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稿多投,是报刊编辑们最讨厌的,也是正直的作者所不齿的。可是,笔者所经历的一件事,却使我醒悟到:一些编辑同志有意无意地在鼓励作者一稿多投。最近,我采访了一位省特级劳模、老专家。由于材料丰富,事迹感人,在完成了本单位的报道任务后,还有不少精彩的材料没用上,殊感可惜。  相似文献   

2.
编辑杂想(2)     
对投稿者的心里话如果你是一位作者,请千万注意避免一稿多投,编辑是很憎恨这种行为的。从我的感受上看,编辑憎恨的倒不是这种行为的本身,而是觉得编辑的尊严受到了损害,编辑的劳动受到了糟踏,有被人愚弄、被人侮辱的感觉。经常一稿多投者,请注意,你是在于损坏他人人格的事情,损坏他人人格者,  相似文献   

3.
报刊就一稿多投问题,多有讨论。我也当过编辑,对一稿多投也有反感,总想独家占有作者的稿子,任我慢慢地从中挑选。但,从理智上说,这是利己的、消极的。理智的、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其反:欢迎一稿多投。  相似文献   

4.
拜读了何仁老师在《新闻与写作》(1992年第6期)上发表的《编者要拥有一批作者》的文章,很受教益和启发。我想从通讯员的角度谈一谈通讯员同编辑的联系。通讯员与编辑打交道,主要体现在稿件的供需关系上。我认为从投稿的形式上就应抱有坦诚的态度。一是勿一稿多投,或只送稿不寄稿。一些通讯员之所以采取一稿多投和稿件只送不寄的方式,我  相似文献   

5.
《新闻出版报》“自由谈”专栏,曾刊载王益先生的《一稿多投议》一文,读来颇受启发。 关于一稿多投现象的经常发生,在我看来,除了作者的因素外,还有编者的因素。 目前,人们对作者一稿多投这一点看得比较清楚,并且在“挞伐”作者的一稿多投行为上具有共识。我想主要谈谈编者方面的因素。 就编者方面看,除因极少数编辑人员对多投的、有  相似文献   

6.
一稿多投,一直是困扰编辑的一个问题。前不久,某编辑在报纸撰文痛陈一稿多投的危害,并列举了自已经历的两件事:其一,同一作者将报道同一事件的稿件投于同一报纸的两个版面,结果造成重稿;其二,某作者将同一稿件分别投于同处一地的两家报纸,这位编辑将稿子编发就绪,不  相似文献   

7.
有家工人类报纸的一位言论编辑,每次在给来稿作者的回邮中都如是道:××报言论编辑××回复谢谢赐稿!提倡‘一稿多投’,免得‘专投’耽误文章发表。一稿多投现象,本是令媒体编辑最感头痛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8.
一稿多投的十大好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报刊就一稿多投问题,多有讨论.我也当过编辑,对一稿多授也有反感,总想独家占有作者的稿子,任我慢慢地从中挑选.但,从理智上说,这是利己的、消极的.理智的、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其反:欢迎一稿多投.一稿多投,有十大好处:  相似文献   

9.
学术期刊杜绝一稿多投重在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认为,治理一稿多投要做到双管齐下。一方面,要未雨绸缪,加强防范力度;另一方面,要从严处理,加强打击力度。本文就学术期刊如何防范一稿多投,发表一孔之见,以就教于同仁。1增强作者和编辑的法律意识增强作者和编辑的法律意识是学术期刊防范一稿多投的前提条件。学术期刊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从合同法的角度看,作者向学术期刊投稿可以视为一种订立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方式。具体过程是,征稿启事是期刊社向不特定的作者发出的要约邀请,作者将稿件投给期刊社是要约,稿件在法定或约定的答复期限内录用是承诺[1]。既然投稿作者与…  相似文献   

10.
新闻单位都想报道独家新闻,也曾呼吁过,请作者不要一稿多投。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编辑的工作做得好与差是关键。记得,我曾寄一篇稿子给北京市办的《成人教育》杂志,没过几天,就收到编辑部的来信,对稿中提出了几条修改意  相似文献   

11.
用心审视一稿多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科技与出版》、《编辑学报》和《中国版权》在 2 0 0 3年都刊发了有关一稿多投问题的文章 ,各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笔者也曾是一位坚决反对一稿多投之人 ,不仅自身严格遵守这一游戏规则 ,而且在工作中处罚过偶尔发现的作者 (2年内未给违规者发稿 ) ,现时观点有变 ,究其原因可以说是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和冷静思考下的结果。   一、一稿多投的社会根源  对于一稿多投的原因 ,不少作者[2~5] 在各自的论文中作了不同程度的论述 ,在此仅分析其存在的社会根源。1 社会各个方面要求作者尽快发表论文就我国现时国情、行情看 ,几乎所有的基金…  相似文献   

