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通过对湖北文理学院部分大学毕业生及有关负责人进行调查、访谈,考察了大学生的就业成本与就业状况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就业成本的高低与毕业生能否实现就业之间没有绝对关系;毕业生在招聘会门票、交通费和简历制作等方面支出的收益相对较高;绝大多数毕业生能够将就业成本的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就业成本的收益情况基本上也是认可的;高校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的成本支出的收益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总体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提高大学生就业成本收益率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尤为必要。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就业行为成本收益问题的学术史与研究动态,揭示出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系统性研究是这一问题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政府采购促进就业的机理,提出了政府采购影响就业的评价方法;指出政府采购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出口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途经扩大就业。政府采购对就业的影响可应用一般项目评价法和成本收益分析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成本可以分为学生成本、企业成本和学校成本。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样本得到原始数据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中各要素对就业机会的获得和就业质量的影响程度显著不一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和招聘单位应从各自的角度出发,采取各种措施,降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成本,提高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5.
孙津津  薛丹 《文教资料》2020,(4):156-158
本文通过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籍学生毕业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对南通籍学生就业回归进行问卷调查,认为扩大城市影响力、开展进校园活动、分层分类地联系学生、构建新型城市文化、重视网络社群宣传能够有效吸引大学生就业回归。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为何跨省就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成本和收益角度对高校毕业生跨省就业问题进行了统计和计量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跨省就业与本省就业的毕业生求职费用总量相当,跨省就业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得到了学校更多的帮助;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跨省就业的毕业生起薪显著高于本省就业的毕业生。户籍制度对毕业生跨省就业的限制,增大了毕业生就业的成本,使得人力资本禀赋较高(如学业成绩较好)的毕业生并不一定配置到了起薪更高的位置,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了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基层就业补偿既是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客观需要,也是弥补基层就业大学生的高等教育收益差距,认可基层就业大学生所作奉献和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教育成本收益理论、公平正义理论和奉献报偿理论为大学生基层就业补偿提供理论依据,而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开创了大学生基层就业补偿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8.
考研作为一种"个人选择"是源自于每个考研者所做出的理性选择,作为一种"被选择"则是出于制度安排的结果和社会环境影响所致。通过实际调查,利用人力资本理论中对于教育投资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考研的投资收益进行量化的考察和比较,并引入投资回报率和明瑟收益模型对考研和就业的决策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本科毕业后考研的收益并没有明显大于本科毕业后就业的收益,考研的机会成本已经开始增加;让考研回归理性必须通过国家、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共同做出努力,从而使高等教育就业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4,(3):179-182
基于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考研和就业做出抉择,抉择的主体为学生本人,影响抉择的因素包括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理性抉择的依据为职业发展需要。介绍考研和就业抉择的具体方法,比较考研和就业这两种抉择的预期收益与成本,并为两种抉择的执行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高峰的到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高职学生为了提高就业,学校、家庭、毕业生纷纷增加就业成本,虽然就业成本与就业率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正比例关系,但两者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应转变理念,从多方面降低高职学生的就业成本,同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进行机制创新,从而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成本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新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成本问题的调查分析,以期引起各界的关注,从而使每个大学生都能获得一个公平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2.
王建武 《教育探索》2011,(1):150-151
大学生"城市就业"并非"城市依赖".大学生城市就业与基层就业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大学生"城市就业"源于城市发展优位,源于高校专业设置的城市指向,源于传统的成才和择业观等.实现大学生基层就业,一是要缩短城乡差距;二是政府要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学生基层就业;三是高校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四是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3.
对西部2007-2009级高等艺术师范类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西部高等艺术师范生就业心理的总体特征、各年级以及农村生源与城市生源的就业心理差异。指出艺术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选择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就业,从教育收益的角度来看,原因在于大学生企图实现教育收益最大化。不同地区间的教育收益差异受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因具有相对成熟的劳动力市场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实现更高的教育收益,因此成为大学生就业地区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就业触发机制实质上就是失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共生现象,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成本与收益的矛盾加深,劳动者合法权益受损,其利益缺乏足够的保障,收入差别不断扩大等问题成为公众的普遍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就成了当前社会的普遍要求。解决当前就业触发机制的公共政策:一是协调财政、信贷、税收等政策,营造促进就业的宏观环境;二是产业政策要顾及就业问题,形成产业发展与就业扩大的互动机制;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四是特别关注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五是整合与规范人力资源市场。  相似文献   

16.
曹瑞吉 《考试周刊》2014,(34):173-173
本文以大学生择业地域选择的调查研究为切入点,以反映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域偏向于城市的“城市就业”观念,从传统思想观念、城市发展优位、学生个人发展空间、就业保障机制、高校专业设置五个方面分析这一观念存在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主观上要求在规避职业风险的同时,实现教育投资的收益最大化。就业市场的分割性收益差异、人力资本的流动不顺畅及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是大学生偏好于沿海较发达地区、偏好于城市和垄断行业就业的主要因素。据此,国家应对赴西部基层及农村地区就业的大学进行制度化、多元化、明确化的人力资本投资补偿,以激励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人才市场中高职学生就业需求增加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提出目前高职学生就业趋势与企业分工越来越细,岗位需求越来越清晰,企业引进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用人成本降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桂西南新升本科院校学生面临就业信息滞后,就业渠道相对狭窄,就业成本相对较大,学院学科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和学生就业心态不正确等问题。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包括:积极构建就业信息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校企联系,开拓就业市场,降低学生就业成本;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合理调整学院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提升学生自身素质,加强学生就业心态教育。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成本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毕业生就业成本由毕业生求职成本、高校就业服务成本、企业招聘成本和政府投入等方面构成.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成本过高,且呈攀升趋势.文章在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成本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国家、高校、学生个人、用人单位等必须多方联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降低毕业生就业成本,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