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有人撰文从H_2CO_3和HClO的电离平衡常数推断出漂白粉的漂白原理,反应生成的是Ca(HCO_3)_2,而不应有CaCO_3。理由是HClO的K_a=2.95×10~(-8),H_2CO_3的K_(a_1)=4.3×10~(-7),K_(a_2)=5.6×10~(-11),K_(a_1)>K_a,而K_(a_2)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一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中,H_2CO_3的表观电离常数(K_1=4.2×10~(-7),K_2=5.6×10~(-11))标明它是一种弱酸。但是(1)从无机含氧酸的结构来讨论酸的强度,如按鲍林经验公式含氧酸的K_1与n值有如下关系: K_1=10~(5n-7)n为非羟基氧原子数目H_2CO_3中,n=1,H_1=10~(5×1-7)=10~(-2)。此值与K_(1表)相差甚大;(2)从分子中不直接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等)来比较碳酸同甲酸,乙酸的强度大小,分析它们的分子结构可知,“碳酸的酸性与甲酸  相似文献   

3.
一、实验原理: 磷酸的第一级电离常数K_1=7.52×10~(-3),而亚硫酸的K_1=1.54×10~(-2),磷酸的酸性比亚硫酸稍弱。所以,当磷酸与亚硫酸钠混和后,混和液中发生了一连串复杂的多步反应,最后达成互相关联的多个平衡。在平衡混和体系中,含有多种酸式盐、酸和正盐。但对于中学生,可以用简化的一个平衡反应式给他们见面: 由于亚硫酸的酸性略强,所以,在通常状况  相似文献   

4.
可能需要的数据: 1.原子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S32 P31 Cl35.5 Ba137 2.电离常数;氨水:K=1.75×10~(-5) 碳酸:K_1=4.3×10~(-7), K_2=5.6×10~(-11)  相似文献   

5.
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二册第213页学生实验“胶体的性质”中要求制取硅酸溶胶,按教材上的要求,在1M盐酸中加入水玻璃(无具体浓度)。水玻璃的浓度,由稀至饱和,到底选择哪个浓度好呢?往往由于浓度掌握不好,硅酸溶胶难以制成。我反复进行了试验,找到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掌握好水玻璃和盐酸的浓度。制取硅酸溶胶时适宜的水玻璃的浓度为30%(加热溶解),盐酸的浓度为1:4体积比浓度(约为2.5M)。制取硅酸溶胶时,  相似文献   

6.
钨硅酸催化合成乙酸辛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钨硅酸为催化剂,通过乙酸和辛醇反应合成了乙酸辛酯。探讨了酸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钨硅酸催化合成乙酸辛酯的最佳条件为:酸醇物质的量比1.3:1,催化剂用量0.2g/0.1mol(辛醇),带水剂(环己烷)10mL,反应时间1h.温度100~118℃.在此条件下其酯化率可达99.30%。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高分子螯合剂大孔膦酸树脂吸附镉的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在HAC—NaAc体系中PH为5.6时吸附率最大,静态饱和吸附容量As=169.2mg/g·R,用1—3moL~(-1)HCl可以定量洗脱,等温吸附遵循Freundlich曲线,表现吸附速率常数K_(298)=3.6×10~(-4)S~(-1),用化学法和红外光谱等方法探讨了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中胶体的性质分组实验,需要制取硅酸溶胶。以往学生在制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三种情况:①形成不稳定的硅酸溶胶;②生成硅酸凝胶沉淀;③生成的硅酸溶胶很快形成冻胶。很难得到比较稳定的硅酸溶胶,无法继续做胶体的有关性质实验。从硅酸溶胶形成的原理看,硅酸在...  相似文献   

9.
<正>一、溶液中离子沉淀顺序例1已知K_(sp)(AgCl)=1.56×10(-10),K_(sp)(AgBr)=7.7×10(-10),K_(sp)(AgBr)=7.7×10(-13),K_(sp)(Ag_2CrO_4)=9.0×10(-13),K_(sp)(Ag_2CrO_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12),某溶液中含有Cl-、Br-、Br-、CrO-、CrO(2-)_4,浓度均为0.010mol·L(2-)_4,浓度均为0.010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的AgNO_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甘草单煎以及与桔梗共煎后抗炎成分含量的变化探究甘草桔梗的配伍机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甘草提取液以及甘草-桔梗提取液中的抗炎成分主要是甘草酸以及甘草次酸进行定量分析;甘草酸在0.02~2 mg/m L浓度内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甘草次酸在0.02~1 mg/m L浓度内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实验甘草酸RSD为1.30%(n=4),甘草次酸RSD为1.41%(n=4);精密度实验甘草酸RSD为2.00%(n=5),甘草次酸RSD为1.73%(n=5);稳定性实验甘草酸RSD为1.32%(n=4),甘草次酸RSD为0.85%(n=4),供试液中的甘草酸以及甘草次酸能够在9 h内保持稳定;回收率实验中甘草酸回收率等于96.96%(n=3),甘草次酸回收率等于106.41%(n=3)。相比于甘草单煎,加入桔梗后,同数量的甘草通过煎煮,增加了抗炎物质的含量,从而提升了该方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一、问题的发现在高中化学第二册学生实验中对硅酸溶胶的制备是这样叙述的:"在一支大试管里装入510mL 1mol·L10mL 1mol·L(-1)盐酸,并加入1mL的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硅酸的溶胶"。而在教参书的实验说明中只要求:"一定要将1mL的水玻璃倒入5-10mL的盐酸中,切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PH值的概念时,应该着重指出: 1.酸溶液里不是没有OH~-离子,只是〔H~ 〕>〔OH~-〕,碱溶液里不是没有H~ 离子,只是〔OH~-〕>〔H~ 〕。 2.常温下的离子积(Kw)。 Kw=〔H~ 〕·〔OH~-〕=(1×10~(-1))~2=1×10~(-14) 即pH=pOH=7 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度增大,100℃时,Kw=1×10~(-12),pH=pOH=6,水的酸碱度仍是中性。 3.pH值适用于〔H~ 〕或〔OH~-〕在1M以下的溶液。如果〔H~ 〕>1 M,则pH<0;若〔OH~-〕>1 M,则pH>14,在这种情况下,直接用〔H~ 〕或〔OH~-〕来表示。浓度大于1 M的强酸、强碱溶液的pH值:  相似文献   

