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我先要讲的问题是,我很长时间都无法接受我是在写散文这个现实。因为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让我用普通的人都能读得懂的方式来表达我的一些文化观念。有那么多理由促使我必须出行,在出行的过程中,我及时地在表达我出行的感受,如果不写下来的话,下一个景点就把上一个景点压倒了,由于这样的理由,我写了一篇篇这样的东西,后来被大家称之为散文。我说我没有写散文,我只是在写文章,散文没有这么长的或者散文没有这么多的概念在里面。所以今天我是第一次谈散文。 德国作家海涅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欧洲文学发展到现在有三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5,(6)
当代散文理论和散文刊物文/北京·刘锡庆我认为散文至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现在的“散文热”是一种无序、混乱的状态。贾平凹提出“大散文”更是乱上加乱。现在散文刊物确实不少,但缺乏一个标准明确,在文体建设和审美规范上有自觉的努力,形成高品位的雅文学的散文...  相似文献   

3.
曹世钦老师:您好! 《新闻与写作》上您的散文讲座大多都看了,觉得收获挺大,并由此而产生了向您请教的念头。我从小就喜爱文学,特别喜爱散文,初三开始搞课余文学创作,自己写的散文发表过,也得过挺不错的奖,我写散文爱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喜欢把自己的个人经历和对生活的感受融于自己的作品,我不喜欢一些托物言志的散文,我以为,散文的天地,应如小说般广阔。散文,首先应服务于社会。中学时写作文,大家叫好,我也满意,都说我会成为挺不错的散文作者。今年考上大学,看了几篇文学评论,看了几本  相似文献   

4.
我参加新闻工作以来,没有专门写过散文。但是,也许由于“以小见大”的新闻通讯同散文作品有某些相同之处,多年以来,我比较喜欢阅读散文作品,尤其是喜欢杨朔和秦牧的散文作品。我觉得散文是一切文学样式中最自由、活泼不受拘束的形式。如果新闻记者能  相似文献   

5.
有的青年作者来信说,经常在报刊上读到的散文,“多是身边琐事,不是写邻居便是写家庭,读起来很有雷同之感,这是不是作者的视野太窄了一些?像我们学习写作的青年,应该多读哪类散文为好?”我想了想,的确是这样,不少散文是雷同的,不仅仅是题材雷同,就散文中的某些情节与所发抒的感怀也有雷同之处。就我读过的散文中,觉得雷同的有这样一些: 想起了我小时候和三姑一块在田野上追兔子,割羊草,可是现在她忽然是一位有孩子的母亲了……(通过儿时的回忆写自己感叹的散文,比较常见,可说是大同小异); 说起过生日我就忘不了在二姨家那天,玩得好极啦……(也是通过回忆写童年乐趣的散文,也比较  相似文献   

6.
落笔不俗     
我和朋友谈论写西湖的散文时,都感到很难写,看也看了,想也想了,就是没有写出散文来,原因是找不到一个新角度,跳不出俗套子。只是一股地写西湖如何美丽,再加一点感想,写出来也不过是平淡无味的东西,则不如不写。历代文人写西湖的故事、散文和诗词,实在很多,但是,看了明末张岱写的散文《西湖七月半》,却有与众不同的感觉,他选择了自己深有感受的角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散文?这一话题,目前文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我只是根据我本人几十年来读散文、写散文、译散文、评散文、编散文获得的体会,说说自己的观点,说说我的散文观。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题材广阔,结构灵活,表现手法多样,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可以兼而有之。 散文有广义散文和狭义散文的区分。我们现在研究的是狭义散文。“五四”以来,对这种狭义散文,有不同的称谓,如散文小品、美文、絮语散文、文学散文、纯文学散文、艺术散文等。因为这种文学小品充溢着作者的情感,故我常…  相似文献   

8.
正经典的黑框眼镜、典型的国字脸,出现在人们面前的白岩松,总是一脸正色,滔滔不绝地阐述着自己对新闻、社会以及这个时代的理解。网络上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类型的"白岩松体"心灵鸡汤。对此,白岩松自己调侃道,"我以前觉得叫白岩松的人在全国可能很少,这些年我觉得叫白岩松的人一定非常多,因为有很多白岩松说的那些话说得真好。"这话虽是自谦,但白岩松确实很少在网络上活动,"我没有开微信,我也没有上微博。足够有价值的内容一定会绕着弯来到我面前。到了我这  相似文献   

9.
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看这本书了,看了5遍,就像自己也绕着地球看了5圈,漫长的旅途也该累了。和从前一样,这是一本温暖心灵的幸福散文,不同的是,这一次,是人在旅途。书中的航海图上,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0.
这两年,与散文似已结下了缘份。自己不会写,但读它却渐有些入迷,故心中要说的心得也多了起来。这两个月,翻看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小品经典”四十八种,着实过了一次瘾。但读到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人关于散文的意见,觉得对于散文的问题,前人该说的大多已说了,后人再重复,实在有多余之嫌。散文是已熟透的文体,当代人要想在此处翻出新样,招引众人驻足观赏,没有天马行空的气魄与才气,我总疑心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行至90年代,中国散文确实大热起来。不过这种热,大多是把思路拉向过去,重温周氏兄弟那代人的旧梦。汪曾棋、孙犁、张中行等人的魅力,就在于  相似文献   

