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贲道宏 《儿童音乐》2010,(11):59-61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有效的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提什么样的问题,要根据具体的音乐作品来进行分析。听懂了什么,感觉是什么,并不是适合所有的音乐作品。首先,音乐教师自己要理解音乐作品,在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怎样提问成为 课堂教学中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怎样用提问来提高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怎样用提问来打开学生的思维,怎样用提问来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了很多不 当的提问方式和有效的提问方式’觉得提问是一门艺术’要提 高课堂效率就要有效地提问,增加提问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提出:"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由此可见,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音乐课堂上的有效提问,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同一问题,这样问,学生不知所措,那样问,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能"一潭死水",而那样问,则会"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十余年的课堂观察,我发现音乐课堂上的教师提问,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4.
著名音乐教育专家吴斌老师在第五届全国优质课总结会议上指出:"音乐教学是13门学科中最随意的……"我们说音乐教学中课后练习的使用是随意中最随意的。为此,义乌市研修院最近在绣湖小学开展了以"课后练习有效使用"为主题的音乐教研活动。三位老师运用不同类型的课  相似文献   

5.
正提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与教学效果的提高。正如美国一位著名的教学法专家所指出的:"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察。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一语指出了提问的重要性。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促进学生展开主动探究,更加利于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发生对话,追问就是对话中的一种。追问是在提问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它不是提问的简单堆砌。善于追问的老师源于对课标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的有效把握,追问是一门艺术,好的追问当追在其时,问得其所。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如果不懂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阅读教学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事实上,课堂提问是老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及时得到教学反馈,提供参与教学、互相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好的课堂提问能有效调控教学程序,提高教学效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她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讲求策略和技巧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音乐不仅是一门课程、一门知识,更是一门艺术,是几乎在人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接触到的艺术。音乐对人所起的促进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在现实情况中,音乐课是否真的成了提高学生艺术人文修养,健全审美的方式呢?这正是我们所有老师都需要进一步反思和研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他进一步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相似文献   

9.
让课堂提问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有效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经常、最普遍,也是最为关键的教学方式之一,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然而,我们注意到课堂上不少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强,缺乏科学性。虽然肯问,但不善问,缺乏对课堂提问策略、原则的基本把握,不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有感于此,本文针对课堂提问的若干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问题一:问题缺乏精心设计课堂上教师一般都重视提问,可有些老师课前不认真钻研教材,不能正确把握学生认知水平,上起课来信口而问,为问而问。结果是缺乏质量的问题充斥课堂,学生思维的培养无从谈起。有人说,好的提问设计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的提…  相似文献   

10.
陈宝川 《考试周刊》2013,(11):35-36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而语文教师就是研究这门艺术的艺术家。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熟练而灵活地运用这门艺术,巧妙地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提问,把握好"提问"这门艺术。  相似文献   

11.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刻领悟了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我认为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的环境随时变化,使实际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教学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所涉及的对象无非是老师和学生,老师的提问,学生的质疑,以师生对话式的交流是课堂提问的最佳形式。而对于课堂中老师的提问,这更是一门艺术。在此,就我所任教的音乐艺术学科,以音乐故事欣赏《龟兔赛跑》为例,结合教学实际,针对欣赏课上教师的提问技巧,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而一堂好课总离不开师生的精彩答问.然而高中时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这与老师课堂提问的方式不无关系,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因此如何鼓励学生答问,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是值得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们探究的领域.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和做法.1依据学生的数学现实选择适当问题——变"抽  相似文献   

14.
吴正宪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带给了我们数学教学的一种享受。它不仅让我们欣赏到吴老师的教学艺术,从中也体会到吴老师的教育思想,听后深受感动。下面我从新课标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这节课,吴老师从实践的角度对新课标进行了解读。吴老师的很多教学行为已经超越了数学教学本身,它们体现了很多重要的数学教育思想;吴老师还把很多教育理念运用得非常纯熟。所以说,吴老师的数学教学实践是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教育的宝贵财富。这节课体现了吴老师在智慧课堂上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对于每一个课堂来讲都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推动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应该把提问单单看成一种课堂的教学方法,更应该将它培养成一门艺术.本文从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开始谈起,就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展开论述.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熟知提问这门教学技术,然后在不断的教学积累中转化成一门稳定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句话不仅强调了提问的重要性,更强调了提问的技巧。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正>"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的赞美,其实,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近一年来,我们学校进行了关于常态课的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尤其观察了老师们在课堂上的提问,发现了老师们在常态课上提问主要存在几个问题:(1)课堂提问过于频繁。有数据表明,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相当频繁,短短的40分钟,多则能提40以上个问题,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小手如林,实则缺少了思考的深度,缺少了表达的指导。(2)课堂提问过于随意。因为是常态课,老师们是在自然状态下,自自然然地进行课堂教学,少了"表演"的成分,老师们在课堂上更加轻松,但提问不够严谨,问题设计不够精当。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中,老师经常提问。有问就会有答,有答则应有评。因为答问有对、有错、有不完整、不严密、不充分等不同情况,所以评价也应有所不同。由于答案的预定性和答问内容的不可预测性,答问评价有时便成了授课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有时甚至是整体素质的自然而真实的展现。本文以斯霞老师《我们爱老师》(小学一年级)一课中“祖国”一词的教学为例,分析一下其中所包含的答问评价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疑问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牢固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总是经历着"生疑-思考-解疑"的过程.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就感到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尤其是数学课堂,更是如此.提问得好,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效果;提问得不对劲,会造成学生的误解或模棱两可,没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提问得好不好,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问题设置得好不好.近来上级要求开放课堂,任何老师都可以在不做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去听任意一位老师的课,这为我准备此文素材提供了机会.下面我就以例子的形式浅谈一下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设置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一、现象与分析自担任学校音乐教研组长以来,我有幸参加了很多小学音乐竞赛课观摩,在学习优质课的同时,我也经常走进我校音乐组老师的课堂。多次的教学研讨让我感觉到我们的常规演唱教学与竞赛课的模式相差太大,每当我把自己对课的一些想法与自己组内老师一起交流的时候,往往会得到这样一些回答:"别人那是公开课呢,上课时都有班主任坐阵维持纪律,在常规课上我们哪敢这么开放的设计自己的教学,况且我们每个班六七十人,每周十六节课,嗓子不冒烟才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