13.
有关溶液PH值的计算大致可分为:(H~+〕和PH值的换算,计算酸、碱、盐溶液的PH值,计算稀释液的PH值和计算混和液的PH值四种类型。前两种计算类型,许多化学书籍中均有介绍,现着重谈谈后两种计算类型。一、计算稀释液的PH值1、计算强酸稀释液的PH值1、酸浓度大于10~8M时:计算时只考虑酸的电离。例如:将0.01MHCI溶液10毫升,加水到1升;求稀释后溶液的PH值?解:〔H~+〕=0.01×10/1000=10~4(M)PH=-lg〔H~+〕=-lg(10~4)=4Ⅱ、酸浓度小于10~6M时:计算时除应考虑酸的电离外,还应考虑水的电离。例如:将10~8M的HCI溶液用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值是多少?  相似文献   

14.
测定和计算了新化合物K_2Eu(SO_4)_2的晶胞参数、原子坐标、原子间距离和配位数。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属三方晶系,空间群R(?)m,该晶体的六方晶胞参数为a=546.42(8),c=2083.6(6)pm,Z=3,V=5.386×10~8pm~3,Dx=3.91g.cm~(-1).Eu(Ⅱ)占据了晶胞中的(a)格位即对称中心,荧光发射392nm.固溶体K_2Sr_(1-x)Eu_x(SO_4)_2在x=0.1时有很强的荧光发射。还报导了红外图谱。  相似文献   

15.
曾经听一位教师讲课,做制取硅酸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硅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振荡,几分钟后产生了美丽的凝胶,很好看,学生很激动。有学生说:"我们写制取硅酸的化学方程式都是写成硅酸沉淀,如何得到硅酸沉淀呢?"教师说:"将硅酸钠滴加到盐酸中应该得到沉淀。"但是反过来实验却没有沉淀,连凝胶也没有了。教师解释说:"可能试管不净。"经洗刷后仍然没有任何现象,教师只好尴尬结束实验。有位教师讲到碳酸酸性比硅酸酸性强,很自信地补  相似文献   

16.
大家知道,碱性氧化物能跟可溶性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uO 2HCl=CuCl_2 H_2O),酸性氧化物能跟可溶性碱起反应生成盐(含氧酸盐)和水(如:SO_3 2KOH=K_2SO_4 H_2O)。那么,碱性氧化物或酸性氧化物能否跟盐反应呢?可能有不少同学认为:金属能跟可溶性盐(盐中金属活动性弱于所用金属)起反应,一般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那么,氧化物也应该能跟可溶性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氧化物,于是,在作业或试卷上就出现了这样一类错误的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17.
原理:向饱和Na2SiO3溶液中逐渐滴加较浓盐酸,边滴边振荡,当溶液pH在7~8时,静置两三分钟,有白色胶状沉淀硅酸生成。方程式可以简写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大孔膦酸树脂吸附铽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PH=5.0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树脂对铽(Ⅲ)有较好吸附,静态和动态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252.8mgTb(Ⅲ)/g.R和239.4mgTb(Ⅲ)/g.R。用0.3mol.L~(-1)HCl 0.05mol.L~(-1)NaCl作解吸剂一次解吸率可达93.3%。吸附反应的配位摩尔比约为3:1(树脂功能基:Tb(Ⅲ))。测得25℃时的吸附速率常数K_(25℃)=2.85×10~(-5)S~(-1)。  相似文献   

19.
[例1]在25℃时,若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的 pH 值与强碱的 pH 值之间应满足关系是_____。(MCE’94)(分析)当强酸强碱混合呈中性,即 pH=7时,必须是 n(H~+)=n(OH~-),于是有10[H~+](酸)=1×[OH~-](碱),因为在水溶液中,K_W=[H~+][OH~-],则10[H~+](酸)=,所以[H~+](酸)·[H~+](碱)==10~(-15),两边取负对数,得:pH(酸)+pH(碱)=15。答案为:强酸的 pH 与强碱的 pH 之和为15。(注意,这题是 pH 之和大于14。)[例2]某强酸溶液 pH=a,强碱溶液 pH=b,已知a+b=12,酸碱溶液混合后 pH=7,则酸溶液体积 V  相似文献   

20.
借助微波辐射技术,以活性炭负载钨硅酸为催化剂,以乙二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乙二酸二丁酯.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诸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钨硅酸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当乙二酸用量为0.05 mol, 醇酸摩尔比为2.6∶ 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8.0 %,微波输出功率为325 W,辐射时间为10 min,带水剂环己烷8 mL,在此优化条件下,反应的酯化率可达96.8 %.该催化剂易于回收且可重复使用,具有价廉易得、催化效果好、操作简单、无环境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