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难是被建构和被诠释的。作为具有极高新闻价值的硬新闻的一种,灾难报道能够充分地体现出一个国家主流媒体所持有的价值理念以及媒体技术发展水平。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公众对疫情相关各种信息的需求急剧提升,电视作为最具有公信力和时效性的媒体,在疫情的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新冠肺炎疫情的电视新闻报道为切入点,分析了欧美电视新闻中所呈现出来的灾难叙事及其新动向,并提出了我国电视媒体可资借鉴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微评     
灾难是最深刻的课堂。疫情防控期间,也是一个反思教育的窗口期。纵观此次疫情中暴露的种种问题,多少折射出了教育领域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灾难教育仍然缺位,面对灾难时的恐慌情绪和措手不及,凸显出开展灾难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疫情初期人们没有足够警醒和高度重视,为我们敲响了生命教育的警钟;抢购“双黄连”,不少人交了“智商税”,反映了全民科学素养、科学教育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所有的灾难都会影响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地震。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关系都会受到灾难的影响,儿童青少年对灾难有特殊的反应更容易受到灾难的伤害。保证儿童青少年身体和环境的安全,预防潜在危险,鼓励儿童青少年以他们习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经历、想法及情感体验,给予恰当的情感支持和信息,及早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使认知、情绪、行为统一适应当前的生活。灾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重建是他们开启新生活的保障,灾难发生时我们关注灾区的民众,给他们提供了各种帮助也包括心理援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的心理重建保障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课程是教育内容的基本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灾难教育的开展应该注重依托课程载体,整体规划学校层面的课程框架,精心设计具体的灾难教育课程方案,创造性地在灾难场域中展开专业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对灾难新闻现场的出镜记者来说,他们身处灾难现场,容易发生情绪失控,但记者负有报道新闻事件的责任,不能因情绪影响报道。因此,调节好情绪对出镜记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灾难报道中出镜记者的情绪控制,主要是运用自我控制和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通过合理宣泄、请人疏导、转移调控等方法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6.
研究基于“幼儿园大班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标准化测量数据库”的样本数据,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视角对比分析新冠疫情前后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发现,疫情对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受疫情的影响较大,其视知觉和数学准备的发展都受到负面影响;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受疫情的影响次之,其社会适应能力在疫情后显著低于疫情前;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受疫情冲击最小。进一步分析发现,疫情在母亲受教育程度对社会适应的影响、母亲受教育程度对运动协调的影响、母亲职业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和母亲职业对运动协调的影响中均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儿童灾难后心理应激状态下出现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分析了不同灾难下儿童经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和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并对经历地震的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提出一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华家教》2020,(4):16-21
在这个被新冠肺炎疫情扰乱的“超长假期”中,为了科学系统地支持家长做好孩子的疫情防护,持续培育具有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的新时代三好儿童,中国儿童中心学前教育部秉持“共情润心双格发展”的教育理念,遵循“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从卫生习惯、生命教育、生态教育、爱国教育等方面设计教育方案,通过微信群宣传指导和交流展示、家访跟进与个别化指导、微信公众号展示指导等方面创新教育方法,引导家庭和幼儿将不同寻常的经历——“疫情、灾难”视为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成长财富,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继续延续“家园共育好儿童”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家园协同,让播沖在幼儿在心中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的种子持续生根发芽,为孩子一生打好底色。  相似文献   

9.
当前,面对非典这场灾难,在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各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都纷纷采取了停课的措施。但是,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如何做到不耽误学习,不因为学生放假在家无所事事而带来其它麻烦呢?于是,以网络教育为代表的新兴教育方式就成了当前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毕竟,灾难总会过去。灾难过  相似文献   

