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白是唐代诗坛的一位最杰出的作家,李白在继承庄子、屈原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浪漫主义的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因此,本文在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的同时,重点探讨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是推动人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的重要方法,而诗歌又是有效的审美教育途径。本文立足李白诗歌,以美育为切入点,深度挖掘李白诗歌的美育价值,并探讨李白诗歌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毅 《海外英语》2012,(2):181-182
李白诗歌特色鲜明,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该文从认知模式理论角度来探讨李白诗歌的鉴赏和翻译。通过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下的汉诗英译,探讨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盛唐伟大诗人李白一生与道教结下不解之缘。特别是道教的神仙观念更给李白的性格和诗歌创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李白诗歌中追求道教养生成仙的思想观念,并分析这种观念对李白诗歌风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庞德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李白诗歌是影响和推动庞德发动"意象派"运动的主要动力。可以说,庞德有着深深的李白情结,李白诗歌是庞德灵感的源泉。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庞德对李白诗歌同样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庞德将李白的诗歌西化并提炼了李白的文学观,将李白的诗歌提升到了诗学理论的高度;庞德从李白的诗歌中汲取营养,将李白的诗歌技巧发挥到了极致;更重要的是,庞德扩大了李白诗歌的影响范围,将李白的诗歌从汉语领域翻译到英语领域,并使之在欧美世界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6.
朝鲜诗家李瀷审美批评视野中的李白诗歌论,包括李白诗歌的源流、李白诗歌的意象、李白与其他诗人的比较等内容,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诗歌理论批评体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李白的域外的诗评视角与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通过游仙精神的传统发展过程、深入分析李白游仙诗的神仙世界,来探讨游仙对李白诗歌的影响,以及李白对游仙诗的改造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王成 《绥化学院学报》2011,31(1):98-100
朝鲜诗家李溟对李白诗歌的审美批评,包括李白诗歌的源流、李白诗歌的意象、李白与其他诗人的比较等内容。构成了较为完整的诗歌理论批评体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李白的域外的诗评视角与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李白的诗歌由于他的斟酌修改,以及后人在传抄过程中的增删窜改,形成了他诗歌中的“异文”现象。以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为例,选入的九篇李白诗歌作品有八篇就存在异文。中学语文教材在编选李白诗歌时遇到异文的情况,通常会遵循选定版本的正文,但有时也会有所变通。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引入有辨析价值的异文进行探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诗歌中描绘的具体形象,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创造意象并借助意象抒发思想感情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对于意象与意境都是十分重视的。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不朽的奇葩,而唐代诗人李白则是中国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李白的诗歌是唐代诗歌的典范,在他的诗歌中不仅意象丰富,而且寓意深远。本文通过分析李白诗歌意象的分类和特点,重点分析李白诗歌中几个典型的意象,从而充分领悟李白诗歌表现出来的意境,更深层次地理解李白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李白蕴含在诗歌中的独特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李白诗歌不仅具有浪漫主义因素,还具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从表现题材看,李白的政治抱负及对诗歌功用的认识决定其作品并不缺少对现实的深切关怀;从创作手法看,由于李白性格及诗歌审美理想的影响,他的现实主义因素又表现了较强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不少学者在李白年谱和李白诗文笺注中给李白一些作品作了编年,特别是詹锳还撰写出了编年专著《李白诗文系年》,确定了李白在安徽写作的大部分诗文的时地。但是各家也都有一些疏漏,在时间、地点上颇有出入。本文在全面研读李白作品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李白在安徽所写诗文的时地重新进行了编定。  相似文献   

13.
在对李白诗歌的研究中,往往以西方的"酒神精神"来阐释其饮酒诗的创作.但是"酒神精神"与李白饮酒诗所体现的"诗酒精神"具有文化内质上的根本差异性,其文化根源、主要内涵及醉所表现的精神实质都不同,于是对其阐释的有效性理应遭到质疑,因此不能简单地以西方的"酒神精神"理论套用在对李白饮酒诗的阐释和研究上.  相似文献   

14.
李白山水诗具有形态美、意象美和历史感,文章即从这三个审美层面深入论述其恒稳性、铸灵性和蕴藉性,以求得对李白山水诗审美价值的纵向把握.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古代最富有浪漫气韵的诗人李白,其题画诗的风格超迈飘逸,用词也值得反复玩味.本文选出李白题画诗中的粉壁、粉图、流泉、名工、石磴、扫、五色、旋、绎思等词语略加释读,以求得对李白诗歌内蕴的更深层面的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16.
李白和杜甫的赠内诗,由于两人人生经历、思维方式、个性禀赋及所处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在主旨内容、情感抒发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李白赠内诗内涵比较丰富,情感变化跳动,抒情直接坦率;杜甫赠内诗内涵较为单一,情感恒定稳固,抒情曲折委婉。  相似文献   

17.
高逸,是李白诗中呈现出的一种高远、超逸的诗歌情韵品貌,其内质,又是一种距离美的呈示。所谓距离,分时间、空间、心理距离三种,它们是构成诗情的重要因素。在李白诗中,由时空距离所产生的高远的诗情,主要分布在思乡、怀古、别友等题材的诗作中;由心理距离所造就的超逸情怀,则具有"出乎其外"和"入乎其内"的二面性,它们充分展示了李白无羁的心灵世界和充沛的诗思。  相似文献   

18.
白诗之"清"有与清淡派诗人相似的风格,同时也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李白之诗华藻其外而神骨自清.与清淡派诗人以淡致清迥然有别;清淡派诗人闲适而萎弱少骨,感情冷淡,李白之诗清而不弱,清而不冷,在清新之中注入了刚健雄厚的艺术因子.分析李白诗歌风格之"清"的独特之处,以期从另外的角度对清美诗歌风格的丰富性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19.
李白写景诗的风格外观是多色调的,有神奇的美、壮丽的美,也3有清丽含蓄的美。李白写景诗的内涵是时代精神充分个性化的、形象的表现,盛唐气象通过李白的“济世”热情和飘逸个性,转化为空间时间化的动态意象。在艺术创造上,李白继承了“兴寄”和“自然”两大写景传统,在个性表现和自然生成的基础上,一方面尽量呈现对景物的原初感觉,另一方面又象征寄托着深厚的时代内容,是比兴兼得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李白通过对征妇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摹写和刻画,既是当时客观现实的反映,更是传达李白主体意识和思想的一种载体:一方面凸现了诗人自我的一种悲剧性生存状态———等待,等待被人发现和赏识的被动无助的生存处境,抒发了其怀才不遇的愤懑;另一方面表现了广大人民为战争所承受的无尽痛苦、无助、悲凉甚至死亡,深刻反思了战争的悲剧性本质;由此彰显了李白对于生命本身厚重而博大的悲悯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