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全面落地并逐步完善,是“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形成了上下衔接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向社会公布服务项目、支付类别、服务对象、质量标准、支出责任、牵头负责单位等具体内容,是深化此项制度的主要要求。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制度,应进一步扩大免费开放范围、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建立激励机制。落实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优惠提供制度,亟需有针对性地破解政策障碍。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保护制度,首先要细化法律的原则规定,其次要加强执法主体和相关部门、社会监督主体之间的有效协作。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制度,需要解决公共文化机构作为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的合法性,以及政府购买方式、流程的适配性问题。创新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合格承接主体的培育和资质评价制度,建立支撑社会化运营管理可持续发展的购买经费测算机制,构筑适应社会化运营管理需求的专业人才养成体制。全面落实政府监管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实施细则。年报制度是带有创新性的公共文化机构责任制度,尽快出台年报编制指南、完善年报公开规范、探索年报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是需要逐步完善和细化的主要内容。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2.
构建普遍均等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我国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制下依然存在着政府供给机制的弊端.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和我国政府改革的不断推进,有必要借鉴政府改革和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在坚持政府主导并积极作为的前提下,探索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思路.文章以公共治理理论为基础,以服务三角模型为分析框架,从公民文化需求、服务战略、服务系统、人力资源四个方面提出社会参与的相关路径,以进一步丰富我国当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微观主体,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3.
推进社会化供给与运营已成为国家大力扶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破解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失衡问题的重要途径.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总结合肥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供给与运营的发展现状及其采取的保障措施,找出并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供给与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供给与运营的优化发展策略,为我国其他地区政府或文化部门提升...  相似文献   

4.
为稳妥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非结构性访谈,对北京市东城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的发展历程、实践经验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东城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经历了资源导入的探索发展、制度建设下专业化发展、政策突破下创新发展的1.0、2.0、3.0阶段,形成了强化政策引领、完善标准规划,践行“运营先行”理念、促进“建管用”有效衔接,打造多元运营模式、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探索优惠收费服务、健全造血机制,完善腾退空间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新场景的实践经验。在社会化运营“选—用—管—培”的全流程管理链条中,东城区存在缺乏承接主体及资质标准、政府购买资金缺乏合理测算机制、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优惠收费存在政策瓶颈与现实困境、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系列问题。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持续高效发展需进一步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增进社会化运营正确认知,创设多元激励机制、培育发展文化类社会组织,制定社会化运营承接主体资质条件指南,制定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优惠收费规范指南,构建科学合理的运营绩效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章分析了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点和建设原则,提出了新时期新征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协调发展、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融合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6.
李雅  马越 《图书馆》2017,(3):37-43
文章利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研法,考察了当前发达国家运营公共文化服务的三种主要模式:政府主导、民间主导和"一臂之距"。通过具体分析其运行体制、补助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和法律体系等方面,总结了其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推进文化服务普及度的经验。结合国外经验,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的完善应该从推动社会化、保证文化多样性和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着手。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探寻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突破方向、重点任务、路径方法,是推动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平衡充分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首先需要全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确立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构建县域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是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突破口;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必然要求。目前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管理运营服务的方式来激发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活力,取得了成效,也暴露了问题。疏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通道的着力点,首先应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承接组织的培育力度,其次应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再次是政府监管应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国家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带来的新挑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目标挑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存在的挑战,公共文化形成软实力助力区域(城市)发展的挑战;分析"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历史新机遇,包括: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抓文化建设已成为自觉行动,重大国家战略布局带来区域全方位发展新机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站上了历史发展新起点。面临新挑战,基于新机遇,"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可从7个方面着手,包括:提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公共文化实践的能力水平;抢抓历史机遇,建设升级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做强数字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一体化发展;繁荣群众文艺创作,加强公共文化软实力建设;打好"组合拳",推进"社会化",激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力;以推进民族民间文化创新发展为抓手,推进文广旅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向科学管理要效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公共文化服务经历从无到有再到标准化、均等化全面推进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对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的内涵加以梳理,以“可及性”为研究视角,对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要素和“4A”评价框架进行分析,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基层服务中心文化输出;匹配各方文化需求,注重多样资源整合;提升服务效能,强化政社合作供给;建立动态评价反馈机制,实现公共服务精准供给,是完善和优化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对于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此,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观点。吴建中从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的视角出发,指出转变政府大包大揽公共服务体制,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这是政府改革的新探索,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课题。图书馆应抓住改革的机遇,精兵简政提升专业能力,跨界拓展核心业务,推进图书馆转型升级。张岩认为,在购买服务背景下,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主体作用并未改变。公共图书馆既是“购买主体”,又是“被购买方”,图书馆人需要厘清图书馆核心业务和主体业务,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构建“图书馆+”发展模式提升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力。张勇认为,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意味着政府将会有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可以全面拓展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但同时,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有可能都要进行项目性打包拆分,并面临社会力量竞争和市场优胜劣汰选择的挑战。公共图书馆应加强适应性、前瞻性的工作研究和业务布局,探索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当代都市文化需求与图书馆应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宗义 《图书馆论坛》2005,25(6):140-143,160
当代城市居民经济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传统图书馆活动带来极大的挑战,适应新的社会文化需求,城市公共图书馆活动必须在观念、对策上作出相应的转变。了解公共图书馆所在地区居民的文化生活的具体需求,坚持做好文献提供服务依然是图书馆活动的主业。同时,也要让城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成为所在地区居民文化活动的中心。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是图书馆集聚地区文化资源,并成为多元文化服务活动的主体;还是被各种文化活动方式挤压,成为边缘化的活动方式?将决定城市公共图书馆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The organization of city government into specialized departments allows cities to accomplish an array of service delivery tasks. Government reformers argue this fragmentation creates coordination challenges when problems spillover the lines of specialized agencies. Functional fragmentation also poses coordination challenges for government communication with the public through social media. The global SARS-CoV-2 pandemic and COVID-19 disease provide an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the consequences of functional fragmentation in city government for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 about public health and pandemic response. A comparative case analysis of three cities using data from city agency Twitter accounts and key informant interviews demonstrates the consequences of fragmentation for internal coordination, as well as public outreach. The experiences of Atlanta, San Francisco, and Washington, DC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pandemic provide pragmatic insights for city officials and illustrate the theoretical importance of giving attention to whole of government approaches to city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3.
Delivering public services to citizens via the Internet is the basic goal of E-government. Although websites are becoming essential elements of public e-services in loc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China,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actual status of Web-enabled public services to citizens in municipal e-government implement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ight categories of public services to citizens delivered through the Internet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websites of the 14 local municipal governments. These public services include birth, marriage, domicile register, education, social security, public utility, health and traffic. Using the methodology of service maturity,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quality and usage of public e-services to citizen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almost all city governments are shift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bureaucratic paradigm to the e-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 paradigm, albeit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ublic e-services level in these cities. At present, e-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s to citizens in almost all the cities studied are mostly limited to on-line presentations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with a low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interaction and on-line transaction.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s and policymakers in the near future will have to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vity of their websites with citizens and improve the on-line transaction level in order to deliver citizen-centric public e-services.  相似文献   

