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舒芜说:“《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可以说,《红楼梦》既是女性高尚品格的颂歌,也是封建社会家庭女性凄惨命运的悲剧.而“宝黛爱情”悲剧是整部《红楼梦》中女性悲剧的核心. 那么,是谁毁灭了宝黛爱情?谁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幕后推手?本文着眼于人教版高中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夫人,看看她的言行举止中藏着怎样的玄机.  相似文献   

2.
林黛玉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她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但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和宝玉之间的爱情最终成为一场悲剧。她的悲剧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在《红楼梦》众多的爱情故事中,宝黛爱情是"儿女真情"的典范,也是作者理想爱情的体现。与中国古代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无论是从爱情的产生、爱情的品质还是爱情的结局上来说,《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都显示出了超越前人的深度、高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4.
在《红楼梦》开篇的地方,作者借空空道人之口,对全书作了一个总的概括,说是:“其中大旨谈情”。这话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是正笔还是反笔?有的同志曾经认为,这不过是作者玩的障眼法;《红楼梦》是政治历史小说,爱情描写只不过是一种掩护,作品的本旨不是在“谈情”。爱情主题说曾被当做《红楼梦》研究中严重错误的观  相似文献   

5.
寻找一本书     
曾经听过一场名为“寻找一本书”的讲座,主讲人是位从美国留学归来、小有名气的青年学者、教授,在大学生中很受欢迎。教授一上台,就向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都阅读过很多的书,有谁能在读过的书中,挑出一本你认为对自己一生都有用有价值的书,告诉我书名吗?”一本对“一生都有用有价值的书”?看起来十分“简单”的一个问题,可是,我还未曾思考过。那么多的书,是哪一本呢?我陷入了沉思。是《伊索寓言》吗?或者《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抑或《西游记》、《水浒传》、《隋唐演义》的连环画中的某一本?这些书,的确陪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相似文献   

6.
林黛玉和香菱是《红楼梦》中两个不同的悲剧人物。她们的身分、地位、遭遇、追求不同,但最后都以悲剧命运结束,却是相同的。在高鹗的后四十回中,对林黛玉的刻画大致是按曹雪芹的原意来展开的,而对香菱的描写则没有完全按原作意图,续作在顾及原著脉络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动,但也有可取之处。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悲剧人物。宝黛爱情是《红楼梦》中的一条主线,《红楼梦》第五回:“〔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就暗示了宝黛爱情将是一场悲剧。在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中,仅仅反映了宝黛两人从小在一起,两小无猜,随着年龄的长大,宝黛之间的感情和心愿有所表  相似文献   

7.
轻轻打开一扇窗,慢慢啜一口水,让窗外的蓝天白云、鸟语花香与茶中的馥香一道,伴我沉思,伴我在这梦的海洋里翱翔,伴我品味这令人痴迷的《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部"红楼"演绎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呈现了一幕悲金悼玉的爱情悲剧。读《红楼梦》,那缠绵悱恻的爱情荡气回肠,那凄婉动人的结局令人潸然泪下,那美轮美奂的大观园令人心生向往。一切就像一场梦,梦里,有想象中的热闹和奇迹,有仙境般的神秘和梦幻,让人流连忘返。但既然是梦,就有醒来的时候,在梦醒时分,一切全都消失了,留下的只有丝丝缕缕的惆怅与不尽的哀思。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似文献   

8.
《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是高中生首次接触《红楼梦》,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宝黛相见时,宝玉就把他的"命根子"给摔了?只是要渲染他们之间前世今生的爱情吗?提这个问题,说明学生真的走进文本,思考文本了,作为老师,我们感到欣喜。《红楼梦》作为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之作,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思与探究空间。我们从"玉"文化探究情节的安排意图。一、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悲剧。对于宝黛的艺术形象及爱情悲剧的成因的争论,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本文试图从《红楼梦》开篇的神话传说来探究他们爱情悲剧的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以其对爱情描写的深刻性、广泛性、悲剧性成为中国小说史上描写爱情的顶峰。文章从与《牡丹亭》、《西厢记》等作品的比较中,阐发了《红楼梦》所表现的全新的爱情观,揭示了《红楼梦》将爱情置于封建社会全方位背景下加以描写的独到之处,剖析了《红楼梦》所表现的理想爱情的悲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长福 《中国教师》2014,(13):92-95
<正>高中语文必修3选编了《红楼梦》第3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的一段故事,取名为《林黛玉进贾府》(下称《林》)。笔者拟以《林》文为例,通过探究"谁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幕后黑手"来阐释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要重在准确、深刻和个性化。一、《红楼梦》"对女性尊重"的微观认识"宝黛爱情悲剧"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最高峰《红楼梦》的一条叙事主线。整部小说通过对贵族阶层"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盛衰描写,展示了  相似文献   

12.
"水"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化及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形式,《红楼梦》这部集大成的小说丰富并深化了"水"意象的内涵。本文从水同女儿、水同清浊和水同爱情三个方面简要分析《红楼梦》中的"水"意象,说明这一意象小说构思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哀绝的恋歌     
卢永杰 《学周刊C版》2011,(4):207-207
洋洋洒洒的一部《红楼梦》不知赢得多少读者的眼泪。古往今来,众多人沉迷于“红学”而不能自拔,尤其是对于宝黛钗的爱情纠葛,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摒去《红楼梦》其他方面,单就黛玉性格和爱情方面略述愚见。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红楼梦》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悲剧,其中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一直为学界和读者所关注。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黛玉自身健康与性格角度出发,对宝黛爱情悲剧成因做一些粗浅的探索,认为黛玉自身的性格和健康状况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分析《红楼梦》中爱情失败与成功的事例,发现爱情的成功是有条件的:前提条件——缘分;充分条件——感情;必要条件——独立;辅助条件——明智。《红楼梦》中大部分的爱情都是以悲剧结局,是因为有些条件不成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简·爱》中的简·爱是中外文学史上两个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同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二人都大胆执着地追求美好的爱情,但简·爱最终收获圆满的爱情,林黛玉却抱憾而终。将从作品人物性格特征及追求爱情方式的不同、创作主体的差异两个方面,探讨她们爱情结局一喜一悲的原因,以及带给我们的深刻启发。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既从《西厢记》中得到启迪,又在《西厢记》的基础上有所超越。文章结合具体文本,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对《西厢记》的阅读,宝黛跨越爱情的门槛;对《西厢记》的使用,宝黛享受爱情的密码;对《西厢记》的超越,宝黛得到爱情的升华。  相似文献   

18.
现代研究对于《长生殿》,争议最激烈莫过于它的主题:写爱情?写历史?写历史兴亡感?抑或兼而有之?我们亦欲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李岚 《考试周刊》2012,(79):13-13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带给人无限的幸福,也使人为之付出血泪,由此世上多了许多的痴男怨女,也成就了许多作家笔下的爱情悲剧。《红楼梦》与《荆棘鸟》俱为现实主义力作。《红楼梦》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有所谓“开坛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之说,足见其在当时的风靡程度。到了现代,《红楼梦》的魅力依然不减,人们对它的喜爱超过了任何一部古代小说,研究者甚至将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称之为“红学”。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受《西厢记》影响之深,不仅仅限于思想精髓上。《红楼梦》对《西厢记》曲文的化用极为自然妥帖,为点化宝黛爱情、推进小说情节演进、丰富宝玉黛玉人物形象起到关键作用。崔莺莺、张生的爱情之路也成了宝玉、黛玉爱情关系的映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