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学霞 《新闻爱好者》2008,(12):138-138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白居易辞去刑部侍郎的职务。作为刑部的最高长官(因为刑部尚书在当时不过是政府赏赐给退休官员的虚衔),他离宰相的位置也许只有一步之遥。是激流勇退,还是另有隐情?他辞职的理由是疾病.但从退居洛阳后的生活看,身体好像也没有什么大毛病,他的辞职显然另有隐情。  相似文献   

2.
张学军 《兰台世界》2007,(19):64-65
琦善(1790-1854),字静庵,博尔济吉特氏,满洲正黄旗人.他的祖先光恩格得利尔因为率其部属投诚清室有功,被封为一等侯爵.他的父亲袭一等侯爵,当过热河都统.嘉庆十一年(1806年),年仅17岁的琦善按照清朝的恩荫制度被授予刑部员外郎,几经提拔,任通政使司副使.  相似文献   

3.
马明霞 《兰台世界》2007,(17):62-63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会试得中二甲第二十四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任刑部主事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等职.  相似文献   

4.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是我国著名的出版家.1892年考取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190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该馆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1926年任董事长直至逝世.  相似文献   

5.
柳清 《兰台世界》2015,(9):71-72
张照生于清圣祖康熙年间,卒于高宗乾隆十年,是著名的书法家。康熙四十八年进士,雍正十一年担任刑部尚书一职,主要进行预修《大清会典》。乾隆七年担任刑部尚书一职,由于其擅长行楷书,常为乾隆皇帝代笔。  相似文献   

6.
张琍霞 《图书馆杂志》2003,22(11):78-79
沈曾植(1850—1922,字寐叟,号乙庵),浙江嘉兴人,近代学者、诗人、书法家。光绪六年(1880)进士。任刑部主事、郎中等职,在刑部任职十八年,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光绪二十一年,与康有为等开强学会于京师,主张维新。湖广总督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讲席。后官江西广信(今上饶)知府,升  相似文献   

7.
他原本是一家百万吨大矿的采煤队长、正式职工,应乡亲们邀请,2001年毅然辞职下海,承包了濒临倒闭、产量不足万吨的村办小矿.他开拓创业,苦心经营,先后筹资一千万元技改扩能,成为拥有上千万固定资产、年利润上千万的"煤老板".  相似文献   

8.
叶向高,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国子监司业,礼部、吏部侍郎,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内阁首辅.他历官三朝,两次辞职,是明朝著名政治家.鲜为人知的是,叶向高亦是藏书家、著述家,有着浓厚的文献情结.  相似文献   

9.
刘元(化名),曾是一家著名医院的大夫,退休后受聘于某民营医院。前段时间,他激动地对记者说:“我辞职了!给我再高的薪水也不能干!  相似文献   

10.
刘统勋,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进士出身,官至内阁大学士、漕运总督、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土、刑部尚书、<四库全书>正总裁等要职,乾隆十九年加太子太傅.诸城刘氏一门多人作官,但以刘统勋、刘墉父子最有名气.  相似文献   

11.
邵凤天当13年村党支书,无大作为;辞职领办企业后,贡献显著,受到称赞新闻之一:1985年8月,内黄县张龙乡东石盘村,当了13年支书、有30年党龄的邵风天辞职了。他一直呆在家里抽闷烟,没走出小院半步。生怕听到乡亲们的那些议论。  相似文献   

12.
张度(1830-1904),生于清道光十年左右,卒于清光绪三十年左右.字吉人,号叔宪,又号辟非,晚号辟非老人、抱蜀老人、松隐先生,自署无意识界老衲,浙江长兴雉城人.官任兵部主事、湖南候补知府、刑部郎中等职.张氏是长兴世代儒家,居住在雉城内东鱼巷(靠近原城墙边).其住宅屋宇宏伟,家富收藏,与潘伯寅(潘祖荫)、陈寿卿(陈介祺)研究金石之学.  相似文献   

