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情绪交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的成效。为了探究情绪交互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对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的影响程度,研究综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整体网络视角分析在线协作讨论中情绪交互的网络结构特征,并依据Gunawardena提出的知识建构模型对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情绪交互的连通性较低、密度整体不高、中心势偏高,而且在线学习者的协作知识建构总体水平也不高,主要集中于知识分享和知识分析层次。其次,情绪交互密度和中心势不仅与知识协商和知识修改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在线协作知识建构水平。鉴于此,文章从情绪交互视角提出了提升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网络学习社区交互文本编码体系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学习成为人们越来越普遍的学习方式,已有的研究和实践均表明,交互是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网络交互形式主要集中在文本交互上,因此,分析交互文本也就成了探讨网络学习中交互效果的重要视角。本论文从网络学习社区的特征入手,设计了一套从认知存在、社会存在和教学存在三方面来分析讨论区中交互文本的编码体系,然后利用这套编码体系,对两门混合式学习课程的交互文本进行了内容分析,并提出了指导意见。经过初步证实,这套编码体系能够比较全面地解释在线课程讨论区中的交互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而且编码体系简约、过程简易,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联通主义作为数字网络时代催生的新型学习理论,强调以生生交互为主要形式的学习。为促进网络学习者的深层交互和协作创新,联通主义课程创设了有助于深度思考、互动联通的问题解决情境。为探讨联通主义学习中协作问题解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研究以cMOOCs“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第五期课程问题解决阶段12个小组的协作会话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网络分析方法挖掘协作问题解决的教学交互规律。研究基于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模型设计出适用于联通主义协作学习的认知编码框架,通过对不同问题类型、成员构成和协作质量的小组进行认知网络差异分析和质心位移路径分析,揭示出联通主义情境下小组协作交互的相关规律:问题类型影响小组走向高层次交互的路径,成员构成类型影响小组的交互倾向与意愿,协作质量与群体交互层次和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在线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活动越来越丰富,各类同步、异步交互工具在各种形式的在线学习的教学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技术条件下的交互活动也逐渐成为远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和实现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再度整合的关键。但是由于在线教学中,影响学习者实现高水平交互活动的因素较为复杂,我们有必要对在线学习中的交互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本文结合在线教学的实践,以在线学习中交互活动的组织结构模型为核心,在系统研究在线学习交互效果的各类影响因素以及交互媒体和交互工具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线学习中的交互设计概念,并且建立了一套以交互结构为核心的、在线学习的交互设计方法的四阶段模型。研究者希望该模式能够对在线学习中的交互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教学交互是实现在线教与学再度整合的关键,也是影响学生在线学习投入的重要因素。作为同步课堂特殊交互方式之一的视频交互亦对教学交互和学生在线学习投入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基于30所高校15441名研究生的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与分层回归模型,围绕在线课程教学交互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展开分析。结果发现,在线课程生生交互、生师交互和内容交互能分别正向预测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生生视频交互正向调节了教学交互与行为投入、认知投入以及情感投入的关系;而生师视频交互对教学交互与在线学习投入的关系无显著影响。在未来的在线教育过程中,可通过营造社会性交互环境、丰富交互内容、关注"触发性"交互事件、保障视频交互质量等方式促进学生在线课程的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6.
当今教育理念已经从关注个体知识建构转向关注群体知识建构。协作学习作为一种群体建构的方式,已经成为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交互是协作学习的基本活动单元,也是理解协作学习本质的关键。交互分析是探究协作学习规律、把握协作学习过程变化的核心,也是诊断学习者对教学目标掌握程度的依据。交互分析研究的重心已经从交互的各种影响因素转移到小组交互过程的研究。但目前关于交互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的交互模式、成员关系、交互行为特征等方面,还存在对交互过程的分析粒度过粗、视交互为静态的过程、以及缺乏客观、有效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等问题。目前已有的9种协作学习交互分析方法大多从言语行为的视角对交互过程进行分析,在划分分析单元、确定客观且可重用的编码体系,以及保证分析方法的信效度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基于信息流的协作学习交互分析方法着眼于整体,注重过程,并用新的效标即信息流所映射的目标知识网络图的总激活量来预测交互效果,信效度较高,可能成为一种有前景的交互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学业情绪对网络课程论坛的使用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目前学业情绪的研究多是局限于传统课堂的师生关系,该研究借鉴Garrison等人提出的认知性存在维度来分析大学生在英语网络课程论坛中的交互,以此探究了大学生在英语网络课程论坛交互学习中所产生的学业情绪现状,探讨了其内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社会性交互的质量决定了知识建构的效果.通过现状调研和文献研究发现:在网络学习中.普遍存在着交互深度与频率不够,无法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现有的研究却未曾提出社会性交互策略,以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由此,根据知识建构的本质、交互内容分析编码体系与社会存在感编码体系.在CPS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社会性交互策略的理论框架,用以促进知识建构,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成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取了中英各一门相似外语在线课程,运用Garrison研究小组开发的探究性学习社区模式(CoI)作为在线交互质量评价的工具,分别对比分析了辅导教师的教学存在交互记录以及学习者的认知存在、社交存在在线交互文本,发现中方在线交互的不足,在此基础之上,汲取英方在线辅导的经验,对中国的在线交互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改善中国远程教育在线交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社会网络分析法(SNA)用于两个教学案例,从教学交互的角度对异步交互中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交互群体的交互模型和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异步交互促进在线学习,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在线学习中的交互进行设计和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交互过程中的主动性,提高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此外,结合使用多种交互工具,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在线学习中教学交互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To know whether students' achievements are the result of online interaction and not just a consequenc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mselves, it seems essential to link the cognitive results to the students' online behavior (technological presence). In technological presence, interaction is based on the degree in which the online student senses the availability of, and connectedness with, other students, the teacher, and the context. Cognitive presence as a part of the interaction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flects the level of accomplishment in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s (cognitive attain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how some evidence of the mutual influence of the students' technological behaviors and the students' cognitive factors in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s – including teacher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factors. Two thousand one-hundred thirty writte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s from 88 participants in four prototypical online learning activities have been analyzed for this purpose. The analysis shows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presence on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results of the onlin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conclusions point out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technological presence as a new and complementary type of presence as it provides relevant information for instruc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design.