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理解与人文化成--教学诠释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师生的精神生命活动的教学理解”与“作为师生的现实生命存在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着深刻的、内在的关联: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学理解的本体论基础,教学理解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构成。在终极意义上,教学理解即是教学主体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澄明,而这种澄明最终指向教学主体的自我超越与文化生成。  相似文献   

2.
理解应当是教学的要素,因而,把理解性教学看作一种模式是错误的;理解性教学强调的是以理解为目标的理性精神,而不应当照搬某些具体的方法;张扬师生的生命意义,是理想的教学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理解性教学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后期在西方社会掀起了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它强烈地冲击着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产生了后现代主义师生舰,后现代主义师生观是对现代主义师生观的反思与超越,它倡导交往与对话。反思与理解。鼓励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全方位的交互式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陈慧洁 《文教资料》2013,(30):165-167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理解性教学理念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其以理解为目标的理性精神,张扬师生的生命意义,是理想的教学的发展方向。口述历史以理解性教学理念为指导,将理解性教学的生成性主题、理解性目标、理解性实作和行进中的评价运用于高中教学中,促使口述历史教学向着更全面更优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理解教学已引起国内外教育学者、一线教师的关注, 并开始进入课堂教学领域。理解教学主要有反思型理解和对话型理解两种实现形式。反思型理解是以反思为主要手段的教学理解,主要表现是师生的理解自我;对话型理解是以对话为主要手段的教学理解,表现为师生对话式理解、生生对话式理解和生本对话式理解。  相似文献   

6.
一、体育理解教学的内涵 “理解教学”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它强调理解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其基础是当代理解观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理解教学是指一种以理解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师生的有效交流与对话,注重引导师生在相互理解中不断发展知识、技能和情感,使师生的生命意义不断提升的教学形态。  相似文献   

7.
理解性教学表达的是一种教学精神和境界,需要依据"文本"的性质形成相应的评判标准。理解性教学是对现实教学关注知识传授效率的批判与超越。网络环境使理解性教学既成为必然的追求,也为理解性教学的实施创造着必要的条件。走向理解性教学还会受到教学物质条件、教学现实价值取向以及教学文化传统等因素的阻碍。  相似文献   

8.
试论理解的教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越传统的认识论范畴,在存在论、本体论意义上,理解是主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层面对理解对象及其与理解对象之间关系的把握。理解的维度、对象、条件、方法、标准等深刻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运行。重新认识理解的内涵,使得教学活动要关注教学过程的展开,注重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更要突出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理解就是理解者与对象之间的一种对话过程。对话实质上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致力于和睦相处、共享共生和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解与对话的过程。理解与对话彰显出师生一种幸福的生存方式,教学需要理解与对话。通过理解与对话促进师生共同追求幸福生活,不断提升生命质量,促使师生共享共生。  相似文献   

10.
理解就是理解者与对象之间的一种对话过程。对话实质上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致力于和睦相处、共享共生和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解与对话的过程。理解与对话彰显出师生一种幸福的生存方式,教学需要理解与对话。通过理解与对话促进师生共同追求幸福生活,不断提升生命质量,促使师生共享共生。  相似文献   

11.
理解型师生关系,是指师生能够相互理解、和谐共处的交往关系.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对于师生的生命意义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师生的心理健康和学生民主平等意识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教师的个人品质和教学品质是影响理解型师生关系建构的重要因素.师生双方的自我理解与相互理解,以及平等相处与相互关怀,是建构理解型师生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当前普遍存在的课程理解观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独断型理解观。这种课程理解观认为教师的教学讲解和课程理解是分离的,当前教育创造性的缺失与这种独断型的课程理解观密切相关。而探究型课程理解观则认为教学讲解和课程理解是内在统一的,二者之间形成一个解释学循环,并且以追求师生的精神自由为其鹄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是师生基于文本和多元活动,建立意义场域的过程。以意义阐释和创生为指向的教学内蕴着意义的理解。教学理解是教师在坚守"创生"和"人本"的立场下看待教学意义的思维方式。教师的教学理解包括对课程文本、学生和自身的理解。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解,应采取优化教学思维、增加理解力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深入发展需要对阅读以及阅读的教学本质展开深入追问。阅读是一个文本、读者和情境相互作用的解释学循环过程,阅读理解的本质是意义的“个性化同构”,它既强调阅读理解的个性化,又可以确保文本的原初意义与核心结构不被扭曲。个性化同构与教学“交往共识观”有着内在的精神契合,二者共同界定了阅读教学的本质:阅读教学是以意义生成为目的,教师和学生基于文本在互动对话中展开“个性化同构”,进而获得共识性理解的集体建构过程。基于这一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需要经历三重理解循环,分别是师生个体性的理解、师生交互性的理解和师生、生生之间集体建构走向共识性理解。三重循环层层递进,让师生深度参与到阅读过程之中,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生成素养、充盈生命。  相似文献   

15.
理解与对话作为师生一种全新生活方式目前显现出伦理关怀的缺失,具体体现在凸现单纯的功利性价值观,呈现虚假和浅层特征,学生"精神失语",公平公正失衡,对学生的隐性伤害等方面.这也使得理解与对话未能绽露其真实意义.从伦理学的视角来透视理解与对话,更接近于用一种哲学的方式来审思其价值与意义.其中,教育的伦理品性是理解与对话伦理...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中种种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教育中主客体间理解性的缺失。教育质量低下源于教师不理解学生与教学;学生学习质量低下源于学生不理解自己、教师与知识;学校管理质量差源于校长不理解师生、不理解教育。理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活动性存在,教学本身的运动、发展不仅涉及到外显的行为过程,而且涉及到内隐的精神过程。内隐的精神过程即教学理解过程,这一过程本质上是理解的“循环”过程.包含“内循环过程”与“外循环过程”。教学理解过程观是一种不同于外显行为过程观的新的教学过程观。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中种种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教育中主客体间理解性的缺失。教育质量低下源于教师不理解学生与教学;学生学习质量低下源于学生不理解自己、教师与知识;学校管理质量差源于校长不理解师生、不理解教育。理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概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和主要切入点。时话教学是超越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对话主体从各自的理解出发,以语言文字等为媒介,以交往沟通为方式,以意义的生成为实践旨趣,促进主体取得更大的视界融合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具体包括师生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与生活、与自我的对话等。要使课堂对话取得高效和成功,还需要运用合作性评价机制,提高对话的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从教育学理解的宾格出发,教学过程是情感语言、工具语言、智慧语言的游戏.但是,语言游戏并不外在于师生,相反将他们拉入到语言游戏中,让他们与语言对话.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游戏的规则是语言自身拥有的,师生只是去游戏.这个去游戏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理解语言的意义的过程.就时间性而言,这个过程表征为瞬间与永恒的聚集;就空间性而言,它表征为超越与回归的聚集;就时空而言,它表征为个体与普遍的聚集.随着这个过程的展开,意义生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