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活动设计】活动(一):猜想引入教师举起一个长方形框架,边操作边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老师捏住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向外拉,将会拉成什么图形?你们能猜出它的面积吗?是长方形的面积大还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学生猜测后,教师指出:为了准确地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哪一个大,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由此引入新课。活动(二):猜测公式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先出示方格图(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然后把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放在方格图中去。教师指出: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让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8页"整理与反思"以及第108~109"练习与实践"第1~5题。【教学目标】1.复习平面图形的变换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意义和方法。2.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会画轴对称图  相似文献   

3.
单薇洁 《江苏教育》2023,(44):14-16+20
符号型工具旨在更好地帮助学生定位学习目标,促进主动思考,加强学习反思,提升学习效果。教学苏教版五上《有趣的面积》一课,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方格图,感悟图形度量的方法“”创新方格图,探索图形度量的变式“”想象方格图,拓展图形度量的方法”这三个环节,引导学生逐层剖解和落实作为符号型工具的方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推动学生在数学“学科大课堂”的实践和探索中碰撞学习的智慧,分享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求周长     
<正>【题目】下面的3个图形都是由4个同样大的方格组成的,哪个图形的周长要长一些?【分析与解】题目中的三个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方格组成的,我们可以假设方格的1条边长度为A,图1的周长由8条方格的边围成,所以图1的周长为8A。图2由10条方格的边围成,所以图2的周长为10A。图3由10条方格的边围成,  相似文献   

5.
【片段1】画图游戏,激发兴趣。(教师随意在黑板上画上一大一小两图形)师:谁愿意上来给这幅图涂上颜色,请两位学生上来比一比谁涂得快?(比后教师宣布获胜者)生:(表示反对)老师,这样比赛不公平。  相似文献   

6.
笔者最近有幸聆听了一位特级教师执教的观摩课"角的度量"。该课真正让学生经历了"再创造"过程,给听课的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择一个片段与同仁们一起分享。【教学片断】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L1=30°、L2=40°)  相似文献   

7.
笔者最近有幸聆听了一位特级教师执教的观摩课"角的度量"。该课真正让学生经历了"再创造"过程,给听课的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择一个片段与同仁们一起分享。【教学片断】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L1=30°、L2=40°)  相似文献   

8.
在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方格图是教师经常用到的一种直观图,它是数形结合的有效载体。在教学中,方格图的主要作用并不是教会学生"数"出面积,而是要学生充分利用方格图发现多种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想】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坚决反对所有问题都由教师提出来。说明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说明文的文体价值提出问题,并尝试分析、解决问题。下面我以《南海:资源的宝库》一课为例进行说明。【学习实录片段】片段1:问题导入师:一篇说明文,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吴智平 《学子》2012,(8):47-47
数学课堂也应倡导"追问"。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案例片段一】"等腰三角形"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9厘米和5厘米,求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题意画一个草图予以解决。使边的长度尽可能与题意中数值相同。大部分同学可以得到周长为23厘米...  相似文献   

11.
<正>前不久,我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其中的一个小片断引起了我的思考。【教学片段】师(黑板上画好一个长方形):"黑板上的图形认识吗?你在哪些物体的面上见到过这样的图形?"学生一一列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师:"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长短不同的小棒,你们能用它们摆出一些长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指一名学生到实物投影前摆长方形,可是这个学生不知是紧张还是怎么着(事实上,谁也不能非常精确地摆好),怎么也摆不好,下面的学生急得直  相似文献   

12.
【教学案例】一、复习引入1.课题引出旧知。由课题"图形的面积",引出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重点强调求圆的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圆的半径)2.教师画图,学生观察画图的过程。(教师先画了一个半径2分米的大圆,接着以同一个圆心画了一个半径1分米的小圆)学生叙述观察的情况。教师强调观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我们要学会使用。3.引入课题:组合图形的面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7~98页"整理与反思"的后半部分,第98~99页"练习与实践"第7~10题。【教学目标】1.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完善认知结构。2.学会用网络图、集合圈等形式正确表示已经学过的平面  相似文献   

14.
【片段一】 课的伊始,学生根据三幅图列出了0乘一位数的算式,初步得出了不管有多少个0,合起来还是0的结论,紧接着教师这样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5.
【片段一】让学生完成对诗歌《秋天》的激情朗读后,教师为了让学生注意不同部分的情感基调,留意表现不同情感的词语,特别安排了一个环节——请学生依据每节内容自然组成的三幅"画"的情感性质分别设计相对应的一种颜色来作"背景色调"。  相似文献   

16.
魏芳 《江苏教育》2012,(16):53-54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09页的"回顾与整理",第109~110页的第1~7题。【教学过程】师:(课前贴好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圆"这一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师:课前,同学们在学习单上画了一个圆,并进行了自主整理。(课件出示"学习单")  相似文献   

17.
笔者听了本校一位数学老师的一节"椭圆的标准方程"一课,感触颇深.现将授课实录(片段)和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一、授课实录(片段)S: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椭圆的定义,下面我们来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接着,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下面两个图形,然后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求两个图形所对应的椭圆方程.教师巡视指导.  相似文献   

18.
题目:如图1,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在图中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得补画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补画成轴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对答案式讲评法 师:请某×同学将自己画的轴对称图形画到黑板上. 学生忙着抄,将题目改正. 教学评价:表面上非常符合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会的教师不讲"的课标理念,但实际上学生除了对这位同学的敬佩外一无所获,根本不知为何要这样画,是如何想到的.  相似文献   

19.
近日有机会现场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钱金铎执教的《四边形》一课,课堂气氛和谐自然、学生学习灵动智慧,与会教师尽数被征服。赞叹之余,细细地品味课堂,企图从中得到启迪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片断一】调用表象,找共性师:你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吗?假如你知道,你能画一个四边形吗?拿出铅笔和尺子画一个四边形。师:你们画的四边形会一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8页例6及随后的"练一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了解了比例的意义。请问:如果要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它应该是什么形状?预设:长方形。师:测量过教室的长、宽分别为8米和6米。请在纸上画出教室地面的平面图。【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看似信手拈来,实质是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将图形的放大、缩小与认识比例、比例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