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学生作业变革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备受关注的研究问题之一,而知识观是影响学生作业变革的深层因素。作业长期以来受确定性知识观的影响忽视了知识的动态生成性,窄化了教师作业设计空间,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不利于作业功能的有效发挥。当代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绝对客观的存在,知识的不确定性为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开拓了学生作业变革的新路径。在不确定性知识观视域下,学生作业应突破知识的唯确定性,发挥作业育智价值;转变设计思维,发展学生学习主体性;加强师生对话,创建知识共享环境;尊重学习成果,鼓励多元作业评价。  相似文献   

2.
丁琬琰 《中国教师》2011,(14):33-35
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如果学生无进步或无发展,则教学是无效的。要实现教学的有效陛,教师就需要从知识传授观向智慧传授观的转变。追求智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这种从知识获得到能力提高,再获得智慧的上升过程,就像学者何万国说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不仅与获得的知识性质、表征、类型有关,更与知识获得和运用的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不确定性知识观及其教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知识观对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有不同的影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表达,其存在与意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具有真理性、客观性、普遍性和一元性等特征。在它的影响下,教学目的窄化成了知识的记忆,师生的主体性受到了限制,学生的创造性受到了阻滞。自19世纪以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发展证明,知识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真理性反映,其正确性是有条件的。它具有相对性、主观性、不完备性和多元性等特征。不确定性知识观为教师的教学创造、课程内容的创造和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性质和教学结果的质量。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促进者角色行为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传授知识、教育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的人。教育信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冲击着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改变着教育教学的环境、过程、方式、方法,同时对教师角色的转变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教师不再是教育教学的主宰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要顺利完成这个角色转换,就必须从自己做起,从传统角色定位的束缚中走出来,在新课程的环境下重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职业角色,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那么,如何从传统教师转变为新型教师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1转变教师角色1.1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教师不仅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应只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相似文献   

7.
不确定性知识观及其对大学教学变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不仅仅是作为内容,而且作为一种"观"来影响大学教学。知识观不同,教学就不同。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表达,其影响下的大学教学存在三大危机:一是将信息误作为教学的目的,二是使学生误认为知识就是真理,三是窒息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了实现教学的变革,必须树立不确定性知识观。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一定是客观世界的真理性反映,它具有主观性、可错性、多元性和暂时性等特征。在不确定性知识观的视野中,教学的目的应以培养大学生的理性为主,教学的过程应以探究性为主,师生关系应以积极包容为基调。  相似文献   

8.
知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特征.传统教学在教学观、课程知识观、教学模式的选择方面只是面向确定性知识领域,具有诸多局限性.教学要面对知识的不确定性,体现知识增长和生命成长的观点,实现从继承性教学向发展性教学、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确定性知识观主张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镜式反映,一旦被证实就是亘古不变的确定性真理。学生面对确定性知识,只能占有、服从、接受,而不能质疑、批判,其自主性、创造性必然遭受抑制。而知识观的转型为发展学生自主性创造了可能和契机。不确定性知识观主张知识不是绝对客观的,不再具有普遍意义和毋庸置疑的准确性,而是将知识的获得和生成视做个体创造意义的个性化过程。在不确定知识观的关照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理解去批判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反思的能力,发展其自主性。  相似文献   

10.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应担当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带给教师的最大挑战是角色的根本转变,即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者、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更应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所应担当的角色作粗略探讨.一、教师是创造者自主学习是一种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学习方式.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数…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语言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授人以鱼"--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授人以渔"--传授学习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具备自主语言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BOPPPS模型将教学过程分为导言、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六个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学效果.以性医学中勃起功能障碍为例,基于BOPPPS模型,对该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应用评价.实践结果表明,BOPPPS教学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切实提高内科学的教学质量,要掌握好"三基"的教学,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临床思维和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并在教书中育人。  相似文献   

14.
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的研究是国外应用语言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热点话题之一,二者之间的接口之争对第二语言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两种知识接口的研究多建立在语法学习和教学的基础上。然而,词汇是国内英语学习中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本文在揭示外显/内隐知识内涵,阐明无接口说、强接口说和弱接口说的不同观点的基础上,分析弱接口说的主要特点,并探讨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关于数学建构性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数学教学应是建构地学与教的统一,建构观下的数学知识应包含数学经验知识和建构策略知识,相关地,数学学习和教学应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建构主义”应成为指导数学教学的行动纲领,建构主义不排斥其它学习理论,建构性教学并非数学建模数学。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职教育的教学偏重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落实,片面强调知识或技能的传授,而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对象的状况、学习效果、学生认知能力等都方面重视不够,这些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教给学生探究知识和掌握技能的门径、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校应该为教师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搭建有效的教学平台。课堂工场化与工场课堂化的教学改革能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工作现场结合起来,融工程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中,让来自企业和社会的压力直接转变为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的知识,其掌握、保持、迁移等都可能有不同的规律,因此,课堂教学也应有不同的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不同数学知识类型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是数学教学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知识的二维分类模式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据此可以有效地克服数学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数学教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知识性质的多重维度的认识,基于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明确性”、“个人性”和“简单性”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已出现了危机,与之相应的“个体化的”、“去静脉化的”、“抽象化的”和“简单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其存在的合法性依据。鉴于此,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在强调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默会性、社会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展开,并力求在建构性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情境性教学、默会知识与复杂知识的教学等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9.
针对德育课程的“知识化”困境,21世纪的德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虽然这一理念并未彻底否定知识学习的作用,但亟须基于此理念重新定位知识学习。在德育课程中,知识学习最终要为儿童的生活服务,应以“生活逻辑”组织不同类型的知识,知识学习的关键在于对接生活、通达意义。基于这些定位,具体的教学策略包括:在现实生活的需求中学习生活的智慧,从感性认识通达一定普遍性的“体认之知”,在体验、讨论和探究中通达“体认之知”,发掘不同类型知识的不同生活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教学方式对能力发展作用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和制约。教学既要传授和学习知识,也要发展学习、应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求知是人的本性。人只要求知就有求知方式。不仅求知和求能有不同目标和方式,而且求知本身就有不同的目标和方式。人无论选择什么求知方式都能获得知识并自然促进能力的发展,但不同求知方式对知识增进及其促进能力发展的效果则明显不同。教学不同性质和层面的知识需要的教学方式既有知识和历史的普遍性,又有明显的时代性和价值取向性。各种性质和层面的知识教学都需要刺激反应、客观反映、主观生成和合理性建构等教学方式,但时代要求和价值取向不同,不同教学主体对不同教学方式的重视程度、认识和实践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就不同,形成的效果也不同。知识教学方式对能力发展作用的结果可能产生正向平衡和不平衡与负向平衡和不平衡四种状态。教学认识论科学发现的主要旨趣是发现教学认识的各种可能性,而教学实践则必须整合它们的可能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是当代中国教育的价值选择和理想追求。因此,当代中国的教学认识论必须以合理性建构知识教学方式为核心整合各种教学认识论的科学发现,构建形成创造性人才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