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旅游景区的发展,在体验经济时代面临转型、创新的难题.面对"体验为王"的市场需求,人文旅游景区须结合自身实际,从旅游环境、产品设计、营销体验、服务体验等方面入手,借鉴现有成功经验,进行诸如影视演艺、舞台剧、电视剧、电影、纪录片、角色扮演、仿真表演、游戏动漫设计、工艺品创作、餐饮体验等方式,增强人文旅游景区的互动性、参与性和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多层级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2.
文旅小镇是近年来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形成的旅游新业态与城镇化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发展文旅小镇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成为各地竞相发展的重点。针对当前我国文旅小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背景下,如何促进城市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实现城市文化旅游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城市文旅融合发展需要审视文化内涵,将市场文化需求、旅游供给侧改革与产业链延伸有机统一,打造城市新文化创意、新内涵价值和新品牌形象的文旅融合发展目标.文章通过分析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的内涵,探讨二者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文旅融合有关政策的推动以及文旅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背景下,各地积极发展文旅产业。文章通过SWOT分析得出目前开封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经济转化效率偏低,与开封当地的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宋文化旅游形象营销推广不足、同类旅游城市相互竞争等因素有关,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开封宋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对文旅数字资源整合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通过"文旅淮安"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实践,梳理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在技术、内容及运维等方面所进行的文化和旅游数字资源整合工作,总结出了文化和旅游数字资源整合的有效方式,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旅游不应只是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拍拍照片而已,旅游的更深一层意义是"体验"。旅游过程中角色的体验、人与自然互动的体验、征服或融入自然的体验、回归历史的时空体验、异域文化的体验等是游客追求的境界。而体验的过程中有好有坏,有喜有忧,但是不管如何,它都是体验生活的一部分。旅游者也会在这些或自然或人文的景观里悠然漫步,享受着它们给自己带来的不同的人生感悟:微醉、伤感、独处、热烈、欣然……  相似文献   

7.
文旅融合是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选择,文旅融合对旅游类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既懂文化又懂旅游的高职人才是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当前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人才面临的新要求以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和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探索构建能够适应文旅融合趋势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18)
黄河流域旅游"蓝道"系统建设,是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创新举措。通过打造集生态、安全、景观、文化、休闲为一体的"蓝道"系统,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夜间经济能带动文化、娱乐、旅游、餐饮等多行业的发展。公共文化机构可以乘势而上,借夜间经济的东风提升文旅融合深度,让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提质发展。文章结合问卷与文献调研,综合国内公共文化机构开展夜间服务的经验,提出了公共文化机构在夜间经济视域下加强文旅深度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文旅融合是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追求的必然要求,推动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本文从时代进程中的文旅融合入手,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行业现状及新业态的出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复合型立体化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1.
以开封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从开封深厚的历史文化出发,针对目前开封市在文旅融合方面存在的文化挖掘不够深入、体验性较差、整体旅游形象有待提升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形象+文化+旅游、饮食+活动+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的4条开封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并在具体思路措施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运用科技手段、加强旅游宣传,全方位加深开封文旅融合的程度,更好地推动开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体验经济理论为依据,根据体验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原则,结合赤峰市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发展情况,提出了体验经济时代下赤峰市的旅游业发展策略,即突出体验主题、增加游客参与以及充分开发旅游纪念品市场。  相似文献   

13.
慢旅游是古镇旅游发展的新形态,核心理念在于游客的深度体验。本文从游客体验的视角,对古镇慢旅游者进行深度访谈,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进行内容分析,提取古镇慢旅游体验高频特征词,编码析出古镇慢旅游的特质要素及其情感效价。研究发现,古镇慢旅游的特质要素由文化空间、休憩场所、自然元素和人文意蕴四部分构成。文化空间的正向体验和负向体验均高于其他要素;自然元素的正向体验显著高于其负向体验。本文进一步从特质要素系统着手,提出通过凸显古镇地方性文化、加强内部环境治理、积极塑造人文精神等策略,推动古镇旅游持续发展。本文为推进古镇慢旅游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文旅融合是实现资源共享、互通联动的必要手段,文化与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撑。文化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力量,也必然要承担着文旅融合的重担。分析了当前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馆的现状及问题,探究了文旅融合背景下我国公共文化馆融入旅游功能的路径,以期为推动文旅融合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公共图书馆成为我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阵地。文章分析了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意义及目前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模式,探索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以期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旅游产品的本质是向旅游者提供一种或多种经历和体验,因此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预示着旅游产业更快的发展以及旅游产品更丰富的创新。本文介绍了体验营销的产生与发展,结合旅游产品的特性,介绍了旅游企业在营销中可以五种旅游体验营销模式,并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文化旅游业的影响,介绍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文化旅游业的新特点:"本地游"成为旅游新主流;"自驾游"成为旅游新亮点;"预约、限流"成为文化和旅游活动的新常态;"云游+"成为文化和旅游运营的新模式,指出了文化旅游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全域引流助力全域旅游新发展、智慧旅游逆势上扬、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乘势加速,文旅业发展的新特点还给受到疫情影响的其他相关行业恢复与发展带来了可喜的溢出效应:乡村游持续助力脱贫攻坚收官战与乡村振兴开局、自驾游等新形式带动汽车业发展、"本地游"促进城市环境美化。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文旅融合发展是新形势下旅游产业的必然选择。那么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邢台市的文化和旅游将如何实现融合发展?本文从政策、资金、推广、人才、品牌几个方面探究了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迎来服务创新发展的新契机.国外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模式分为"由外而内"式和"由内而外"式.国内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模式主要分为深耕馆内服务型和拓宽馆外联通型.经过总结分析,国内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处于发展初期且不平衡阶段,主要面临旅游文化信息资源建设欠缺和文创工作有待深化发展问题.由此得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创新发展需要树立品牌意识、扎实深化发展服务内容和因馆制宜、制定科学的文旅融合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王超  郑向敏 《软科学》2012,27(7):23-26
印度模式以"不可思议的印度"作为全球市场营销品牌,并基于产品/设施目的地发展、市场发展援助、公共与私营合作战略和旅游路线全面开发四大战略政策层面。近几年该模式效果明显,印度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印度模式给中国的启示:大力开发中国旅游文化资源、打造华夏特色旅游体验路线、鼓励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提高旅游企业社会影响力,以促进我国从旅游大国走向旅游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