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诚信纳税是征纳双方共同的主题,然而人们普遍误认为“诚信纳税”就是“老老实实缴税”,对“诚信纳税”的误解有:诚信纳税是纳税人出于道德意识而对国家所作的贡献:“诚信纳税,利国利民”而可能不利于自己;诚信纳税只与纳税人有关而与征税人无关。其实,诚信纳税是:征纳双方的义务;诚信纳税是需要征纳双方共同努力;诚信纳税,利已利国:诚信纳税是纳税人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2.
呼唤诚信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诚信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之一,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诚信是人们的内心状态。“诚”主要讲的是诚恳、诚实、不弄虚作假,“信”是讲信用、信任、不欺诈,不哄骗,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做到诚恳待人,以信取人。  相似文献   

3.
谈诚信     
吴双双 《作文》2024,(15):32-33
<正>古人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冯玉祥说:“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古往今来,先贤们留下了许多格言警句来提醒我们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一个人避祸免灾的“护身符”,是获得他人信任和帮助的前提。秦朝末期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答应别人的事情无论多么困难都一定办到,从不食言。当时盛传:  相似文献   

4.
诚信与教育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石,诚信是天地之道、为人之本。汉语中的“信”字,从人、从言,本义指“言语真实,诚实不欺”,其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与个体自身的待人有关的“诚信”,二是与个体对待他人有关的“信任”。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是相信人的潜在美德和道德的力量,并以此来形塑人际交往中的相互信任,即自己诚信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对方才能以诚相报,自己对对方的信任也会产生。个体间相互信任的增便形成普遍的社会信任,社会信任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大量事实表明,今日社会正在经历着相当严重的信任危…  相似文献   

5.
对于诚信,有学者这样解释:“心中想的和嘴上说的一致是诚,嘴上说的和行动一致是信。”简言之,“诚信”即“诚实”和“信用”。史有名鉴,古有名训,诚信乃立身之本,立国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诚信”是各行各业的需要,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就更要讲诚信了。教育诚信是指教育行业的诚实守信,它虽然同经济领域诚信或其它行业诚信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实质是一致的,即“以信立业”,要求在教育管理、教学实践过程中做到以信立教,以信育人。教育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也是整个社会诚信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诚信的魅力 从小时候起,我就酷爱读书。我认为读书可以使人诚信。漫步中华历史的长廊,诚信就像一条流淌了五千年的河流一样,涓涓不息。儒家创始人孔子曾言:“言必信,行必果。”的确,“诚信”是英雄们惺惺相惜、成就大业的根本。无论儒家、法家,还是道家,“诚信”总是作为君子最重要的美德出现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诚信存在双重内涵:法制内涵(“经济人”的诚信)和伦理内涵(“伦理人”的诚信)。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诚信的内涵也会发生变化。“经济人”的诚信与“伦理人”的诚信有不同的建构规律。面对诚信的双重缺失,应当以建构“经济人”的诚信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据4月20日《北京娱乐信报》报道,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市自学考试中,虽然考前考生签订了“诚信承诺书”,但仍有201人涉嫌作弊受到取消当科成绩或被停考一至三年等处罚。据了解,今年4月自考的考生在答卷之前,先要签“诚信承诺书”。这是我国自考史上,考生首次正式签订的“诚信  相似文献   

9.
从高考作文以“诚信”命题到高考集体舞弊;从银广厦到安然:从法庭的正义言辞到社会公众论坛,诚信危机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警觉,诚信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面对“诚信”这一未来竞争的规则,我们应当思考些什么呢?和谐社会需要诚信人,而学校道德是整个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中学阶段利用新课程的理念可以去解决过去中学诚信教育低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加快我国政府诚信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行业掀起了“诚信建设”的热潮,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中个人是基础,企业是重点,政府是关键。文章对政府诚信的涵义与特点、现阶段政府诚信缺失的表现,以及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应对措施予以了探讨,旨在推动我国政府的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1.
教育更要讲诚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印发后,“诚信”再度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首先是针对经济领域存在的不诚信现象,人们大声疾呼要大力加强诚信教育,搞好信用建设。“打造诚信中国”、“诚信是通行证”、“诚信是第二张身份证”、“诚信是资本”、“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诚信”……这些的语言,无不体现了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人们对“诚信”的渴望和追求。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诚信不只是经济活动的需要,同样也是各行各业的需要,尤其是教育。我们认为,教育诚信,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  相似文献   

12.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鲁迅说:“诚信为人之本也。”德莱赛说:“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富兰克林说:“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还有人说:“国有诚信必兴,家有诚信必和,人有诚信必贤。”由此可知,诚信如熠熠闪光的金子,折射出人性最耀眼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践行“以德治国”方略,必须恪守诚信。当前,我国诚信缺失严重,实践以德治国.必须重铸诚信。  相似文献   

14.
诚信与成功     
诚信与成功,两者似乎毫不相干,而事实刚好相反。许多落马的“成功人士”,恰恰是违背了诚信的原则,受到了“自己不诚信”的惩罚,而更多人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依靠的一个重要力量就是诚信。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一个人人格健康的核心内容,它关乎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成败、荣辱。因此,如何保住学校这方净土,如何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诚信”的“基地”,是摆在教育者面前亟待研究的课题。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五小学为把“诚信”融入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去,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尝试。一、教师——校园“诚信”我先行教师是学校文化、精神形成的关键因素,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加强“诚信”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必须在学校中形成讲诚实、守信用的良好育人氛围。所以,校园“诚信”,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1.以“人格”陶冶“人格”。学校无…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和事业发展的基石,要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就开始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一颖诚信的种子。记忆中儿时印象最深的诚信教育,便是“金斧头”及“狼来了”的故事。如今,当我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再次为孩子们讲起这些故事时,我看到的不仅是这些故事的经典,更看到了“诚信”二字已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人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人无信不立,诚信不仅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而且是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中人人必须具备的起码品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诚信修养是由“诚信”和“修养”两个词构成的复合体。“修养”一词的含义非常广泛。“修”的本义是整治、提高;“养”的本义是培育、长养。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培养提高的意思。“诚信”又是由“诚”与“信”两个概念组成的。按照“诚”和“信”的关系,“诚”即“内诚于心”,指内心的诚实、真诚、不欺、不弄虚做假;“信”即“外信于人”,指信用、守信和信任;诚信即一种内心忠诚而取信于人的思想和行为,诚信也因此成为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事方面的一种个性品质。诚信品质体现为一种真实不欺、诚心诚意、信守诺言的态度和言行。  相似文献   

18.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诚信缺失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制度规则决定行为倾向,诚信需要借助制度支持。在现实生活中,诚信和制度不够协调,甚至互相矛盾。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保障诚信的制度,加大监督和查处的力度,以逐步形成“人无诚信,不可立于世”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诚信”即城实守信.字典上解释“诚信”是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守信”是:诚实不欺,遵守诺言。  相似文献   

20.
守住教育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即使不同肤色、不同种族和不同国度的人,对诚信也有着共性的理解,即相对于假,诚信是真;相对于恶,诚信是善;相对于丑,诚信是美;相对于虚伪,诚信是正直;相对于浮夸,诚信是坦诚;相对于卑劣,诚信是高尚……教育的诚信,似乎大而无边,但它却实实在在存在于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之中。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古人云:“人无信而不立”。这是前人对教育诚信的深刻感悟。而今,我们又无时不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和解读着教育诚信。教育不能没有诚信,因为它是一所学校的立世之本,施教之基,是一个民族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