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过秦论》中“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一句,在教材注解中将“谁何”注译为“呵问他是谁,就是缉查盘问的意思”。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觉得“呵问他是谁”这种注释给了学生一种误导,即误认“谁何”为“何谁”,因而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一、“谁何”不能视为“何谁(呵问他是谁)”。若将“谁何”视为“何谁”,只有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方可。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何”前置在“操”的前面,因为这是一个疑问句。而“谁何”不是疑问句,故“何”不能前置。2.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  相似文献   

2.
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教材注释是这么说的:“而谁何——呵问他是谁,就是缉查盘问的意思。”这里没有对“谁何”二字分别解释,却似乎是把它们的意思等同了,“呵问”则似品味出来的意思。《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的注释则是:“何,是呵问。谁何,关塞上哨兵诘问出入者之意。”两个注释的基本意思相同,或许都是原本了颜师古《前汉书》上的注说“谁何,问之为谁也”。(见《康熙字典》)但可惜这个颜注也是尚欠详考的。  相似文献   

3.
贾谊《过秦论》中的“谁何”一词,据《中华活叶文选》张世禄注:“陈利兵而谁何——(在险要的地方)设置驻军盘查来往的人是干什么的。谁何,呵问是谁。”管汀在他的《材料、考证和古典文学研究》一文中也说:“‘谁何’二字,本是指巡逻者对行人呵责、诘问的意思。”(见《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第一期)高中语文从八二年以来出版的课本里,也改注为:“[而谁何]呵问他是谁,  相似文献   

4.
杜永道 《现代语文》2006,(9):111-111
问:有时候听别人说“不尽人意”,有时候又听人说“不尽如人意”,究竟应当怎样说呢? 答:应当说“不尽如人意”。这里的“尽”是“都,完全”的意思,“如”是“符合”的意思。“尽如人意’’就是“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在前面加一个“不”,说成“不尽如人意”,意思是“不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也就是“仍有让人不满意之处”的意思。其中的“如(符合)’’不能省略,说成“不尽人意”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5.
趣数     
数学王国里有很多精彩有趣的数。 1 朋友数 毕达哥拉斯曾说:“数字是万物之本。”有人问:“什么是朋友?”毕达哥拉斯回答道:“朋友就是你的另一个我,其关系就如220和284。”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问:“改写”与“省略”有哪些区别?我觉得很难回答完整,请给予答复。———江苏张老师答:区别有三点。一、意义不同“改写”是把整万、整亿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或用亿作单位的数,这样便于读写;“省略”是把比万或亿大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二、方法不同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万位或亿位后面的0去掉,后面加一个“万”字或“亿”字就行了。例如:把95000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950000万,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  相似文献   

7.
不知自何年月始,语文课的“讲”字被逐出了课堂,谈“讲”甚于“谈虎变色”,语文课变成”导”“读”,“问”,“练”……等,美其名日:“变讲堂为学堂”:似乎谈“讲”字就“抱残守缺”,就是“不合时适宜”,就是“少慢差废”。  相似文献   

8.
一位教师讲《美丽的草原》。草草读了一遍课文,教师问:美丽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学生异口同声:是美丽的!再问:草原上有什么?答:草、鲜花、羊群……几分钟就把课文讲完了。接下来,教师问:谁能用画笔把它表现出来?于是,有学生上黑板画画;又问谁能用歌声把它表现出来?于是,有学生到讲台前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最后问:能用舞蹈表现吗?于是,几个孩子跳起了舞蹈《草原英雄小姐妹》。这是离开文本解读的一堂课。有人在课后很气愤,认为这是对语文课的亵渎;可也有人说:这是一堂好课,体现了“愉快教学”、“合作学习”的新课改理念,也体现了多种学科整合的精神。看来,怎样评价课堂教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本刊开展“好课标准”的研究和讨论,欢迎广大读者结合教学实践继续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师讲《美丽的草原》。草草读了一遍课文,教师问:美丽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学生异口同声:是美丽的!再问:草原上有什么?答:草、鲜花、羊群……几分钟就把课文讲完了。接下来,教师问:谁能用画笔把它表现出来?于是,有学生上黑板画画;又问谁能用歌声把它表现出来?于是,有学生到讲台前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最后问:能用舞蹈表现吗?于是,几个孩子跳起了舞蹈《草原英雄小姐妹》。这是离开文本解读的一堂课。有人在课后很气愤,认为这是对语文课的亵渎;可也有人说:这是一堂好课,体现了“愉快教学”、“合作学习”的新课改理念,也体现了多种学科整合的精神。看来,怎样评价课堂教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本刊开展“好课标准”的研究和讨论,欢迎广大读者结合教学实践继续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0.
罗素悖论     
《中学生数理化》2007,(4):17-17
一天.萨维尔村的一个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都由我给他们理发,我也只给这些人理发.”于是有人问他:“您的头发由谁理呢?”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11.
方成身边的人都说,如果谁在方成身边待一天,谁就得乐一天。记者还没到方成身边采访,就已经被他的言行逗得乐不可支。有人问:“老爷子,您老多大啦?”他答:“45公岁。”陌生人愕然,方成解释:“我90岁,又是男的,不就是45公岁吗?”有人问方成的养生之道,他答:“一个字,忙。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是忙得没空念。”  相似文献   

