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既没有惊人的情节 ,也没有华丽的词语 ,只是围绕着项脊轩 ,写了自己读书、生活的情景和一些家庭琐事。初看似乎平淡无奇 ,但是它却以独特的风姿吸引着读者。《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代表作。从思想内容来说 ,它真实地记录了家庭的日常生活 ,表达了真挚动人的感情 ,在当时文坛上显示了新的生机。在艺术上 ,也有不少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的地方。如用史书笔法写家人家事 ,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 ,鲜明地刻画人物的个性 ,表达自己的思念以及巧妙天成的补叙 ,不仅毫无累赘之感 ,反而更见光彩 ,这些手法看似平实 ,却使…  相似文献   

2.
感人心,情为首也。古人在动笔伊始,蕴浓情于腹内,诉真情于笔端,显至情于君子。因此,大凡仁君在读了《陈情表》和《项脊轩志》之后,没有不被这两篇传情佳作所感动。故古人云:读《陈情表》不下泪,其人必不孝;今我谓:读《项脊轩志》不下泪,其人必不善。我诵读之时,情自心起;掩卷之余,慨叹万端。挥笔写下:至诚至真“陈情表”,又悲又苦“项脊轩”。  相似文献   

3.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以项脊轩为支点,结构清晰地描写了三重空间,修葺前后项脊轩的现实空间,“诸父异爨”的家族伦理空间,追忆母亲、大母、妻子的情感空间。解读文本架构的三重空间,阐释《项脊轩志》的三重空间诗学意蕴,极富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项脊轩志》是一篇传统课文,人教版、苏教版新课标教科书选人时作了删节,而鲁人版新课标教科书及新编《大学语文》教材等选人时都没有删减。笔者在教学苏教版《项脊轩志》时,尝试营造与编者对话的氛围,在教学完第4段后,通过PPT呈现了“殆有神护者”后面被编者删掉的一段原文:  相似文献   

5.
《项脊轩志》是明朝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它以一间小屋——项脊轩的变化写世事变迁。全文以项脊轩起,以项脊轩结,以一间百年老屋作线索,“将人事变迁,家道坎揉,皆归入此轩,作睹物怀人写法”(林纾《春觉斋论文》)。题目虽然写作“项脊轩志”,但作者的目的却不在记轩而在写人,作者无限的感慨和情思,都是因人事而生的。他怀念的不是轩,而是人,是曾经爱过他,使他永远不能忘怀的人。  相似文献   

6.
项脊轩是归有光当年潜心读书的地方,也是他同亲人——祖母、母亲、妻子等接触交往,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项脊轩让作者对坎坷人生的深切体验与亲情交融为一体。在作者笔下,活现着一批让人难忘的女性亲人形象。她们或慈爱仁厚,或朴实善良,或聪颖贤惠,或活泼清纯,宛如一湾湾纯澈明净的亲情幽泉,萦绕在作者身旁,抚其创痕,慰其心伤。又如一曲曲温馨幽涩的亲情之歌,扣动着读者的心弦,如泣如诉,如怨如慕,虽着墨不多,而各各情貌毕现,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通览《项》文全篇,由项脊轩而生的对于女性亲情的怀念.乃项脊情的核心因素。现分别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项脊轩”与“南阁子”,看似只是对“室”的不同称谓。但《项脊轩志》以“项脊轩”起笔,以“南阁子”终篇,不禁让人心生“疑思”:“项脊轩”,文章的标题,一个“崭新”的读书之所,为什么没有用它贯穿全篇?“南阁子”,一个非正式的称谓,显得有点“不入流”,甚至有点“土”,为什么在文章的结尾却又被反复提及?重重疑点,不能不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8.
《项脊轩志》中的独特的对比艺术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对比之中运用对比;一是显性的叙述中包含着隐性的对比。《项脊轩志》中的对比的最大的特色之一在于对比之中运用对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项脊轩志》中的独特的对比艺术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对比之中运用对比;一是显性的叙述中包含着隐性的对比。《项脊轩志》中的对比的最大的特色之一在于对比之中运用对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洪合民 《山东教育》2011,(14):29-30
湖北省高考一考生的《站在项脊轩的门口》一文,获得了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就此笔者援引前几段共同欣赏。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的窄小且简朴。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归宿的小轩。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  相似文献   