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性和探究社区理论框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数据分析方法,本文探索了社会性、临场感与在线学习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机制。研究发现,在线教学的社会性能够促进学生的教学临场感、社会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而这三大临场感又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在线学习满意度;社会性与在线学习满意度之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即社会性能通过促进教学临场感,进而促进学生的社会临场感,而社会临场感又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临场感,最终促进学生的在线学习满意度。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社会性学习环境对在线教学效果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广大教师开展更高质量的在线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证明,社会临场感有助于降低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提升学习满意度和促进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社会临场感与交互的关系十分密切,以往研究者主要借助内容分析方法或调查问卷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注重测量个体的意见和主观的感知,但无法反映社会临场感随时间发展变化的动态特征。社会网络分析(SNA)的中心度、密度、中心势、派系等参数能够较为合理地表征在线协作学习中师生的交互过程特征,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一门网络课程实施期初、期中和期末三个阶段师生在线论坛中的交互过程与行为进行定量和可视化的社会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社会临场感存在显著差异,交互和社会临场感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个体的社会临场感会随时间的发展而变化。社会网络分析有助于理解在线学习环境中社会临场感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升网络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STEM教育注重通过跨学科的协作学习发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近年来,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被广泛应用于STEM教育。然而,其效果如何?其采用的各类技术和教学策略对学习效果有何影响?上述问题的明确有助于完善STEM教育中跨学科的协作学习设计。基于对2009至2019年间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142项相关实验和准实验研究成果的元分析发现:在STEM教育中应用CSCL整体上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且相较于过程类和情感类,其对认知类学习效果的作用最为明显;从学科来看,其对科学、工程学和教育学的影响相对较大;从采用的技术来看,通信技术、动态呈现技术和共享共建技术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更加显著;从教学策略来看,案例式、游戏化、知识建构和探究式等教学策略更能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在将CSCL应用于STEM教育时,应当加强针对情感类目标的设计以激发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和认知成果,注重发挥共享共建类技术在知识可视化表征、知识追踪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整合多种教学策略推进协作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5.
黄庆双 《教育技术导刊》2021,19(12):247-251
为全面系统分析在线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提升学习者在线学习质量,从学习生态观视角出发,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学习者在线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教学环境、社会交互环境、情感心理环境对学习者在线学习投入影响较强,物理环境和制度规范环境影响较弱。进一步分析表明,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师交互和情感体验是影响在线学习投入的高杠杆因素。从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环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构造多边良性循环的社会交互环境;增强学习者情感体验,构建各子系统协同共建的情感心理环境等方面着手,致力于提升学习者在线学习质量,能促进在线学习系统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is case study examined patterns in online communication using computer-mediated discourse analysis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teaching presence, social presence, and cognitive presence are manifested in an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tudy participants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the discussion. The instructor and facilitators displayed high teaching presence through posting encouraging social words and maintaining a positive emotional tone, which created an open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for student discussion. To promote students’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 acts that their words described included to “inform” and “elaborate” to help students construct knowledge by providing factual information and extending or embellishing upon points made. Students displayed social presence by using more social and positive emotion words, and tone, which signaled that they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discussion. Students’ cognitive presence was manifested through making claims, providing information and elaboration on posted comments.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作者对过去30年在线学习研究的研究进展。研究如何设计在线教学是将学习科学应用于教育的一个案例。在线教学设计研究有助于发展学习科学(如认知负荷理论、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以及学习的元认知、动机和情感的综合),教学科学(如有研究证据的教学设计原理不断发展)和评估科学(如多侧面的迁移测试,同时辅以保持测试和自我调查报告,学习过程中的日志文件数据,以及学习认知过程中的认知神经科学测量等)。文中反复提到的观点:学习有赖于运用教学方法,而不是单凭教学媒体就能够奏效的,在线教学设计研究应该关注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特性;教学实践应建立在严谨、系统的研究基础上,包括旨在确定在线教学中有效成分的增值实验;在线学习研究应确定教学技术最有效的边界条件;在线学习研究应该起到检验和发展学习理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情感与认知状态的准确识别是实现远程学习者与教学Agent有效互动的基础。只有有效识别出学习者的情感与认知状态,教学Agent在改变学习者行为态度、帮助学习者获取和理解知识、支持学习者认知发展方面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现有的教学Agent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缺乏情感交互性,容易使远程学习者产生厌倦情绪;二是认知推断功能薄弱,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不稳定。这主要是由于Agent对学习者状态的识别不够充分造成的。已有的学习者状态识别方法虽然在学习者情绪状态的识别方面各有优势,但却无法同时检测学习者的视域、学习情绪与认知状态。学习者的眼动追踪数据是判断学习者实时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学习者与Agent进行情感交互的重要依据。结合表情识别和眼动追踪技术构建的基于智能Agent的远程学习者情感与认知识别模型,将眼动追踪与表情监控迭代识别、情感与认知识别过程相耦合,以提高远程学习者状态的识别准确率,改进Agent对学习者的情感和认知支持,为智能教学Agent与远程学习者交互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