12.
野草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纷纭的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信箱     
刘源 《中学俄语》2006,(9):58-59
问:1.целиком,полностыо,вполне三个词有何区别?2.前置词благодаря,ог,с都有“由于”的意思,它们在用法上有什么区别?3.动词учить和преподавать都有“教”的意思,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14.
一日班会结束,我问:“同学们,谁还有什么事吗?”此时,两名女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下午我们参加学校的方队训练,不能值日了。”我点头表示同意,并说:“同学们,谁愿意帮助她俩值日?”  相似文献   

15.
有人问:“师”前面为什么要加个“老”呢?据说有两种释义:一是说明老师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无与伦比;二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老”的词义解释其中之一是“敬辞”。如今,“老师”的称谓已走出教育界范畴,在社会上,如果被人称作“老师”,那将是对你最大的尊敬。也将使你感到莫大的荣耀。  相似文献   

16.
问灵魂     
《素质教育》2006,(4):48-48
四川高考作题:生活中。有许多疑问。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到底什么是人的魂?说白了,就是人的某种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老夫子的魂;“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岳元帅的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的魂;“我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杜甫的魂。  相似文献   

17.
又是一节阅读课,我给学生们推荐了一篇名为《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的文章。文中主要讲:“我”上中学时,“老校长”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同学们“把每一种草都想遍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有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最后,“老校长”使“我们”明白了“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像往常一样,读完后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后进生的发言尤其多。从那发自肺腑的话语之中,分明折射出了他们对自己能够绽放成美丽花朵的渴望和信心。我耐心听着,心中充满了满足,暗下决心一定要耐心培育每一棵“草”,等待每一棵“草”的绽放。  相似文献   

18.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叫‘绿色课改’呢?”我认为,只要是有生命力的,有创新精神的,能推动新的教育发展的课程改革,就是“绿色课改”。  相似文献   

19.
好朋友来了     
1:F鼍 中板 一 驰1j I蝤u l 3 g l垒j 她l BJ继I卜}蛐幽(梅)』.乒乒嘭嘭乒乒嘭嘭(女)呵有人敲门,(轴1)是啊!有人敲 门。(女)谁 呀?(雷)2.乒乒嘭嘭乒乒嘭嘭(女)呵有人敲门,(雷)是啊!有人敲 门。 (女)谁 呀?(何)3.乒乒嘭嘭乒乒嘭嘭(女)呵有人敲门,(何)是啊!有人敲 门。 (女)谁 呀? ^ I l I I I l/^、 鞋绷l姐地l缒业l 5蚺l地’f蛐u l靼u(梅)我 呀。(女)你是谁?a孽)我姓梅。哦!小梅来了哟! 门几开开,请 进来(雷)我 呀。伎)哪一位?(雷)我姓雷。哦!小雷采了哟! 门儿开开,请 进来(何)我 呀。(女)哪一个?<何)我姓何。哦!小何来了哟! 门儿开开,…  相似文献   

20.
问:有人说“其他”指人.“其它”指物.也有人说没有分的必要.我有点无所适从。究竟分还是不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