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3月17日<长江日报>进行了新一轮的改版,重新打造"长江评论"栏目,致力于成为观点交流、思想展示的平台,提供一个人民满足参与权、表达权的公开途径.推出"长江评论"版是<长江日报>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追求成为更有力量,更有影响大报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2.
2017年1月1日,《贵州日报》全新改版,理论版的重构与评论版的推出成为改版的核心工作.运行半年来,《贵州日报》的理论评论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受到了主管部门和读者的肯定,理论评论成为了2017年《贵州日报》改版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深度、热度、温度、广度、力度'五度合一',打造理论评论前沿高地",改版之初提出的目标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3.
成茹  苏蕾 《新闻知识》2007,(10):23-25
2007年3月5日,浙江省嘉兴市市委机关报《嘉兴日报》在一版推出了一个栏目《嘉兴时评》。栏目名称下方的两句话强调了栏目宗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此外,栏目文章的署名方式"本报评论记者"也引人注意。所谓"第一时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评论版甫一推出,便引发了较强社会反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予以报道,新华网、中新网、光明网以及新浪、网易、腾讯、凤凰等备大门户网站均在首页显著位置发布消息,众多境内外媒体、专家学者及大众也纷纷以各种形式予以报道或评论.有业界人士称:《人民日报》推出评论版,是主流媒体唱响主旋律的积极尝试,它带来的不是"物理反应",而是中国主流媒介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是中国媒体的"旗舰",而新闻评论则是这艘"旗舰"上的"汽笛"。《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不仅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自身也在这一进程中不断地创新内容和形式。"观点"版是《人民日报》在2010年1月7日创办的评论版,版面设有"时事观察"、"每周一评"、"风凉画"、"传媒观澜"和"议言广场"五个栏目,每周四出版。2011年2月《人民日报》对"观点"版进行了改版。版面增设全新头条"本报评论部"文章和"谈治论理"栏目,删去原有的"每周一评"和"传媒观澜"栏目。笔者对改版后的"观点"版的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表达与再表达中寻求公权与私利的平衡,以真实的声音让各色"梦想"更踏实稳妥一些。2013年伊始,一些媒体"改版"的消息,在传媒界被深度解读:一是央视《焦点访谈》改版了,坚持舆论监督特色,贴近民生,强化"有深度、有锐度"的评论功能;二是《人民日报》增版,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推出一块评论版,"要在社会转型的斑驳底色中凝聚共识"。从新华社的"中共高层新阵容"系列人物特稿,到1月17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人民日报社调研时强调"全力办好评论专版"——处在复杂深刻的大调整、大变革时期的中国,如何在新形势下运用媒体渠道、话语平台、语式语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成为"新闻改革"中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7.
在传媒速度越来越快捷的形势下,简单化报道和发表意见已难以激发人们的阅读欲,而视角独特、见解独到、说理透彻、思维方式新颖、富有知识张力的言论,才会受到读者青睐.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随后,中宣部发出的《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再次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的文风.随即,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要媒体推出了一批改进文风的评论,各地媒体也积极行动起来.2013年1月4日,人民日报推出了该报历史上第一块评论版.可以预见,一个评论发展的好时机正在到来,中国的评论界在传递"中国好声音",推进社会进步中将会更有作为.  相似文献   

8.
陈叶 《新闻战线》2013,(1):9-11
"在社会转型的斑驳底色中凝聚共识",这是2013年元旦人民日报《新年致读者》中对即将推出的《评论》版的定位;"在交流、交融乃至交锋中,传递‘中国好声音’,谋求最大公约数",这是1月4日人民日报第一块《评论》版面世时的自我期许。  相似文献   

9.
最近,改版后的《人民日报》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副刊增多,第17-20版为周刊、专刊、副刊。其中每周增加1个理论版、1个文艺评论版、1个文艺作品版。从这个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到,《人民日报》对文艺评论是相当重视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编》2013,(1):45
新年第一天,人民日报在其官方微博上宣布,2013年,周六、周日人民日报由每天8版增至12版,节假日由每天4版增至8版。周一到周五,每天推出一块评论版,版面固定在5版,开篇即聚焦改革。要在社会转型的斑驳底色中凝聚共识。评论版上,将汇集读者可能熟悉的"钟声"、"人民时评"、"本报评论部"、"声音"等言论栏  相似文献   

