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9 毫秒
1.
教育学界关于"教学(教育)回归生活"的困惑和争议仍在持续。在教学论层面深入探讨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科学世界的关系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教学论(和教育学)话语中,我们可以从三个世界,即教学世界、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视角来认识教学世界与其它世界的关系。教学世界是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中介,是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双向二重化,即化科学世界为生活世界和化生活世界为科学世界。教学就是在这种双向二重化的过程中,将其转化的结果沉淀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最终实现教学之目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提法失之片面,正确的提法应当是:教学面向生活世界,超越生活世界,走向科学世界。  相似文献   

2.
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和意义之源,科学世界是对生活世界的意义提升。在教学中两个世界的分化具有合理性,但实际教学中两个世界却存在着分离。建构两个世界统一的教学思路是"生活世界——科学世界——生活世界",两个世界应相互滋养,共同促进学生"成人"。  相似文献   

3.
教学之所以要向生活世界回归是因为教学原本即生活,生活是完成教学的认识任务的根本保证,教学的参与者拥有生活的权力。通过回归生活世界,可以提高探求知识的根源、对教学进行价值检验、提高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获得直接的经历和体验、提高生活能力并学会品味与悦纳生活。  相似文献   

4.
教学世界是一个人为构建起来的为人的世界,它有目的性、工具性、精致性三个特点。生活世界是处于自在状态下的,以传统、习俗、常识、自然资源等自在因素自然而然地展开的一切活动,具有感性、体验性、经验性三个特点。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既是紧密联系的,又是相对独立的。站在历史的基础上,反思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充分发挥两个"世界"的合理性,形成互相促进、相互发展的动态统一。  相似文献   

5.
教学应该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学所要回归的生活世界不单纯是现实的生活世界。还包括精神层面的生活世界、动态更新的生活世界、未来的生活世界和学生内心的生活世界。在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实践中,要超越单纯地对生活内容的回归以及描述和解释性的回归,而进行审视和批判的回归、创造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教学生活:建构有灵魂的科学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世界原本脱胎于生活世界,教学原本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片面追求知识与理性、真理与标准、分数与效率等外在目标的过程中,教学悄悄地异化为科学世界的一部分。因此,理性对待“教学回归生活”的口号,反思和清理科学世界、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的科学世界中融入关爱人、发展人的教育灵魂,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教学生活,是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李佳佳 《考试周刊》2012,(74):170-171
“生活世界”的概念在不同的学者那里有不同的看法,这也导致了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命题的争论。本文认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提法要慎思。我们应该既改良教学世界,又改造生活世界,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教学论研究出现了一股“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潮。本文对当前某些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观点进行了质疑,并指出教学是对生活世界的重新结构,要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弊病不能依靠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只能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来完成。  相似文献   

9.
案例教学重在"以案说理、以案传道",这个"案"更多应源于现实、源于"生活世界"。首先对"生活世界"的哲学范畴、"教学世界"的教育场域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阐释了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内在逻辑,探讨教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的理论依据和理性选择;最后通过对案例教学法这一融理念、方法、结构、过程于一体的教学课题的自身特征的分析,从思维转化、策略创新角度论证了案例教学是教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的现实途径和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争鸣与深化四个阶段。研究问题主要涉及"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教学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教学怎样回归生活世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论意义;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批判与辩护等方面。然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研究存在着基本概念不清晰,教学与生活关系不明,重视移植性研究、忽视本体化研究等问题。"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需要改变研究思维方式,转换研究主题,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论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争鸣与深化四个阶段。研究问题主要涉及“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教学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教学怎样回归生活世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论意义;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批判与辩护等方面。然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研究存在着基本概念不清晰,教学与生活关系不明,重视移植性研究、忽视本体化研究等问题。“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需要改变研究思维方式,转换研究主题,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论争。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世界"的提出,让我们重新审视当今人文理性的薄弱,再次思考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分析生活世界的内涵,从而阐明生活世界的特点,并做出了教学关注生活世界的思考,即教学应该关注人的身体和心理,关注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关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再论"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世界"这一概念在不同思想家那里有不同的含义,不能当作一个笼统的概念来使用;中国学者关于"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观点也未达成共识,且存在逻辑上难以自洽之处;当前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是由考试的压力导致的,与"欧洲科学危机"的成因完全不同.因此"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解决中国教学实践问题的良药.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世界视野下的教学论研究范式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从统合到隔离、再到结合是教学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论的产生及其科学化历程,是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逐步隔离的过程。理论教学论的出现和存在,导致教学世界里生活化的缺损和人性的遗失,加速了教学世界远离生活世界。教学论研究范式的变革,即文本式向田野式的转换,促使理论教学论向实践教学论转向,进而重新焕发教学论指导教学世界的生命力,是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高度结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与“生活”应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教学”与“生活”逐渐分离甚至疏远,所以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要提倡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教学应怎样回归生活世界?这是我国教育教学研究者与工作者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与探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促进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下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本文分析了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主张的诉求及其困境,并且提出要切实解决中国的教学问题,不能依赖于教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只能通过不断提高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科学化水平来实现。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根本追求不是要回到“日常生活世界”,而是要使教学活动从“异化”走向“本真”,使其成为促成个体发展与完善、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体验幸福与创造幸福的自由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认识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差异对于人们研究和从事教学活动有重要意义。生活世界是处于一种自在状态的世界,是以传统、习俗、经验、常识、朴实感情与自然资源等因素构成的人的生存的场域,直观性、自在性、重复性、经验性、朴实性与实用性是其六大特征。教学世界是以理解为中心建构的借助外显的行为表现的从感情、认知与行为方面筹划并实现师生生命可能性的内在场域,其基本特征有内在性、理解性、工具性、建构性与学术性。  相似文献   

18.
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世界”理论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必须做到: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构建蕴含感悟人生价值和提升人的生命意义的全人发展的目标;精选贴近生活世界、联系生活世界的教学内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式的师生关系;坚持发展性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9.
陈华 《文教资料》2011,(27):83-84
美术教学与学生个体,以及美术作品所蕴含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本文从生活世界的角度出发,在对美术教学中远离生活世界的现状的反思基础上,提出建构性、体验性和文化性的美术教学构想。  相似文献   

20.
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论变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类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当代哲学变革的主题。教学论回归生活世界。是要把教学论从对教学生活世界的遗忘与失落中唤醒,也是基于对自身存在合法性危机的反思,更有其深刻的生存论基础。就教学论学科建设而言,教学论要回归的生活世界不是一个具体所指的世界,而只是一种了解教学和研究教学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教学论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教学论要从根本上变革自身的思维方式,即从传统的主客二元论思维方式转向主体间关系思维方式,并由此导致教学论在理论视野、研究主题、知识基础、研究方法和理论形态等方面的理论变革,以便寻找出超越困境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