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经典实验场景重现、性状分离比的探究式模拟、跨学科强化知识本质、运用TI计算器辅助模拟、多元评价反思等精心设计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逐级进阶式地理解孟德尔分离定律的科学本质,学会用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探讨生命规律,并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梅崇天 《中学科技》2023,(11):35-37
<正>随着新高考的推进,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新高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探索,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高中生物学实验是高中生物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生物学实验的优势。在新课改、新高考的大背景下,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有效的生物学实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概述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高中生物学学业评价体系的整体框架,并对数据测试、学生实验、研究调查、校外评价等内容进行译介与分析,提出对我国高中生物学学业评价的3点启示:多元评价,全面考查素养表现;目标引领,保证教、学、评一致性;能力导向,发展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灿 《贵州教育》2023,(2):41-43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综述,本文介绍了高中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和考前一轮复习的常见问题。从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构建思维导图形成知识框架、采取导学合作模式规避传统讲授模式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实验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三个方面,对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中采用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本文旨在探究高中生物学考前一轮复习策略,以提供有效的复习指导。  相似文献   

5.
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为例,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并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和结论,比较不同实验方案的优缺点,以此探索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开展STEM教育,将科学、技术、数学和工程的思维进行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活动是多个版本教材中“基因分离定律”中的一个模拟实验,对比多个版本教材对此活动的设计,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材料和操作方法上对此模拟活动进行优化,帮助学生理解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体现模拟实验的价值。对模拟活动进行拓展,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与条件,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透彻认识并理解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分离和配子随机组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修改模型探究特殊性状分离比及其他遗传现象产生的原因,再现孟德尔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演绎推理、辩证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究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认为应增强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设计与引导,重视实验后的总结和反思,改进实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问题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进而提升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对激发创新思维、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推动素质教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现以核心素养为背景,从呈现情境材料,培养理解与分析能力;聚焦社会性议题,提升评估与鉴别能力;重视实验探究,锻炼解释与推论能力;落实学习反思,发展自我调节能力4方面,探寻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教学》2019,(10):49-50
以实际教学内容为例,从制造矛盾,引入内容;精彩设疑,拓展思维;用科学,制作微课三方面,对高中生物学有效教学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归纳总结高中生物学模拟模型类实验的特点,分析了此类实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并提出了相对应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2.
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目标,从关键事件、差异事件、史料事件与生活事件4个视角,探索批判性思维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融合方式,提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策略,为改变思维结构、提升思维品质,有效发展科学思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四方面入手,就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类比推理的运用展开探究,以期深化学生对类比推理法的认识,为巧用类比思维打造更为多元有趣、行之高效的高中生物学课堂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教学》2019,(24):73-74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中是用小桶和彩球来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但小桶和彩球作为教具有天然缺陷。针对这一不足,对教具进行改良,采用一些容易获得、呈现清晰的教学用具来进行模拟实验,旨在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问题思考,鼓励创新性思考,突破常规解题,帮助学生更好进行生物学习。本文从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和培养入手,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调研创新思维培养现状及高中生物学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利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通过情境化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实验素养的教学实践:利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探究历程"和"演示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欲望;以"方案评价"、"个别指导"和"榜样引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操作技能,使探究行为常规化;通过"延伸教材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探究”为例,对高中生物学教材科学史内容进行补充,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真实过程和科学结论证实的严谨与曲折。将高中教材内容与大学教材《遗传学》的相关知识对点链接,以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改和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借助现代化教学资源“微课”有利于推进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教师可通过开发预习类微课,实现教学重心的前置;开发系列微课,助力生命观念的形成;开发探究类微课,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开发评价类微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达到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崔连新  陈亮 《教学考试》2024,(15):52-55
<正>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其重要的概念、原理、规律、定律等往往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对所得的生物学事实进行因果联系、推理归纳而得出的。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探究实验中关注科学方法的渗透,有助于学生厘清实验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更好地解释生物学现象,理解生物学本质。“穆勒五法”,也叫排除归纳法,是分析因果关系的常用方法,包括契合法、差异法、契差法、共变法和剩余法。本文以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第4题为例,展示“穆勒五法”的应用,并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是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教师要落实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从研究教材入手,丰富核心素养培育的载体;优化教学设计,倡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改进考试命题导向,呈现学科素养效果;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丰富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