10.
郑琰 《教育导刊》2010,(3):72-75
突发灾难事件常常引起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儿童与成人一样也会罹患PTSD的观点已逐渐为人们接受。本文就儿童PTSD的症状表现、特点及干预治疗进行介绍,试图为我国重大突发灾难事件后儿童PTSD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粘贴画疗法在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难几乎能使每个人经历痛苦体验,对于儿童的影响尤其严重.灾后儿童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需要特殊的心理疗法,粘贴画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疗法,可以在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中得到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粘贴画疗法的形成过程、具体操作技术及实践意义,以期帮助儿童摆脱灾难带来的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引言】面对灾难,人类从来就不曾后退过,面对“非典”也是如此。虽然前面的路依然潜藏着许多灾难和危机,但是,人除了具有无上的智慧,还有生命的韧性、勇气和相互的关爱。正是这些,支撑着人类去战胜灾难和恐惧。【视角一】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重大疫情是雅典疫情。直到今天,没有人知道这场发生在2400多年前的瘟疫从何而来,但可以确定的是,疾病像恶魔一样几乎摧毁了整个城市。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雅典市民生活在噩梦之中,强壮健康的年轻人会突发高烧,咽喉和舌头充血并发出恶臭。患者打喷嚏,声音嘶哑,因强烈的咳嗽而胸部疼痛。任何药物都无…  相似文献   

13.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灾难,把灾难化为教育契机,抗疫的过程又是现实的、鲜活的教学现场。走进抗疫现场,走进抗疫社会大课堂,深刻接受生命教育、生态教育、科学教育、心理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在疫情中反思,在抗疫中成长,使我们敬畏自然,珍爱生命,尊重科学,敬仰理性,遵守规则,懂得关爱,学会坚强,坚定信念,具有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疫情下的中国行动"微课程,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标为基本引领,提炼了"疫情下的中国速度""疫情下的中国担当""疫情下的法治精神""疫情下的世界协同""疫情下的生存反思""疫情下的宅家生活"六大关键主题资源;与教材相链接,力求植根儿童生活和儿童特点,体现其深度价值;综合考虑居家学习与返校开学拓展课程实施路径,观照"疫情教育"与"后疫情教育",积极探索抗疫德育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常态化整合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突发灾难中救援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发灾难对救援人员产生的心理危机,是指救援人员在灾难救援过程中,面对灾难应激源,运用通常应对应激的方法或机制仍不能处理当前所遇到的外部或内部应激时所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救援人员由于长时间身处灾区救援的第一线,时时经受着各种负性应激源的刺激,诸如掩埋在废墟中的尸体、经过长时间抢救又死亡的伤员、阴阳相隔的亲人别离等等,所以他们在此期间,往往会产生各类应激性的心理危机状态。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与治疗,那么就可能演变成慢性和长期的身心疾病,给这些救援人员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非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场灾难使我们的经济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也让我们的心灵承受了更多的创伤.在今年5月全国"非典"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战胜"非典"的胜利曙光的时候,SARS病毒却带走了我们敬爱的挚友赵永平!  相似文献   

17.
身处重大疫情危机中的班级成为学校持续育人的缩影。此种背景下,重大疫情危机提供班级生活教育素材,深化班级生活思想内涵;考验班级生活公共伦理,凝聚班级生活发展韧性;拓展班级生活实践边界,重塑班级生活理论品质;推动班级生活主体塑造,重构班级生活育人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春夏之际,我校同全国一样,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后勤战线上的广大员工在这特殊的战场上,面对灾难,果敢应对,众志成城,抗击非典,以无畏的勇气和力量,始终坚守住了后勤阵地,赢得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一、疫情突至果敢应对在北京,中央财经大学是发现“非典”疑似病例较早,且疫情较严  相似文献   

19.
<正>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身处疫情最为严重的城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疫情防控与教学科研两不误,展示了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奉献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李洪渠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近3万名学生相约"云端",讲授思政大课《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之路》,勉励青春学子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学习"战疫英雄"的奋斗精神,直面挑战,勇于担当。  相似文献   

20.
人,不是生下来就会分享的。在儿童还是作为自然人存在的时候,他们有着天然的"自私"。这种"自私",皮亚杰称之为"自我中心"、柯尔伯格称之为"朴素的利己主义",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因此并不具有道德的意义。只有等到发现自己是身处在一个群体之中,而且与这个群体休戚相关时,儿童才能慢慢学会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