12.
吴元栋 《新闻实践》2002,(11):33-34
“一稿多投”,报刊的编辑通常总是反对的。这也不奇怪,因为作者一稿多投,一旦两家报刊同时登出,或某家报刊不知该文已经发表,跟在别人后面又登一次,这种情况一多,总会影响一家报刊社的声誉。所以编辑部往往会采取一些追惩性的措施,如扣发作者稿费,或将作者的名字记录在案,封杀他的稿子。这当然事出无奈,也是无可厚非的。  相似文献   

13.
一稿多投,是编辑、作者,读者经常议论的话题,究竟怎样看待呢?我专门请教了陕西省新闻研究所一负责同志,他讲,理论上没有一稿多投之说。不过,文艺稿不要一稿多投,原因是读者看了重复稿件会对作者产生反感情绪。自然,好稿子可以用文摘的办法投寄给其它报刊、杂志,也有稿费。一位经常在报社发文章的老通讯员说,文艺稿不能一稿多投,我赞成,除下文艺稿,其它新闻稿可以同时在不同级别的报纸、杂志投寄一次(不含电台)的做法,理由如下: 一、重要新闻只投寄一家,因种种原因未被采用,就会使稿件失去时效性、比如,我春节期间写了一篇言论《红包效应》,反映某国营大厂春节前厂长给中层以上干部发红包的事儿。这不仅给广大职工群众泼了冷水,而且在干部中也因红包高能低能之分造成了不应有的困惑,直接挫伤了广大干部和工人群众的积极性。该厂去年二月份完成生产任务占月计划91%,今年同期完成任务只占月计划40.5%,  相似文献   

14.
我不同意“一稿多投”合法化。其理由如次: 1,对作者来说,如若“一稿多投”合法化,那么,作者就有权一稿两投、三投甚至几十投……这样,优质稿件,就可能被刊发数次,十几次甚至数十次,而且,今年被刊发的稿件,搁上几年以后,还可以以“新作”面目再次被循环刊用……这样做的结果,明显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也不利于激发作者不断进取的精神。各国出版界也未见此先例。 2,对报刊编辑来说,如果“一稿多投”合法化,各编辑部所收到的稿件将几倍、十几倍地大幅度增加。这对于经常叫嚷“人手不足”的大部分编  相似文献   

15.
十年前,作为一名医学生的我决定到人民卫生出版社应聘编辑工作,为了弄清编辑究竟是干什么的,我到国家图书馆查阅了很多材料,从中我发现了关于编辑角色的定位有共同的一句话"为人做嫁衣",这是我对编辑工作的最初理解--为作者出版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16.
张海宁  卢怡  张美琼 《编辑学报》2008,20(4):361-361
一稿多投是目前令编辑们比较头疼的事,而且屡禁不止[1].一稿多投最主要的原因是作者迫切希望自己的稿件尽快被录用[2].目前许多编辑部都开通了网上稿件处理系统[3],对解决一稿多投问题起到了传统稿件处理程序无法与之相比的作用.对此,笔者采取了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稿多投是报刊界和学术界共同探讨的话题,具有著作权利属性,但其行使应受必要规制.规制一稿多投,可以首先从治理一稿多发入手,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及时发现一稿多发,成立报刊联盟准确认定一稿多发,订立出版合同平等约束一稿多发.在此前提下,明确作者义务,明晰编辑责任,修改相关法律,进而有序放开一稿多投,达到既保护作者一稿多投权利,又规避报刊社一稿多发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编辑过程中稿件在退修环节的流失会给编辑出版工作造成不良后果。其主要原因是:作者一稿多投;修改要求太多,作者无法满足;作者没有及时收到修改通知;作者存在"投机"心理;等等。文章提出了防范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初学新闻写作的青年.我发现不少报刊都严禁一稿多投,可实际上又经常见到一篇文章多家报刊(或电台)采用,又似乎允许一稿多投.就这个问题,我问过不少新闻爱好者,却都未能得到满意的答案.恳请赐教! 禹县神垕镇温俊伟温俊伟同志: 新闻单位对“一稿多投”,历来就不赞成甚至是反对的,有的单位还带制定过防止性措施,但在实践中却很难执行.一稿多投确实给编辑带来不少困难,使新闻单位工作被动,造成不良影响.比如,编好一篇稿子,准备发表或已发排,忽见此稿已在其他报刊发表出来.或者,同一地区的几个新闻单  相似文献   

20.
退修稿件超期未回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优化编辑流程,提高编辑工作效率,调查了《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006年未修回稿件234篇。其原因主要是作者投稿后到退修时间间隔较长、对刊用的形式不满意及因一稿多投外刊先用,也有少部分因导师要求投到国外期刊、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作者没法修改和与作者联系不上等。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