13.
李敏修(1866-1943),又名时灿,晚号暗斋,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他出身书香门第,11岁就能熟读《诗经》、《易经》、《春秋》、《左传》等儒家经典,16岁中秀才,20岁考取举人,26岁中进士.入仕后,曾任清刑部主事、翰林院编修,北洋政府时期的参、众两院议员、河南教育总会会长、学务公所议长、救灾总会会长、清史馆协修、河南省教育司司长等职.  相似文献   

14.
<正>张令璜(1650—1734),清代山东东阿县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都察院监察御史、顺天府府尹、大理寺卿、吏部侍郎等职,是康熙晚期至雍正初年的名臣。在其任职顺天府府尹期间(升任大理寺卿、吏部侍郎后兼任),政绩颇为突出,其中大多是与朝廷政治密切相关。由此可以进一步探讨雍正初年朝廷政治的历史细节。  相似文献   

15.
陈冰 《国际新闻界》2013,(2):156-164
1912年8月,《泰晤士报》驻京著名记者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G.E.Morrison)辞去记者之职,接受袁世凯的聘书成为其领导的北京政府顾问。对于莫理循为何从无冕之王转而涉足政坛的原因,学界鲜有探讨。有学者认为莫理循辞职的主要原因是迫于财务上的压力,同时兼有其他复杂原因,但对此并无详述。本文认为,莫理循放弃新闻职业从政的原因既有他渴望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性格内因,也有当时他所处情境的各方面外因,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自身性格和对中国人民的感情两个因素之外,造成莫理循辞职的外在因素至少有以下几点:1、和袁世凯交好。2、和报社上司长期不和。3、对记者职业感到倦怠。4、疾病缠身、经济窘迫、即将成家。  相似文献   

16.
微记录二则     
正@史学边角料:蔡元培在北大校长任上先后多次辞职。他1917年1月4日到北大就职,7月3日就向黎元洪总统提出辞职,抗议张勋复辟。1918年5月22日,为抗议"中日防敌军事协定",又向大总统提出辞呈。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为抗议逮捕学生,于5月8日提交辞呈,9日悄然离京。这次辞职引发广大师生挽留蔡元培大行动,北京各大专院校校长于5月13日齐上辞呈。  相似文献   

17.
张元济老先生是著名的出版家、校勘家,也是商务印书馆所办东方图书馆的前身——涵芬楼的创始人。他生于1867年,卒于1959年,终年92岁。清光绪年间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由于参加维新运动,  相似文献   

18.
吴獬,字凤孙,号子长,榜名獬,湖南临湘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是清末民初杰出的教育家、文学家、民俗学家,也是一位丰才博学的才子.他自幼聪颖异常,读书过目少忘.四岁时,其祖父吴凤山头次见他便喜曰:“真吾孙也!”因以“凤孙”字之.10岁时,诸经已熟诵,16岁即写得一手好文章.当时颇有才名的刑部官员王子寿见其诗文,惊叹曰:“奇才也,异日当以文章显.”  相似文献   

19.
吕坤编辑《演小儿语》吕坤是一位儿童读物编辑,曾编辑儿歌集《演小儿语》一书。吕坤(1536~1618),明代人,字叔简,号新吾,宁陵(今河南)人。是明代有名的学者、哲学家,是进步的思想家,反道学的先驱。他说自己15岁时开始读史书,万历二年(1575)39岁时举进士,为襄垣知县,因政绩好,调大同。后授户部主事,历任郎中、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巡抚、陕西右布政使、左右佥都御史、刑部左右侍  相似文献   

20.
张晰 《浙江档案》2006,(6):50-50
众所周知,商务印书馆名扬海内外,曾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留下过辉煌的一页。而为此做出不朽贡献的正是商务印书馆的功臣、中国近代出版巨匠张元济先生。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出生于1867年(清同治六年),1959年8月在上海逝世,享年九十三岁。张先生自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童年是在粤东度过的,直到十四岁,才随他的母亲回到海盐原籍。张先生在清光绪十八年(1892)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刑部贵州司主事,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章京。张先生爱国之心强烈,积极参加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革职。1902年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