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条件选择合成两种Co(Ⅲ)配合物键合异构体[Co(NH3)5NO2]Cl2(配合物1)与[Co(NH3)50NO]Cl2(配合物2),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确立两种键合异构体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将钴(Ⅱ)氨配合物的生成置于液体石蜡封闭的除氧溶液中进行,可以得到黄色的[Co(NH3)6]Cl2配合物,避免了把[Co(NH3)6]Cl2、Co(NH3)6]Cl3二混合溶液的颜色当作单纯[Co(NH3)6]Cl2的颜色的错误,表明了钴(Ⅱ、Ⅲ)氨配合物的生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CuCl2和过量的铜屑在浓盐酸介质中加热约1—2分钟全部生成H[CuCl2]的无色溶液,将其直接倾入蒸馏水中便可得到大量CuCl的白色沉淀;再在用液体石蜡隔绝空气的CuCl固体中分别加入浓氨水和浓盐酸,即很容易生成H[CuCl2]、[Cu(NH3)2]Cl的无色配合物。操作方法简单,现象明显,结果与理论一致。  相似文献   

3.
CrCl_3·6H_2O是一种络合物,它有三种异构体:[CrCl_2(H_2O)_4]Cl·2H_2O暗绿、[CrCl (H_2O)_5]Cl_2·H_2O淡绿、[Cr(H_2O)_6]Cl_3紫色。不同的合成制备条件得出不同的异构体。本论文通过对合成样品进行电导、离子电荷和紫外可见光谱曲线等组成测定的研究,并由其确定络合物结构的最终类型,使我们对生产配合物的水合异构现象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掌握,为配合物结构类型的确定提供了新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用HCOOH,Ni(NO3)2,6H2O,CoCl2.2H2O等为原料,合成两种具有相同的?1,3-HCOO-桥联Ni2 和Co2 的三维孔洞结构的配合物[Ni(HCOO)2]n(1)和同样具有三维孔洞配合物[Co(HCOO)2]n.2H2O(2),通过水热和H-管扩散的方法得到了相同的两种配合物的晶体并用X-R A Y单晶衍射的方法表征了两种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此外还测定了配合物1和2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190-192
介绍了一个准研究性基础化学新实验——两种Co(Ⅲ)配合物键合异构体的制备、表征及转化分析。通过创设温度、放置时间等实验条件,引导学生探讨改变条件对键合异构体结构的影响。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释及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实验集无机制备和仪器分析于一体,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可作为基础化学准研究性实验或开放实验开设。  相似文献   

