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佳丽 《科技风》2012,(24):250
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手段,农产品出口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着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关系.本文在概述绿色贸易壁垒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成因,并给出了中国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和出口贸易的大国。近年来,我国大宗农产品出口频繁遭遇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导致相关农产品行业、企业和农户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因此,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建议和对策,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我国打造云南成为面向西南"桥头堡"的建设、"一带一路"的推进,为云南省农产品出口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伴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关税影响的降低,中国出口的农产品所面对的首要障碍就是绿色贸易壁垒。通过分析云南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及遭遇到绿色贸易壁垒的案例,分析出绿色壁垒对云南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和原因,最终找到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曲线)形状的影响,探讨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并给出绿色贸易壁垒将可能从两方面影响我国EKC曲线的形状;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将可能影响我国EKC曲线转折点的峰值,即导致我国EKC曲线顶点被拔高;另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将可能影响我国EKC曲线转折点峰值出现的时间,延长我国处于污染增加阶段的时间;最后就如何减轻或消除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绿色贸易壁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绿色贸易壁垒已日益成为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有必要了解绿色贸易壁垒兴起及原因,认真研究其对我国外贸的不利影响。本文在阐述绿色贸易壁垒的兴起、特点以及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以及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传统的高关税、配额、许可证、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壁垒逐渐被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社会壁垒等新贸易壁垒代替,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本国产业的保护手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隐蔽、贸易保护技术手段也越来越高.在国际贸易中,农产品是各国实行贸易保护最严重的领域,而我国的农产品更是深受新贸易壁垒尤其是绿色壁垒的影响.由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农产品企业面临的主要障碍.我国的优势产品如花卉、蔬菜、茶叶、水稻、水产品及部分畜产品因质量、农药残留等问题,出口受阻的形势更加严峻,出口在短期内难以扩大.因此,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对促进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促进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的非关税壁垒。本文在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促进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琭璠 《科学大众》2014,(6):114-1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迅速发展,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农产品作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出口产品之一,首当其冲的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冲击,这直接影响了农民增收、就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农产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刘婕 《百科知识》2021,(18):38-40
绿色贸易壁垒是进口国为保护本国环境和产品市场而采取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出口国的出口贸易.山东省是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大省,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出口面临的新障碍,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尽快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应该在分析绿色贸易壁垒特点的基础上,研究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方法和手段.维护我国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1.
非关税壁垒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正尉  杨兰 《科教文汇》2014,(24):217-218
中国入世以来,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贸易差额自2004年起连续十年呈贸易逆差。中国农产品贸易呈现出进口增长高于出口增长的趋势。贸易逆差究其外部原因主要是由于进口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随着国际贸易竞争加强,新型非关税壁垒措施逐渐替代关税保护措施成为国际贸易保护措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农产品而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壁垒已成为当下发达国家普遍实施的主要新型贸易保护措施。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以及非关税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后,研究出为应对非关税壁垒,企业应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绿色体系;政府应宏观调控行业结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服装出口与绿色贸易壁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中,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逐步弱化,绿色贸易壁垒正在迅速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通过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形成的原因及中国服装行业的现状,提出采用“生态纺织品认证”的方法来冲破绿色壁垒,提高服装出口量。  相似文献   

13.
王灿 《未来与发展》2009,30(4):34-36
农业在我国和东盟国家中均占重要地位,是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会对中国与东盟各国农业和农产品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一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现状,接着采用贸易互辛h指数对中国一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中日茶叶贸易为研究对象,分析日本对茶叶实施技术贸易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认为日本频繁提高茶叶进口标准,对茶叶实施技术贸易壁垒致使我国对日茶叶出口数量和金额上有着明显的下降以及茶叶出口价格上涨,也使得我国茶叶在日本茶叶进口比重中有所下降,可以通过认真实施茶叶农残留标准体系、提高中国茶叶的深加工能力、提高茶叶附加值,构建茶叶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等措施来推动中国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国家茶叶出口。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5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但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粗放型出口方式为主,产品缺乏专有技术和自主品牌,相互低价竞争,招致贸易摩擦频繁。笔者认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我国继续扩大开放、推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本文针对我国外贸增长粗放的问题,首先分析了这一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依靠自主创新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农村贫困的减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研究对贸易-贫困联系存在很多争论,本文提供的简单模型也证明了外贸的贫困效应具有不确定性。中国的贸易自由化降低了一些农产品的名义保护率,使其生产者的福利水平下降,但农产品外贸的扩大则迅速减少了农村贫困。农产品外贸结构的变化既冲击不同类型农业生产者的福利水平,也使沿海地区农民成为最大受益群体。本文采用联立方程的似不相关回归对中国的贸易-贫困联系进行估计,其结论显示,中国的贸易-贫困联系具有倒J型特征: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贸易自由化恶化农村贫困状况,而其后则有利于农村贫困减少。  相似文献   

17.
论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影响及其基本走势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的改革与调整,即从国内外市场分割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向国内、国际市场对接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转变;从传统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保护政策向符合WTO规则的新型农产品国际贸易保护政策转变;从主导、控制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向管理、服务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泰国和越南等均为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近年农产品出口增长显著.本文利用相关数据对中、泰、越三国农产品的贸易专业化系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发现,中、泰、越三国农产品贸易均表现为比较劣势的并不太多,优势和劣势相对存在的产品种类占多数,三国间农产品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对此,本文提出中国一方面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优势农产品种养殖规模;另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和扩大中泰、中越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以及农业技术交流合作,并重视与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其他GMS国家的技术合作和农产品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变迁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日益成为一国国际竞争力重要指标之一,以及中国外贸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本文从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内涵的角度,进一步深化认识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及其变化趋势。结论表明:伴随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排名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并且进入较高位次;然而,中国服务贸易相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却仍然处于本文所选样本国(地区)的"均值"水平。上述事实表明,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内涵仍然偏低,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任务不仅在于"量"的扩张,更应注重"质"的提升。立足现实比较优势,抓住后危机时代发展服务贸易,特别是承接"服务外包"的重要战略机遇,是实现中国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和提高技术内涵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