11.
黄冈日报一直重视新闻评论的引领作用,常规八个版面,有超过一半版面设置有评论栏目,譬如,头版的评论栏目有《今日快评》、二版头条的新闻+短评以及《说短道长》,三版的《东坡时评》、教育周刊的《教育漫谈》等等.党报评论一样需要入“情”入“理”.党报是各级党委机关报,其评论往往带有严肃性、权威性、不可替代性,但不能面无表情,冷漠示人.  相似文献   

12.
2004年.是新闻评论发展强劲的一年。全国不少晚报、都市类报纸,相继增设了评论版。在重庆,有影响力的报纸也都开设了评论版。《重庆时报》一创刊,便设了评论版,在此前后,《重庆晨报》有《每日时评》,《重庆商报》辟了《评论》,《重庆晚报》开设《新闻评说》(后改为《都市评说》)。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新型综合类日报,《新京报》的评论版一直是其吸引读者的特色版块。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京报》评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借力用户黏性更强的微信公众平台,《新京报》相继开设了包括"新京报评论"、"沸腾"、"新京报社论"三个评论类公众号。本文试从对"雾霾"这一热点话题的评论文章来比较《新京报》评论部三个微信公众号的评论特点,从而探讨《新京报》评论部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14.
《大河报》时评版的属性是新闻评论,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当日全国各地媒体刊发的重大或有特点的新闻,以满足读者即时解读重要新闻的需求。其中的"今日评论"是时评版的头题,是该版最重要的一个栏目,相当于《大河报》的"社论",不但反映了该报对时事变化的敏感度和报纸对新闻事件的关  相似文献   

15.
广东《东莞日报》评论版以2011年12月为分界点,从半个版的评论版改版为一个版,在保留她视角、社评栏目基础上增加了点经、读者来论、微评、网言界、百姓视点等栏目,整个版面形态上呈现以政经评论主打,其他题材评论辅助的产品风格,与报纸的政经取向相符。目前评论版的问题在于,对于政经类选题的把控上,较多地从赞扬式评论、分析解释性评论,言必看国外,大理论扣帽子等立论逻辑出发,虽有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赵振宇 《今传媒》2007,(10):14-14
设立"评论记者"的现实依据 1995年,中央电视台设立新闻评论部,这是我国新闻媒体的一个创新.200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以央视命名的"央视论坛",更为中国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的新闻评论带来了生机.但是,央视论坛在自己的实践中越来越背离了自己的宗旨,终于在2006年的新一轮改版中被取消了,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新闻界的一件憾事.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评论著作的百草园中,又一丛郁郁芳草破土而出,这就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推出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  相似文献   

18.
“评论味”     
湖北日报一版《楚天论坛》的编辑,在一次来信中谈到,他们的论坛,要追求“评论味”。虽然他信中未阐明何谓“评论味”,但已使我感到新鲜。多年来,报刊上议论如何写好新闻作品时,多提  相似文献   

19.
《信息参考报》是一张综合性的信息类报纸,面向全国发行。从1997年开始,《信息参考报》进行了改版。“每日新闻分析”是改版后推出的一个新栏目,至今已刊出500余篇,成为《信息参考报》一个拳头产品。在广大读者与同行中受到欢迎与好评。 在大众传播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与电视、广播不同,报纸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更全面、深刻的背景以及分析与评论。因此,随着电视业的日益普  相似文献   

20.
佳季 《新闻实践》2007,(7):10-11
今年1月5日,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者》的启事。2月10日,该报面向全国招聘了5名评论记者;3月5日,该报在头版推出“嘉兴时评”专栏,周一至周五每天一篇;在二版推出评论专版,每周五期。该报率先探索建立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