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对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批判,其目的就是要摧毁西方传统哲学的中心假设——心灵好似自然之镜,进而摧毁西方哲学已有的哲学观和知识观。并由此展望一种无主导性的、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后哲学文化。  相似文献   

2.
主要阐述了理查德·罗蒂的后哲学文化、真理观和种族中心主义,其核心思想是抛弃了传统客观主义真理观、知识观和哲学观,主张一种没有任何基础和本质的哲学观和文化观。这些新实用主义思想实际上就是一种为当今美国资本主义模式辩护的后现代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3.
基于“反本质主义”的以多元文化论和小写哲学观为基本内容的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本质上是反映和服务于其国家利益的美国国家意识形态,是以哲学术语表达出来的美国“单边主义”价值观。其“反本质主义”所“反”的“本质”实是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现实的人的本质,其“反”乃是作为“反本质主义”的标榜者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全人类的社会关系空前日益紧密的局势,企图“超越”这种现实的社会关系而不受它的制约,从而获得其绝对的自由;其不相信“世界本身的存在方式”的观念,在其现实性上就是否定“全球化”背景下全人类空前日益密切的社会关系的真实性。正是由于其无视这种社会关系的实在性,才导致了其虚无主义的真理观,并因而企图“超越”追求“与其对象同一”的“大写的”真理的“大写的”哲学。  相似文献   

4.
比较与沟通     
以西方哲学作为标准,当然会得出"中国古代无哲学"的结论.但是如果把哲学定义为"文化的自我意识",那么,又会得出"中国古代不仅有哲学,而且中国古代哲学完全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结论.这是因为:第一,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是举世公认的;第二,中国文化不仅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而且这种自我意识还有自身的特点:它是一种内省的意识,因而与西方文化的自我意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康德关于"哲学的耻辱"之问是一个关于存在论的问题,也是一个认识论问题,在本质上实际关涉的是哲学观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存在主义哲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代哲学尤其是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的前奏。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认为康德的"耻辱之问"是一个伪命题,而马克思哲学则通过新的思维方式的确立实现了哲学革命,确立了新的哲学观,给康德之问提供了一种唯物辩证的哲学解答。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不仅以自身的文化修养率先垂范,而且着眼于革命事业的总体目标,系统阐发了文化建设问题,为中国社会的文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的文化观不仅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当代传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产物。事实上,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致思理路中的文化旨归,为我们超越传统文化的羁绊,构建文化哲学思维范式提供了前置性理论基础。毛泽东的文化观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文化旨归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延展。显而易见,梳理毛泽东有关文化问题的理论建树,透视浸润于其中的致思理路,必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毛泽东文化观的精髓,并且有助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对哲学的不同理解将导致对数学教育哲学的不同理解。将数学教育哲学置于公开的科学争论中,一般认为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即本国所特有的各种文化传统和不同的哲学观。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出发,通过一则隐喻对数学教育哲学是什么进行了反思,分析了哲学、数学哲学、教育哲学对数学教育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探析伽达默尔文化观及其现代文化反思,明确文化问题实质上是哲学问题。现代文化的科学化、技术化本质肯定与广泛认同,从根本上源于人类实践理性和实践哲学的丧失与衰落。因此,文化的扭转和重建蕴含着实践哲学传统的强力接应和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李加奎 《教学与管理》2012,(33):152-153
一、中美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差异1.中美体育文化价值观内涵的差异中国体育文化是典型的东方体育文化。由于对自然和自我的认识均来自于内省或内悟过程,在"天地人合一""知行合一"哲学观的引导下,"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这些哲学观念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体育文化的理论支柱。这种哲学观在在中国传统的气功、武术、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解读“马克思哲学观”应包括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马克思对哲学的一般性规定,揭示了哲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属性等,确立了哲学与非哲学的边界;第二个维度是马克思对自身哲学的本质、特性的反思,明确了自身哲学的理论品质,突出了实践性、主体性、阶级性等本质特性,从而区分了自己的哲学与别的哲学学说之别;第三个维度是他人对马克思哲学解读所形成的各种“观”。在此,我们认为,有三种解读马克思哲学的范式:即“文本清理”范式、“现实之路”范式和“非马克思主义者理论视野中的管见”范式,从而形成了马克思哲学观的外延。文章认为,“马克思哲学观”的研究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哲学的逻辑起点与理念支撑,因此,研究“马克思哲学观”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哲学中没有与西方哲学的“存在”相对应的概念,但有类似的思想,知道、气、理等;不过仅仅是类似,而不是相同,因为中国传统哲学中所理解的这些范畴虽然具有本质的含义,却并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与感性事物融为一体的.在现代中国哲学中引入了西方哲学的诸多概念,包括存在(being)概念,但由此引发了翻译问题的讨论,许多学者主张把being翻译为“是”.这种翻译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将其译为存在是合适的,翻译根本上是一种理解,是把另一种文字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嵌入本族文字和文化的过程,而理解就会有差异.因此将一种哲学完全准确地翻译为另一种文字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哲学研究的重点就不应放在文字的理解上,否则便会舍本逐末,妨碍哲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哲学,从先秦至明清时期都宣扬一个基本观点,即"合一"。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这不仅给包括儒家在内的后代中国文化以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代文化建构也有着特殊的认识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仅就"合一"这一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关于和谐社会与和谐哲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宏观背景,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超越这一阶段。和谐社会虽符合共产主义理想的要求,但不等同于共产主义。所谓“和谐哲学”由于缺乏整体性和追根究底性思考,而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研究,也由于缺乏整体性和追根究底性探索,和合文化目前也只表现为一些理念碎片,因而对其作用也不应过高估计。斗争哲学不是斗争思维方式的产物,和谐哲学也不是和谐思维方式的产物,它们既是差异,又是同一,且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即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布鲁斯是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黑人文学文本研究的原始依据和文化源泉。拉尔夫·埃利森的著作《看不见的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成为当代美国小说的经典之作。埃里森创造性地将黑人布鲁斯音乐融会贯通于整部作品之中,以布鲁斯精髓深刻地阐释出黑人寻求自我身份及其文化身份的小说主题。本文介绍了布鲁斯所包含的三个相对独立又彼此相关的概念,并着重分析了布鲁斯哲学在小说中的体现,指出布鲁斯不仅是美国黑人苦难的生动诉说,更是其坚韧不屈、勇往直前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5.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蒂认为,哲学的历史是一个不连续的历史,其间不存在某个一以贯之的主题,哲学不可能成为其他文化的基础,哲学是其自身的确定性都没有得到保证的活动.罗蒂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是由后哲学文化、新实用主义、种族中心主义、自由反讽理论、反本质主义、反表象论、教化哲学等构成.罗蒂先后涉足了传统认识论、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和实用主义.最后,他试图从学院哲学中走出来,成为一个在学院外谈论哲学或批判哲学的哲学家.罗蒂使我们永远放弃了对于最后性的追求,而仅仅满足于真理性事物的相对性、时间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可谓是从现实生活立足的具有实用体征的内容与形式融和贯通的哲学思辨体系,更注重戏剧艺术特定的伦理学和美学的价值规范。可以说,"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潜质",也是华夏审美文化的"中坚思维",它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成为文化艺术精神流变的一种支配力量与文化底蕴,始终渗透于中国地方戏审美的诸多时空。因此,中国地方戏曲崇尚"天人同构"的自由、和谐、恒定、隽永的生命状态,并成为东方戏剧艺术苑囿中一朵靓丽的文化奇葩。  相似文献   