11.
我深深地迷恋于散文创作,象爱着自己情人般地爱着散文,至今已在公开刊物发表了30多篇. 5年前,在新生活的感召下,我萌生了写作散文的念头。因力,在文学的百花园中,散文这种自由的文体,最适于表达作者的心声,也最适于我们这个节奏感强的辉煌时代。每天紧张工作之后,虽然浑身象散了架似的酸软,可一提起笔写起来,那种疲倦之感便顿消。凭着一腔热情,写啊写,写一篇寄一篇,满以为这种广种薄收的方法能交上红运。可是,一封封发稿信带着我的期望飞了去,一篇篇退稿笺又把我的失望带回来.我很惆怅:难道散文是高不可攀的吗?  相似文献   

12.
我得到一本装帧精美的《庞伟华散文》——沁着墨香,我一气读完。 直觉告诉我,这几十篇散文,虽说还没有达到珠圆玉润的精美,虽说还没有登上当代散文创作的颠峰,但正如林非先生所首肯的,“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正如林非先生所预测的,“一定能够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因为,他一直在“不倦的追求和探索”;因为,他“充满浓烈和深沉的情感”;更因为,他有一颗献身散文的真诚的心! 这决非虚言。在《感悟芦  相似文献   

13.
谈谈意境美     
有的青年业余写作者问:散文的意境应该怎样理解?又怎样在散文中创造美的意境呢? 以我平常阅读散文和写作散文的体会,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供青年业余写作者参考。一,对于意境的理解从一些评论散文和诗词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关于意境的种种解释,一种把意境说得神秘玄妙,罗列一些古人的词句,并没有自己的明白的见解;一种把意境讲得含糊不清,让别人跟着他的文章到云雾中寻觅所谓“美的境界”;一种确实有明晰的见解,说得通俗易懂,其中也不乏体会之谈。意境与境界,本是一个意思。意,是主观的,主要指作者的思想境界,也即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领域的几种文体中,比较而言,散文与新闻是最接近的一个。从某种角度上看,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姻亲关系。因为:散文的形式一般都比较短穴现在当然也有上万字乃至几万字的所谓“大散文”,又当别论雪;内容也相当广泛;加之为大多数人公认的要求是,散文应该是写实的,基本上没有  相似文献   

15.
每月初上,我就天天朝邮电所跑,打听陕西《新闻知识》寄来没有。前年,初学写稿,写了100多篇稿件,都石沉大海。单位同事给我编了个歇后语:“张记者,不简单,一年写稿百十篇,一分稿费没见到”.我也哀叹自己不是这块料。  相似文献   

16.
自从编辑浙江法制报副刊《天日山》以来,我便与法制散文和她的作者们交上了朋友。把法制与散文嫁接在一起,会否是一杯难喝的“鸡尾酒”?我没有研究。但细想来,既然有法制文学一说,总该也可有法制散文吧。《左传》及韩愈、柳宗元著作中的一些篇章,似乎就有法制散文的痕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为繁荣法制文学(包括法制散文)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作为法制报副刊的编辑,我也常常发出“苦恼人的笑”:真  相似文献   

17.
敬礼,CCTV!     
没有办法不让自己的伤悲和感动填满胸膛,没有办法不让自己的泪水溢出眼眶。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害面前,一向给人以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印象的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和出镜记者个个真情流露,声音哽塞,泪洒荧屏。电视机前,同样泪眼模糊的我,对CCTV的惊人表现,投以崇敬的目光。  相似文献   

18.
李国光:同志们好!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请我讲一讲我的经历。我的经历已经成为历史了,但是,回忆自己的历史觉得很有意义。在讲之前,我想简要介绍一下我的经历。我的原籍是江苏无锡,1938年2月生在上海,今年已经73岁了。这辈子我跟法律很有缘分,我半个多世纪都没有离开过法院。  相似文献   

19.
散文重要     
我们写信、写日记、笔记、报告、评论以及小说、话剧,都用散文。我们的刊物(除了诗歌专刊)和报纸上的文字绝大多数是散文。我们的书籍,用散文写的不知比用韵文写的要多多少倍。看起来,散文实在重要。在我们的生活里,一天也离不开散文。我们都有写好散文的责任。据说“诗有别才”。这个说法正确与否,且不去管它。诗比散文难写,却是事实。散文之所以比较容易写,是因为它接近我们口中的语言。可以说,散文是加过工的口语。我们都会说话,而且说的是散文,不是韵文。在日常交谈的时候,我们的话语难免层次不大分明,用字未尽妥当,因为随想随说,来不及好好思索,细细推敲,也就是欠加工。那么,我们既会说话,如果再会加工,就会写出较好的散文来。我想会有那么一天,我们的文化普遍提高,人人都能出口成章,把口中说的写下来就是好散文。是的,说话和散文原是“一家人”。我听过好几位劳动模范的发言。他们的文化程度并不很高,发言也没有稿子。可是,他们说的有思想,有感情,语言生动,十分感人。我相信,他们若能提高文化,不久一定会成为写散文的好手。我非常爱听我们的中央广播电台每晚的全国各地联播节目,在这个广播节目里,说的都是国家和国际的大事。正因为是大事,所以必须使人人能够听...  相似文献   

20.
我爱读散文,也常想写散文,因为散文是文化品味很高的文体。记人的散文,与小说不同,大概主要在于没有虚构的余地。《河南日报》举办的碧云天纪实散文征文,既特别标明“纪实”,是要写真人真事无疑了。我是先见了“泥猴张”的作品之后两三年才看到这位艺术家的。最初看他的泥猴,眼前为之一亮,别看是只泥猴,煞是机灵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