6.
主要报道了过渡金属镉的含硫原子配合物和原子簇合物Cd[S_2P(OPr~i)_2]_2、Cd[S_2P(OCH_2Ph)_2]_2和簇合物MoCd_3O_2S_2(Ph_3P){S_2P(OPr~i)_2}_5的合成,并结合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在酸性介质中用H2O2或盐酸羟胺做还原剂,把Co(Ⅲ)还原为Co(Ⅱ),采用配位滴定法测定配合物Co(NH3)6Cl3中的钴含量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群论的方法,通过分子对称性的分析,讨论了配合物[pD(NH3)2Cl2]顺反异构的红外吸收光谱,并与实验事实进行了比较,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在配合物中水分子形成氢键的4种形式:结晶水分子与周围原子形成了四面体型的氢键;结晶水分子通过氢键形成水簇;结晶水与配体形成的氢键;配体水分子和其他配体之间的氢键。并分别以配合物[Cu3(μ2-Hdatrz)4(μ2-Cl)2(H2O)2Cl2]·Cl2·4H2O·2C2H5OH(Hdatrz=3,5-二氨-1,2,4-三唑),[Co3(μ2-Hdatrz)6(H2O)6]·(NO3)8·4H2O,{[Zn2(μ2-SO4)(μ3-datrz)2]}·2H2O}n,[Mn(Cl Phtrz)(SO4)(H2O)2]n(Cl Phtrz=4-(4-氯苯基亚甲基)亚胺-1,2,4-三唑希夫碱)为例,对4种形式的氢键的形成及其在配合物超分子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做了梳理。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新的巯基乙酸、异烟酰肼合锑(Ⅲ)三元配合物:[Sb(C2H2O2S)·(C2H3O2S)·C6H8N3O]Cl。经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中红外、远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对XRD谱指标化,确定其晶系和晶胞参数,[Sb(C2H2O2S)·(C2H3O2S)·C6H8N3O]Cl:a=1.1858nm,b=2.3671nm,c=1.3850nm,β=87.67°;锑(Ⅲ)离子是通过N原子、S原子和O原子参与配位形成五配位的配合物。并对配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Co(Im)6]Cl2.4H2O(Im=咪唑)配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610.39,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其晶体结构。标题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8.806(1),b=9.079(1),c=10.589(1);α=75.20(1)°,β=83.12(1)°,γ=61.87(1)°,V=721.82(13)nm3,Z=1,Dc=1.404g/cm-3。晶体结构中配阳离子[Co(Im)6]2 通过咪唑环的氢原子与末配位的反荷阴离子和晶格水中的氧原子形成复杂的分子间氢键构成3D超分子体系。标题配合物分子中,Co(II)与6个咪唑分子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略有畸变的八面体。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和应用配合物时 ,首先要考虑它的稳定性 ,如热稳定性、溶液中的稳定性、氧化还原稳定性等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一般用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常数来衡量。以 Ag 与 NH3 的配合物反应为例Ag NH3 [Ag (NH3) ] R1 =[Ag (NH3) ] [Ag ] [NH3] =1 0 3.2 7[Ag (NH3) ] NH3 [Ag (NH3) 2 ] R2 =[Ag (NH3) 2 ] [Ag ] [NH3] =1 0 3.96该反应的总稳定常数 K=R1 R2 =1 0 7.2 3 .稳定常数的大小 ,直接反映了配离子稳定性的大小。对于相同类型的配离子 ,可以用 K稳 来比较其稳定性。如 …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席夫碱(H_2Salen)及其与5种金属离子(Co~(2+)、Cu~(2+)、Nd~(3+)、Gd~(3+)、Er~(3+))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推测H_2Salen化学式为C_(16)H_(16)N_2O_2,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M(Salen)](M=Co、Cu),[Ln_2(H_2Salen)_3·(NO_3)_6]·3H_2O(Ln=Nd、Gd、Er)。以空气为氧源,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到[Co(Salen)]催化氧化安息香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以DMSO为溶剂,反应温度75℃,时间45 min,KOH加入量和催化剂投入量分别为底物安息香的25 mol%和10 mol%。在该条件下考察了不同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效果。其中[Co(Salen)]催化性能最好;[Cu(Salen)]的催化效果次之;[Ln_2(H_2Salen)_3·(NO_3)_6]·3H_2O则有负催化的作用。重点研究了NaY负载[Co(Salen)]的方法及其循环催化效果,循环使用3次,催化效果稳定仍有58%的产率,催化剂套用回收方便。  相似文献   

14.
以(NH4)2[WS4],AgNO3,2,2′-Bipyridy和C16H36BrN等一系列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了簇合物[Ag3BrWS4(bipy)2],并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了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5.
[Co(NH3)6]Cl3的组成测定是基础化学实验中的一个综合实验,本文对Co2 和Cl-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对Cl-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发现Co2 的测定用氧化还原法比配位滴定法更精确,Cl-的测定佛尔哈德法优于摩尔法。  相似文献   

16.
以(NH4)2[WS4],AgNO3,2,2-′B ipyridy和C16H36BrN等一系列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了簇合物[Ag3BrWS4(bipy)2],并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了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研究了配合物[C_0X(NH_3)_5]~(2 )的水解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Co(bpdc)(H_2O)_2]_n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个新的Co2+配合物[Co(bpdc)(H2O)2]n(bpdc=2,2’-bipyridyl-3,3’-dicarboxylato),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676(3),b=8.070(2),c=13.028(4),α=γ=90°,β=100.303(3)°;Z=4,D=1.854mg/m3,V=1207.8(6)3;[I>2σ(I)].该配合物为八面体结构,通过Co2+和一个配体bpdc的两个吡啶N原子、另外一个配体bpdc的两个不同羧基的O原子和两个配位水分子的O原子所构成.bpdc作为桥连配体,连接着两个中心Co2+,构成一维无线链,进而通过氢键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绿原酸合镧(Ⅲ)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化学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a(C16H17O9)3].2H20。测试配体和配合物分别对革兰氏阴性茵(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茵(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茵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抗茵活性比配体明显增强,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茵活性反而比配体弱。  相似文献   

20.
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说明了制备铜氨配合物晶体的试剂浓度和试剂用量的关系,用硫酸铜溶液所制备的铜氨配合物晶体的成分不单只是[Cu(NH3)4]SO4·H2O,而是[Cu(NH3)4]SO4·H2O与[Cu(NH3)4](OH)2·nH2O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