14.
Delivering public services to citizens via the Internet is the basic goal of E-government. Although websites are becoming essential elements of public e-services in loc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China,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actual status of Web-enabled public services to citizens in municipal e-government implement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ight categories of public services to citizens delivered through the Internet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websites of the 14 local municipal governments. These public services include birth, marriage, domicile register, education, social security, public utility, health and traffic. Using the methodology of service maturity,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quality and usage of public e-services to citizen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almost all city governments are shift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bureaucratic paradigm to the e-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 paradigm, albeit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ublic e-services level in these cities. At present, e-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s to citizens in almost all the cities studied are mostly limited to on-line presentations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with a low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interaction and on-line transaction.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s and policymakers in the near future will have to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vity of their websites with citizens and improve the on-line transaction level in order to deliver citizen-centric public e-services.  相似文献   

15.
“文化治理”一词作为“舶来品”已在中文术语中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对于治理理论的极度推崇,却使我们不可避免地忽略了治理本身的“失灵问题”。中国乡村公共文化治理实践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强政治面向、市场经济时期的强经济面向后,目前正处于文化强国建设时期兼顾“政治—经济—文化”三重面向的新阶段,更加注重发挥乡村公共文化的复合治理功能,并且以实现乡风文明为价值取向。这不仅要求政府要有明确的职责定位,而且应当具备平衡社会利益博弈的能力,维持好三种治理面向的“开合”,避免社会阶层利益冲突对治理造成损害,建构完善的乡村公共文化治理体制与规则。  相似文献   

16.
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为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在实现公民文化权利平等获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出发,在借鉴国际上公共图书馆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参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最后从网络体系、共建共享体系和服务体系等方面阐述构建公共图书馆平台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知识传播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视角,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知识传播效应。从社会效应看,高校图书馆在面向社会进行知识传播中会产生和谐文化效应和教育社会化效应,同时又有提升自身的社会形象效应。从经济效应看,集中体现在知识溢出效应、文化扶贫效应、资源优化效应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论公共图书馆事业与城市文化战略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的文化象征之一,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因素,是城市文化传统延续的展示,在城市文化发展战略中具有资源保障、提高城市文化力和克服数字鸿沟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又可借助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推动,得到更快发展。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19.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从重视供给效率转向更重视公众诉求。文章首次将期望确认理论引入该领域,通过在辽宁的问卷调查,分析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期望与感知绩效,以测度公众的获得感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期望到感知、到确认、再到获得感的过程路径。研究发现:公众期望与感知绩效之间存在差异,改善基础服务与服务保障类因素有助于提升公众获得感。政府应构建期望-供给型服务模式,推进服务保障,激发公众的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大丰市图书馆以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以推进文化惠民、改善文化民生、突出全市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为重点,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路径、方法,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均衡发展与和谐发展,其成功经验可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