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性”这个词对大学生来说已不再陌生,但在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的当今社会中,广大学生究竟是怎样看待“性”这个话题的呢?我们通过对“性”的了解、对“性”的看法和关于婚前性行为三个方面的问卷调查,得出一些相关的结论,其结论对有效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赵合俊 《成长》2006,(4):2-3
曾有人来信就大学生发生性行为被学校勒令退学一事,询问大学生享有哪些性权利,我想,要理解这一问题,需要对性人权有全面的认识。下面就性人权的“5w”模式(what,who,when.where.why)谈谈这个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师源性”心理伤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表现形式、特点、成因等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明确了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危害性,并提出了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切实作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除了理论层面、技术层面,还要从情感层面上下功夫,本就这个问题从准确定位大学生与我们党的关系、“三个代表”的教育要注重纯粹性与现实性的契合、“三个代表”要以道德教育作为根基三个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职学生性知识、性道德与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解决高职学生(以下简称大学生)两性交往过程中的两大不良倾向:性愚昧无知与性放纵轻率;开展性心理咨询服务,促使和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方法:课题组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10月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0级与2001级大学生进行了性知识、性道德与性问题匿名性问卷调查,然后进行X2检验与U检验分析。结果:(1)大学生希望获得的性知识排序为:青春期表现与卫生、两性交往知识与性病防治知识等;大学生希望获得性知识传授方式为:专家专题报告、课堂讲授、影像教学片等,男女等需求具有差异显性(P<0.01)。(2)对“贞操观”问题,仅有31.9%的大学生认为“至关重要”,对婚前性行为问题,大学生主要看法是“理解并不赞成”,对自己成为第三的可能情形,大学生认为主要是“与对方相见恨晚的感情”,女生的性道德观念比男生较严肃而认真(P<0.01)。(3)大学生存在的性问题主要是:性问题为性自慰、性搔扰、婚前性行为等,性自慰男性高于女性,受到性搔扰女性高于男性而且主要受到陌生人搔扰;婚前性行为比例较低,以上问题男女之间均具有差异显性(P<0.01或P<0.05)。结论:对大学生应由专家进行性知识、两性交往的感情观、贞操观与婚姻法制观念教育,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性冲动,控制性自慰,防止性搔扰,杜绝婚前性行为。  相似文献   

6.
每年这个时候,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个话题都会成为全社会焦点。今年,“到基层去”是来自政府和校方的响亮声音。“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农村教师特岗”、“大学生村官”等计划,2007年会尽展活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强迫症症状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CL-90”症状评定量表和“16PF”测验,对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整群抽样,结果表明大学生强迫症状以轻度为主。强迫症状可以分为三类:“人格性强迫”、“疑虑性强迫”和“精神病性强迫”。强迫与抑郁呈较高相关(r=0.621),其人格特质与正常者在“乐群”、“稳定”、“敢为”、“有恒”、“世故”、“忧虑”、“自律”、“紧张”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恰当运用质性评价的“助推器”策略、“催化剂”策略和“供需桥”策略,能够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这个带着艳丽光环的名词,已经变得极为平常。而到今天,“研究生”这个曾经辉煌的词语也同样开始褪去自身的那层光彩,开始面对严峻的现实。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而研究生就业前景如何呢?南京一家媒体就用“硕士生成了人才交流会陪衬”为题,报道了就业寒流对研究生的袭击。而在北京一辆公交车上,一个老头对另外一个说“知道吗,昨天开招聘会,去的全是研究生!现在研究生也不好找工作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从国家重点院校到地方院校,从公办院校到民办院校,几乎都在为大学生的就业开药方。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比较抽象的专业,全国500余所非师范类院校几乎都开办了这个专业,因此,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无疑成为了每年大学生就业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11.
从大学生群体和大学阶段的特殊性出发,重点阐述了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过程中的“层次错位”现象。在分析以往对这一现象理解的偏差基础上,指出了解决“错位”问题的关键,论证了“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对已形成的科学价值取向的正确性和可实现性形成坚定的信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人格特质遗传与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1294名三种类型被试(其中大学生438名,大学生父亲430名,大学生母亲426名)的人格特质的遗传度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单独让大学生对家庭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种人格特质的遗传度范围在0.186~0.405以内。达到显著性相关的人格特质为: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怀疑性和独立性。父母对子的人格特质遗传大于女。受家庭环境影响的人格特质为: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和怀疑性。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生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 ,创造性的本质是“人性”与“人力”的统一 ;按照这个标准 ,可将人的创造性划分为自我性的创造性与社会性的创造性。大学生的创造性存在个体差异 ;大学生的创造性处于由自我性向社会性过渡的关键期 ;大学生的创造性是全面的 ,但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电大学生是现代大学生中的一个重要群体,重视对电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定位教育,将有助于提高电大教育的质量和规格,认真研究这个问题,是电大教育工作,特别是“两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内涵及评价依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科学内涵和评价标准的正确把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重要前提。在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时,既要考察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社会所期望的教育目的程度,也要考察其符合满足大学生成才内在需要的程度;既要坚持“三个有利于”根本标准,又要体现“合需要性”与“合目的性”这一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造就了网络这个全新的虚拟社会,网络的出现及其发展的深入,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网络社会中,现实社会中以外力监督为重点的传统道德教育范式很难取得效果.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推崇的“慎独”精神,其终极目的是形成一种道德自律,最终达到“至德”的理想人格.在儒家的“慎独”思想与网络道德培养之间,其实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极强的契合性.在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培养方面融入儒家传统的“慎独”思想,运用“慎隐”“慎微”“慎欲”等思想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使大学生网络中形成自律意识和自律行为.  相似文献   

17.
“活”、“新”、“自我”、“快”、“实”、“泛”、“脆”、“优”和“茫”是这个迅速发展时代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特点。用和谐的发展观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在分析了这些特点,探完了背后的动因后自然得出的结论。不但顺应潮流,易被大学生和研究生接受,而且可操作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女大学生恋爱现状面面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恋爱、同居和性行为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对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和行为的学术研究则很少。本文利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女大学生恋爱的内在动机,利用“社会化理论”来分析影响女大学生恋爱的外在社会因素,并从性教育、同辈群体影响和网络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正确引导女大学生恋爱观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素质构成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大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的力度。目前许多高校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精神失常、轻生等案例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不少同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甚至一些同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疾患,这些由生理疾病的后遗症引起的“机体性失常”而导致的行为不正常或心理性的“机能性失常”而引起的行为异常,心理学上称之为“心因性疾患”。如:神经症(包括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人格障碍与性…  相似文献   

20.
本调查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18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内容的自主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习策略、时间管理以及学习环境的控制等五个维度上的状况,探讨了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外因素,为对今后的“学改”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