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从教学模式的特点来划分,第一代移动学习的核心是研究如何构建移动学习系统、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以便更好地、更便捷地传递知识。第二代移动学习,更多关注如何利用移动技术所提供的便利性和特点,构建合适的学习模式,规划学习过程,促进学习者参与和认知内化。目前研究的移动学习更加关注移动设备的情境感知和无缝学习空间的设计。移动学习发展阶段表明,学习设计重点明显地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1:1数字学习,学习理论也明显地从传输及行为主义范式转向建构性认知范式,再到情境认知范式。  相似文献   

2.
移动学习资讯网的调查数据表明课程内容枯燥是制约移动学习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探究虚拟现实技术在移动学习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可行性,基于NDI视频传输共享协议构建IP化的网络制作环境,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移动学习资源开发体现其情境性、感染性及交互性等特性;并以《爱国主义那些事儿》为例开展实践研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移动学习的情境化。  相似文献   

3.
以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CMMB和3TNet为基础建设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实现无线、有线、卫星网络的互联及全国无缝覆盖,网络具有交互、定制、迁移、漫游、互通、扩展等功能,为学习者创设了良好的泛在学习环境。文章提出一种基于NGB、物联网及传感网络等构建的泛在学习平台,分析了NGB学习平台具有的可获取性、即时性、交互性、场景性、适应性、普及性等泛在学习特征,着重探讨了以NGB学习平台开展泛在学习的无缝学习模式、感知学习模式、个性化学习模式和协作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4.
移动学习平台是促进移动学习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及其相关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使得基于有线网络和个人计算机的网络学习平台已不能满足当前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从无线移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实际要求出发,研究具有移动Web即时通信、资源实时移动共享等功能的移动网络即时协作学习平台的体系机构和系统功能,探究实现该系统平台的关键技术,以便为移动学习者提供一种支持即时协作交流、实时共享资源与知识经验的新型移动网络即时协作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5.
学习环境研究一直是开放教育的重大命题。随着我国开放教育的不断发展,已有的在线学习环境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特别是在交互性与课程管理等方面亟待改善。本文结合开放大学的应用需求和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带来的机遇,提出从学习活动管理、课程管理、学习内容管理和个人学习空间等方面设计云端综合的学习环境,并在珠海广播电视大学开展课程教学应用实践,结果表明:新型云端学习环境在创新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等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移动学习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移动学习是学习者不在固定的、预先设定的位置下所发生的任何类型的学习,或者是学习者利用移动技术提供的优势所带来的学习.移动学习日益成为教育技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但当前国内学者对于移动学习的相关实证研究还很少.本研究综合运用了体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质性访谈法,较全面地了解受访者在体验前后对移动学习的认识,倾向的移动学习实施方式及其应用情境,需要的移动学习内容类型、片段持续时间以及课程的媒体形式、制约大学生实施移动学习的因素等内容.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主要结论为:大学生对移动学习非常认可,而且有很强的移动学习需求;"在线更新、离线学习"是当前的主体实施方式,并必将走向网络化;移动学习的应用情境是随地、随需、随时的;查询、学习和练习是移动学习系统的核心功能需求;移动学习课程宜短小精悍、丰富多彩;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是制约大学生开展移动学习的两大主要因素.本研究对移动学习系统和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移动学习的推广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移动学习作为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当前正从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转型。移动学习在学习形式上的可移动性、学习内容上的定制性、学习设备上的便携性和学习情境上的相关性,契合了远程教育时空分离的本质特征和以促进学习者发展及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价值理念。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过程中,面临两大瓶颈问题——构建怎样的网络教学平台与如何有效实施教学管理,这直接关系到开放大学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更好地因应时代挑战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基于广播电视网络、互联网络和移动网络的“三网一体”学习平台的整合,打破了原来单一网络平台之间的樊篱,确保了学习者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灵活学习。包括课程教学精品化、教学设计流程化、管理订单化、服务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教师教学高水平化和教学评价社会化的“七化同步”的教学管理模式,革新了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了开放大学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英语外语教育(英语作为外语,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以下简称“EFL”)实践和相关文献的分析表明,大多数EFL实践仍然是教师主导学习过程的传统语言学习形式,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此外,EFL学习也因为学习者很少有机会在课堂之外进行实践而受到置疑.以学生为中心、有意义的、情境化的语言学习实践能够解决EFL当前所面临的这些困境,移动技术和社交网络具备创建这种学习实践的潜力,它们不仅仅能建立在学习者需求和经验的基础上,并且可以让学习者参与课堂之外的整个学习过程.此外,很多关于移动学习的文章强调移动学习能够为学生创建情境化、有意义的、真实的学习机会.本研究选择33位EFL的大学本科学生,在一个16周的学期中进行设计研究.研究中,学生们通过移动电话访问Facebook,并由此体验情境化学习.本文得到如下结论:移动社交网络媒体,比如Facebook,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化的课外语言学习机会,拓展了课堂学习环境.此外,移动Facebook为学习者提供了真实的学习体验,学习者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在真实情境中实现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当代移动学习新趋势,研究移动学习模型构建的意义和原则,基于3G/4G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等三网融合环境,构建了分层移动学习模型,具体涵盖学习终端、网络接入平台、移动学习综合平台的三层架构搭建.该移动学习平台总体方案是云计算、互联网、3G/4G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等技术相结合的展现,是传统CT行业与IT行业的高度融合,代表着移动通讯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能提供完备的移动学习平台综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7):152-155
