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准确地遣词造句,准确把握了原文内容及艺术风格。本文主要从翻译方法、措辞及风格方面对杨译本作了简要的赏析。  相似文献   

20.
石蕊  沈传海 《海外英语》2013,(7X):126-127
随着翻译活动的深入与发展,译者的地位逐渐提高。我们鼓励翻译时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作用,在儿童文学翻译中亦是如此。通过对儿童文学《夏洛的网》的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从两个方面分析译者主体性在两个译本中的发挥,最后指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以使译者更好地发挥在原文与译文间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