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莹晖 《生活教育》2011,(11):35-36
《改造乡村小学的几个建议》为陶行知的一篇佚文,原载于《江宁县教育行政月刊》1928年第14期。此文是陶行知应南京晓庄师范所在地江宁县教育局之邀,于1928年8月为其开办的暑期学校所做的演讲,由谢震笔记。陶行知在演讲中从乡村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改造乡村小学的方法、乡村小学教师的培养要求以及  相似文献   

2.
“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至今为学界所推崇,对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在南京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时的演讲词,该文发表于1928年的《乡教丛讯》。文章发表后,在我国教育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28年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一文中指出:"我们应当知道民国中只有人中人,没有人上人,也没有人下人。"培养"人中人"的教育思想,陶行知还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及。所谓的"人中人"体现的是一种平等意识,表明了陶行知平民教育的思想,虽然时隔几十年,但是陶先生"人中人"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放射着璀璨的光芒,更是当今教育者需要深刻学习与实践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王文岭撰写的60余万字《陶行知年谱长编》于2012年底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胡晓风先生生前即已为该书写序,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蔓教授、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所所长徐志辉教授皆慨然题序。该书付印之际,著名作家、与陶行知研究早有前缘的马识途先生欣然题写书名,亦为该书增色添彩!早在1980年代初陶行知被平反后,便有三种版本的《陶行知年谱》先后问世,为随后近30年学习、  相似文献   

5.
《重庆陶研文史》是重庆市教委主管、重庆市陶行知研究会和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共同主办的一份旨在宣传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期刊。《重庆陶研文史》于2000年创刊,创办的初衷是为了宣传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以供后之学者参考和借鉴。但由于时间久远。  相似文献   

6.
《如何可以不做一个时代落伍者》是陶行知先生写给一位青年教师的复信,最初发表于1931年12月24日的《申报·自由谈》。在这封信中,陶行知先生言简意赅阐述了自己对一个处在科学背景条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于一九三九年七月二十日创办重庆育才学校,《育才学校创办旨趣》是由陶行知口述并由陆维特记录的。邓颖超同志向我们提出了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陶行知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认为《育才学校创办旨趣》(以下简称《旨趣》)这篇现代教育史上的文献是值得认真加以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1891—1946)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十分重视幼儿教育,并且是我国工农幼儿教育的一位拓荒者。他在这方面所留给我们的遗产是相当丰富的。直至今日,有许多尚有现实意义。一、重视早期教育。早在1926—1928年间,陶行知先生就在《新教育评论》、《乡教丛讯》等刊物上发表了《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幼稚园之新大陆》、《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等文章,论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泰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  相似文献   

9.
张大千于1924年扬名秋英会的一段历史因有张大千的口述为证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新发现的《张大千、张善孖、钱瘦铁等合绘秋菊图》显示,秋英会雅集的时间为1928年11月(阴历九月),这与张大千晚年的口述并不吻合。《申报》先后刊登的数篇秋英会雅集的文章《秋英会之宴》、《餐英盛会记》及《秋英会读画记》,以及其他与张大千的口述有抵牾的史事亦证实:张大千扬名秋英会是1928年,并非1924年。  相似文献   

10.
3.工作上要有雄心。陶行知早在1919年就发表了《第一流的教育家》,提倡“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创造精神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开辟精神。这篇短文发表于《时报》的《教育周刊》,该刊专栏主笔蒋梦麟认为:陶行知的这一席话“可算是教育界福音”(《陶行知文集》1卷  相似文献   