以中山大学逸仙网络大讲堂的建设经验为例,探讨如何构建微视频交互环境下的移动学习空间。在微视频交互环境下,实现了学习者与实时视频或非实时视频内容的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用户可以将其中任意微视频片段进行虚拟剪切、发表评论并分享给其他用户。微视频交互环境下的移动学习空间方便师生基于PC或移动终端操作,推动了视频资源的交互性、移动性、个性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MOOC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热点,而移动教学平台是MOOC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基于用户体验蜂窝模型构建MOOC学习APP体验框架,以学习者视角体验国内外MOOC移动终端。研究发现,移动MOOC平台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在整体功能完备性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从学习者视角提出优化建议,以构建强交互、重体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加强讨论区功能,建立实时互动功能;优化界面功能模块,明确目标定位;完善学习导航,明确学习任务;关注无障碍学习,满足终身学习需求;规范版权归属,保护用户隐私;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3G环境的发展与成熟,从电子学习(E-learning)到移动学习(M-learning)已经是一个必然趋势.移动学习在可携带性、互动性、操作便捷性以及用户针对性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内生的动力来推动传统学习向移动学习的转化.移动教育根据使用通信协议的不同,分为基于短信息的移动教育和基于浏览、连接的移动教育两种形式.3G移动通信网络为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建立了很好的网络平台,移动学习型手机的技术已经成熟,学习型手机将摆脱电子词典的命运,真正成为寓教于乐、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学习系统.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年来移动技术和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新型的移动终端将成为未来微型学习的有效支撑。然而,如何将移动终端应用于实际的微型学习,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为了探索移动终端上的有效学习模式,本研究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了“数据结构”课程学习公众号,面向598名关注用户,采用内容分析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学习者的基本特征、学习内容、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四个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信公众平台在吸引学习者、传播微内容、推进个性化学习与实时效果评估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发现微信用户的地域分布、网络环境、知识结构和学习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学习资源转换率偏低,学习者之间交流不畅,学习行为可控性较弱等。为此本研究建议:以专业知识的社会化普及为目标,注重以“微信用户”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加强推送频率与媒介形式并重的资源建设;创建微信技术多元支持下的学习情境;以及融入情感与认知因素的学习支持服务以使微信用户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提升移动微型学习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移动学习是当前教学改革进程中必做的功课和不可避免的趋势。针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本研究开展了基于手机3G网络平台的移动学习教学实验并开展了调查研究,旨在重点了解手机3G网络移动学习的效果和学习者的认可度等。研究结果表明,与控制组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的英语考试通过率大幅度提升,绝大部分学习者对这种学习方式持欢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移动多媒体广播(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CMMB)的含义、发展历程、系统架构和核心技术,以及现代远程教育新的发展趋势--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的含义和特点.对于将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用于移动学习的优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SCLEs的网络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的情境化及技术的支撑作用。在制定学习策略时,要注意设置合理情境,建立新旧知识联系;适时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满足不同学习者的探究需要;设置学习者感兴趣的项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教师在网络学习中学习情境设计者、学习资源加工者、学习目标引导者及学习群体协作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情境学习理论为网络学习评价提供了新的启示。本文基于情境学习理论,探讨了网络学习情境性评价的基内容框架和实施策略。研究认为:网络学习情境性评价在评价理念与目标注重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化能力,在评价范畴与指标上考察学习结果的质量与效果,在评价对象与方式上强调社会化学习的多渠道,在评价模式与程序上凸显综合实践与工作场学习,在评价结论与处理中彰显数据分析和科学量化。因此,网络学习情境性评价的实施中,要创设情境性网络课程,开展实时学习评价;设计情境性问题,布置常规强化训练作业;搭建友好交流平台,记录学生的互动过程;构建"任务—完成"模式,进行终结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视角下的移动学习设计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人类学对学习的诠释.在人类学看来,实践共同体是知识的载体,个体学习是在实践共同体中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而进行的.因此,“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可为移动学习设计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在解释情境学习理论及“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视角下的移动学习设计,可通过高度重视移动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移动学习者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及活动,充分挖掘移动学习的“学习型课程”,关注移动学习目标的综合性,为移动学习者提供适当的学习指导,要在真实情境中开展移动学习评价等策略,使学习者不仅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共同体中文化的吸收以及自身身份和地位的建立.本文可为移动学习的设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智能互联终端和网络环境的改善,移动学习的发展已成为世界趋势与潮流。本文立足移动学习特征下学习支持服务构建,对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习开展的学习支持服务研究和实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移动学习是一种依托现代移动通讯技术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与以往的学习模式相比在灵活性、泛在性、情境性、交互性、协作性、自主性、实时性、片段性方面的特征更为突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属于一种面向学习者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应围绕着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展开并注重如何利用或规避淡化移动学习系统的特征对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有利与不利影响,着眼于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系统的优势,规避和淡化其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