17.
在屯堡文化事象中,无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还是提倡"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的中国传统伦理哲学思想都得到很好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屯堡文化不仅与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密切联系,而且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浓厚的哲学意识,具有丰厚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干阑建筑母体孕育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孕育了中国符号哲学。中国传统干阑民居建筑以立柱纵轴为中心,形成横梁与立柱纵向旋绕的表意书写文字符号系统和语言文本表达式,它决定了整个中华民族语言逻辑思维范式和中国符号哲学系统。干阑建筑语义符号是凝固的活态民族音乐,通过它演绎出多族群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文化互动,从而达到多族群文化认同,进一步论证了干阑民居建筑哲学宇宙观。  相似文献   

19.
心象主义是由加拿大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加拿大华人艺术总会永久荣誉会长张恒先生提出,并不断倡导的一种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北美绘画艺术流派。心象主义画派的艺术超越表现为:“象由心生,象其物宜”的艺术理念超越;“万象之象,蓄养之象”的艺术哲学超越;“得辞得象,法象而已”的艺术创作超越。张恒先生从中国到加拿大,不仅完成了从台北到温哥华的地理迁徙,而且也完成了从中国绘画到西方绘画的文化融合。在中国天津举办的“张恒北美山水画展”,让我们看到了海纳百川的世界文化胸怀。  相似文献   

20.
李毅 《教学与研究》2001,5(11):36-41
对“哲学是什么”的不同回答 ,反映了哲学观的差异甚至对立。中国近代以来文化保守主义坚持从道德形上学的哲学观出发 ,认为哲学在主观层面上才有意义。由此指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客观、革命等意义上的非哲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