11.
《项脊轩志》是明朝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它以小屋———项脊轩的变化写世事变迁,以“我”为中心,以时间为线索,写亲人的聚散离合,均为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琐事、个人情怀,然而在读者看来,《项脊轩志》正是以此奏响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怀念亲人、赞美女性、抒写人情之歌。一、内容解读《项脊轩志》一文中作者主要写了生活中给了自己无限关怀爱心的三位女性———母亲、祖母和妻子。三位女性的事情,可写甚多,但作者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根据三位女性在自己各个生活阶段中的地位,精心地选取了几个富有生活情味的场景。作者写母亲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2.
<正>《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是作者书房的名字。文章借项脊轩写人记事抒情,深沉隽永,令人回味无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品细节描写的精致,将作者绵长的情思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景物的细致《项脊轩志》开篇即写项脊轩是一所百年老屋,破旧而昏暗。经过作者一番修葺,面貌一新。增开窗户,室内洞然;室外兰桂竹木,错落有致,与栏楯相互掩映;白  相似文献   

13.
散文分类细说有多种,其中有一种人称絮语散文,即“不是长篇阔论的逻辑的或理解的文章,乃如家常絮语,用清逸冷隽的笔法所写出来的零碎感想文章。”①我国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当是典型的杰作。文章若寻寻觅觅的自言自语,又像是断断续续地向人叙说衷肠,似不经意,出平淡语,道寻常事,却满纸淋漓着诗情,隽永而醇美,很有些以诗为文的味道.却是风神独具。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论作诗,“其法有三:曰事,曰情,曰景。”归有光写《项脊轩志》也大抵如此,状项脊轩之景,述与项脊轩相关之事,抒因项脊轩而生的念远怀旧之情。但仅此尚不足以诗论之。重要的还在于归有光用此造出诗的意境来,即如王国  相似文献   

14.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融叙事、抒情、写景为一体的传世美文,作者“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文章以忆三代故人为叙事主线,状旧居项脊轩之景,言喜写悲叹志。自问世以来,这篇散文就以其朴素悲凄之情打动着万千读者。  相似文献   

15.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我们历来关注得较多的是真挚温馨的人情,却很少去从建筑美学的角度予以理性地观照。事实上,归有光不仅是出色的文章家,也是引领时尚生活的妙手。项脊轩无论是大方而不拘谨的构思,还是内敛而不张扬的内涵,都给我们别样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6.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历来被称为悼念亲人的至情至性之文.一般的忆旧怀人之作,难免写喜怒哀乐,痛苦、感伤是免不了的,而最后往往能升华为审美,故而能获得超脱,但感觉归有光非但没有从与项脊轩有关的旧事中超脱,其基调也已经超出感伤成分,似乎将自己深埋在凄苦中,这必定有些缘故.  相似文献   

17.
黄曼 《语文知识》2006,(3):38-38
归有光的散文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项脊轩志》,但我更喜欢《寒花葬志》。《项脊轩志》表现的是一种对家道中落、物是人非的感伤情绪,《寒花葬志》则表现了一种更为深沉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8.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被选入高中教材,无论是从德育教化还是文章的写法,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篇课文。但是,迄今为止,对其解读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从《项脊轩志》教学的现状透视文本的解读,我们会发现文本解读的误区——浅表化,浅表化解读大大减轻了文字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从文体特征看,《项脊轩志》这一文言散文名篇呈现出明显的诗性特征。从文学本体论层面看,《项脊轩志》具备诗性精神。基于诗性解读,文章提出了《项脊轩志》的教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项脊轩志》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文章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平静而不动声色地叙写往事.言近旨远.辞浅义深。寓丰富于单纯。在平淡中见浓郁,是古今散文中难得的珍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