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与文学的结合,催生出一个新的产物:网络文学。随着近几年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这个新型事物正逐渐改变着大众的传统文学观念。深藏于网络文学中新的人文特征引起了众多文学评论家的是非争论,新的人文向度也必然随着这些争论的深入而彰显出来。文章就网络文学的定义与发展、网络文学的人文特征以及如何重建网络文学的人文向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概念界定各有内涵。崇拜新媒介,或将凡是与网络有关的文学都纳入网络文学;或将利用网络超文本、超链接技术的作品界定为"真正的"网络文学。文学审美视角,或否认网络文学概念的必要性与独立性,或强调网络文学是由网民在网络上创作、阅读的文学。生产机制角度,或将网络文学等同于包括网络诗歌、网络散文、网络小说等多种体裁的"网络时代的文学",或将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网络连载小说、网络类型小说等体裁作为网络文学。  相似文献   

3.
王颖 《文教资料》2013,(34):29-30
网络文学个人化、大众化、民间化的表征,传统文学作品想象力缺失,与之相对的网络文学作品则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网络文学具有后现代特征。本文通过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比较,阐述了网络文学所具有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指出了网络文学对文学带来了新鲜动力。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是文学界新的注目焦点,本文从网络文学当前的主力军———网络爱情小说入手,简要论述新的文学载体赋予的网络文学新特点:网络促进了文学创作主体的广泛化,众多的网络写手在创作中坚持着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悟;网络文学从文风到词句和意象的运用都具有鲜明的特点;网络文学的载体优势决定其有着独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界定网络文学,应具有技术性和文学性的双重视野,从互联网的本质入手,结合文学活动的主要特征,找到两者之间的交互点,即网络文学具有网络性、复制性、互动性、大众性、颠覆性、多媒介性和商业性等七大特性。网络文学可以界定为一种全程在互联网平台开展,以复制作为创作和传播的主要特征,阅读体验具有互动性和浅俗性,主观上不断进行解构和自我解构,客观上由商业利益驱动,可供多媒介共同参与的文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网络新一代迅速崛起,网络文学也正日益成为现代文化景观中璀璨的一页。然而,围绕着“网络文学究竟算不算一种文学”、“网络文学的评判标准和前景”等问题,各方众说纷纭,这就像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网络文学:敢问路在何方? 随着网络这种新的传播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必要元素,以其为土壤的网络文学也初步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这种以自由开放、随心所欲为特征的文学创作,就像马路边的一块黑板,谁都可以在上面涂鸦。然而正是这种彻底糟蹋文学神圣性的胡闹式的文学新兴品种,其发展前景如何,各…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的文学中,网络是其重要元素和特征,体现着文学发展鲜明的时代特征。网络时代的文学文本形式在互联网技术发展促进下有了新的形式,网络文学的文本创新相对于传统的文学形式有了更为鲜明的特色,网络与文学的结合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文体形式。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具有自由地写作、阅读、评论的特点,为文学网民们提供了一道别致、丰富而又价廉的文学大餐。但是其自由性特征又易使网络写手们信手涂鸦,个性膨胀。网络文学作品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要扬其长,避其短,需要作者、读者、管理者共同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与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网络文学势不可挡的发展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一种文学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以审美意识形态的方式,表现出了其用以立身的文学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从传播主体、社会时代研究、网络载体、阅读主体等角度对造成两种文学:审美需求和审美期待的差异、文本特征和审美方式的差异、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准确概括出网络文学在审美体验诸方面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网络文学未来发展应把握的审美导向。  相似文献   

10.
历经二十年发展的网络文学,在正统文学的批评声中依然以其庞大的读者群和商业价值占据文学市场的一席之地。网络文学在世界、作品、作家、读者四个维度进行反思与价值重构是当代网络文学创作重点解决的问题。借鉴正统文学的审美标准,使网络文学在保持网络特质的前提下向正统文学靠近,其经典化依然可期。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网络载体的物质特性使网络文学成为最具活力的文学形态.汉语网络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初兴期、初潮期和盘整期,并逐步确立了其在汉语文学中的主流地位.对汉语网络文学的分期,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审视汉语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向,促进汉语网络文学及整体汉语文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学作为文学现象,它的风起云涌,是外部社会和文学内在趋势等诸多因素形成合力的产物。本文把网络文学置于当代的文化境遇之中,从双重视角入手,把握网络文化、后现代文化思潮以及当代小说对网络文学美学特征与审美走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区别于传统文学的运行机制和文本群体。《斗破苍穹》是近年来较为典型的网络玄幻小说文本,从其文本结构、文体特征入手,考察《斗破苍穹》作为网络玄幻小说,如何以文学的方式阐释网络的"异面存在",进而得出关于网络玄幻小说文本的文体意义。为研究和把握网络文学的动向,探讨其发展规律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带给读者崭新的文学体验,但仔细品读后便发现其价值偏离亦不能忽视。在审视网络文学发展现状和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网络文学具有的自由化、平民化等审美特征及价值偏离因素,并对其价值调适路径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的界定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高科技的网络技术已经渗入文学领域,成为文学领域传递信息的现代工具,网络文学具有三种存在的方式。网络文学的特征包括:个人性、动态性、交互性、瞬时性、虚拟性和可下载性。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包括网络期刊、网络作者的文学主页和网络的社区文学.网络文学在传统文学的参照下,独具"网味",主要表现在语言运用及创作方式上.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精品化工作与文学网站"海纳百川"的本原性功能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是从读者、作者、网站来看,还是从整个社会来看,网络文学精品化都殊为必要,而且极其可能。其现实性的理由在于:网络文学精品化是弘扬文学精神的一种体现,是繁荣网络文学的必由之路,是建构网络文学公共空间的基本保证,它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文学网站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条件。网络文学精品化以文学自身运动作为内在动力,网络文学精品化因网络信息的浩如烟海而获得反向促成作用,网络公共空间的大众化需求对网络文学精品化起着持久的推动作用,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和公众参与程度的逐渐提高有利于网络文学精品化的形成和发展,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规律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利于网络文学精品化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学的文化特质源于对传统文学进行的文化审视和文化改写。表现在: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和接受者都是网络文学文本的制造者和发布者,二者享有平等的话语权;网络文学消解了接受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读者获得了更大的能动性和自由度;网络文学将传统的被鉴赏的文学改造成了被浏览的文学。所以,网络文学是网络文化向传统文学渗透,对传统文学进行改写,既体现了网络文化精神,又体现了文学审美特点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9.
网络数字化走进文学视域,对传统文学从创作主体、文本特征、阅读方式、文学价值等文学活动要素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影响和冲击,但目前的网络文学并不是文学的完美归宿,网络文学只有以实现人的全面美好发展为宗旨,才能成为现代人最自由完满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学自觉地吸取了现代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的有益成果,拓宽了文学的生存空间,丰富了其表现力,使传统文学获得了新生。然而,由于缺少深度和美学追求,网络文学的存在和发展又陷入了深刻的危机。本文试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关系角度探讨其涵义和特性,为推动网络文学的发展作些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