11.
陶研界泰斗胡晓风先生生前在为本《长编》写的“序”中写道:“《陶行知年谱长编》将为人们展示陶行知三十年来精心绘制的一幅生活教育的生动画卷。”“阅读《陶行知年谱长编》,仔细品味这幅生活教育画卷的内涵,才能从纷繁的事件中,领会陶行知的思想、人格、精神追求,对于生活教育理论以及生活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定会有所裨益。”这是对本《长编》价值的适切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刘季平同志的一篇重要遗作,他应《群言》杂志之约,于1986年10月1日开始写作,此时他已被确诊患肺部鳞状细胞癌,但他坚持认真思考研究这个问题,半年多间四易其稿,直至1987年6月11日去世后,经老伴吴瀚整理出遗稿,供1987年12月中陶会广州会议讨论。1988年4月4日《人民日报》第5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基金会会讯》2001年第1期摘要刊登了这篇文章。全文曾登载于1988年3月《浙江陶研通讯》、四川《教育实验活页文选》、《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会讯》、安徽《行知研究》,1990年3月《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会讯》。  相似文献   

13.
胡国枢研究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久负盛名的陶行知研究专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长期致力于陶行知研究,笔耕不辍,成绩斐然。最近,我又读到他的陶研新著《中华本土教育家陶行知》。这是继《陶行知传》(与人合作)、《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陶行知新论》之后,胡国枢撰写的第4本高水平的陶研学术著作,也是“作者几十年置身陶学的综合性成果”。  相似文献   

14.
周洪宇 《生活教育》2014,(19):20-24
正四、就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重塑《申报》办报风格1930年陶行知因晓庄师范被封,又遭通缉,被迫逃亡日本。1931年春,陶行知隐名从日本潜往上海,经黄炎培约,与史量才作多次长谈。他们回顾了国内外历史和自身的救国努力,认为从"五四"开始所提倡科学和民主的任务还没有完成。陶行知建议《申报》应在这方面最大地发挥其优势,史量才完全同意陶行知的建议,于是便聘其为《申报》总管理处顾问,推动《申  相似文献   

15.
晓庄学校被封闭后,陶行知遭到国民政府通缉。他匿居上海创办了《师范生》和《儿童生活》杂志。为了避免进一步的迫害,他不得不用笔名发表文章。从生活教育论的形成过程,对李一之、盛震叔生平资料,以及陶行知1931年关于中国及中国教育出路思考的发展过程等多方面的仔细辨析,可以确定在《师范生》中署名“李一之”的三篇文章:《生活教育论发凡》(创刊号)、《通讯·答复》(创刊号)、《贫穷与教育》(第2期,1931年5月15日)是陶行知先生所写。  相似文献   

16.
《生活教育》2011,(8):33
《生活教育》由陶行知先生于1934年创办,1936年8月停刊。在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关心下,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生活教育》获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  相似文献   

17.
《同舟共进》2011年第1期刊发了周正章先生写的《陶行知当年的“深思”与“多虑”》一文,说明他在川版《陶行知全集》是否收入陶行知两篇带有政治色彩的文章——《读列宁传》和《关于社会改造的提案》——所发挥的作用,笔者对此已经著文《〈陶行知全集〉编辑中的小插曲》予以说明,请参见《生活教育》2011年第12期(上),不再赘述.此外,周先生在文末还就两篇文章做了简明的评价:“陶行知当年的思考,并不因岁月的磨损而稍减分毫.”周先生在行文中对陶行知赞誉多多,但是醉翁之意似乎不在酒.因为文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18.
《通不通》原载于1935年6月16日《生活教育》杂志第二卷第八期,主要内容是陶行知先生对张耀祥先生在《教育杂志》上一篇批评短评的回复。张耀祥先生批评陶行知先生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一语言论不通。故陶行知先生写此文与张耀祥先生商榷,也是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这句话到底是通还是不通的答复。  相似文献   

19.
一、艺友式语文活动学习的设想1.艺友式语文活动学习的内涵艺友制来源于1928年陶行知先生在南京晓庄师范开展教学做合一,为培养师资而应用的一种培植教师  相似文献   

20.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有“面额壹圆的法币”一图(见图1),上面的时间为“中华民国十七年”,即1928年。难道1928年已经有法币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