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世纪80年代,有位专业出版社的领导人对我讲过一句说:“我们的编辑人员一向是坚持‘编校合一’的。”当时,该社分明配有专职校对人员,也设有校对科。这位领导人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那里的编辑人员一向看自己编发稿的校样。难道仅仅因为编辑人员也看校样就是“编校合一”吗?对此,我是心存疑问的。到了90年代,我因工作关系接触到一些校对理论文章,逐渐认识到“编校合一”是一种体制.  相似文献   

2.
编校一体化初探广东科技出版社崔坚志所谓编校一体化,就是出版社对书稿专业技术内容的取舍把关、文字体例的编排布局、错漏内容的纠正补充等,都同时在计算机的同一个书稿文件(或由计算机打印出的同一个清样)上进行。而传统的编校工作是编辑在原稿上改,校对在清样上改...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的编校分工方式,由于期刊类型、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员配备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即“编校合一”、“编校分设”、“编校统分结合”。编校合一方式为:不设专门校对人员,由专栏编辑分专栏校对,即谁编辑的谁校对。编校分设方式为:设专职校对人员,或由某一编辑全权负责某期的校对,其他编辑均不参与校对。编校统分结合方式为:设专职校对人员,或由某一编辑全权负责某期的校对,校完后再由各专栏编辑分别复校自己所编辑的版页。这里所说的校对是指核红前的清样校对,不包括毛样校对。下面谈几点对这几种编校…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出版社来稿中的手写稿逐渐为磁盘稿、电子邮件稿所代替,这种书稿介质的变化已深刻地冲击着传统的编校运行体系,如何顺应这种新形势,这是各出版社及现代编校人员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现结合本社具体情况及个人工作实践,谈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磁盘稿的编校工作客观上要求校对人员编辑化  编辑和校对,原本是出版工作中两个独立的主体,又是两个独立的工作环节。按传统的编辑学、校对学理论,这两者之间是不可混淆的。  如今,在磁盘稿条件下,这两者间的界限开始模糊化。磁盘稿的最大特点,就是免…  相似文献   

5.
《出版工作》开展“编校合一”问题的讨论,不少编辑、校对和出版管理工作者发表了许多见仁见智之议,这对改进编辑工作,提高书刊质量,培养专业人才,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在已发表的许多文章中,大家从实际工作经验、出版管理体制、编校人员素质等各方面对编校合一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拟从研究校对工作本身的一些客观规律出发,对编校合一的几个问题,提出看法。一、校对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校对工作是所谓“编辑六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任务是对原稿负责,改正清样中的差错。但是,我们决不能就事论事,把校  相似文献   

6.
编辑要严把编校质量关张成水当前,图书编校质量差是个大问题。其原因,一些专家认为,是校对的问题。由于有些出版社对校对工作不重视,不是采取全社人员齐上阵,就是完全依靠外力来校对,这样,校对质量自然难保。这个意见是对的。但是,编校质量差不能只从校对单方面找...  相似文献   

7.
目前出版社和报刊社的编校体制不大一样,多数设有专门的校对机构,配了专业校对人员,实行编校岗位分开;有些不设专门校对机构,编校岗位不分,校样来了,编辑、校对一起校,这也许是编校合一的一种形式;有的则不配专业校对人员。作法不同,说明看法不同。开展关于编校合一的讨论,提供一个交换意见的园地,总结经验教训,比较利弊得失,对于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是很有必要的。《出版工作》发表的周振甫、王攸两位老前辈谈编校合一的文  相似文献   

8.
谈编校合一     
出版工作发展很快,书刊越出越多,大家都感到高兴。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令人头痛的事,就是书刊上出现的错别字太多,“批准”错成“批淮”,“遣送”错成“遗送”,“荼毒”错成“茶毒”,这类差错随处可见,举不胜举。不仅如此,而且竟出现“展望出版社”错成“展览出版社”这样的事。这么错下去怎么得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就想到如何从出版社的编校体制的改革上做文章。解放前的出版业(当时的书店)大都实行编校合一的体制,当时的编辑部人员很少,也不得不如此。当然编校合一也有其合理的一面:编辑管校对可以减少校样上的许多错误;校对当编辑助手,学做编辑工作,业务上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开明书店是实行编校合一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之一。他们出版的书,校对精,错字少,声誉卓著。周振甫、王攸二位同志都是开明的老人,我们请他们写了两篇文章,介绍当时的经验,以供大家参考和讨论。解放后,出版事业大发展,出版社也多了,编辑部机构比以前大得不能比,编校分开代替了编校合一,毫无疑问这是一大进步。但是编校分开之后如何保留编校合一中的好经验、好传统却是一个末被十分重视的问题。新中国的出版事业已有30多年的历史,编辑和校对工作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希望同志们踊跃写出总结经验的文章来参加讨论:①编校工作有些什么经验教训?②编校体制应当如何改革才有利于出版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当前图书的质量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文字差错率高,这是由于这些年图书市场放开,出版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出版部门在思想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在质量管理上偏重图书选题和印装质量的管理,忽视编校质量的管理而造成的.一些出版单位为了精简编制,不再设专职的校对岗位,实行"编校合一",取消了原来的"三校一读"制度,一本书稿由编辑一人承担编校任务.  相似文献   

10.
编校质疑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编校质疑,是指图书责任编辑(以下简称责编)、审稿者、校对人员和质检人员就书稿中的某些疑似错误或疏漏的内容提出疑问,提交作者和责编甄别、确认并解决的过程。显性错误易改,隐性差错难辨。出版社建立健全编校质疑机制,将有效地促进图书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校对工作是期刊编辑出版的重要环节之一。校对工作的质量如何,与出版物的质量密切相关。所以,怎样又快又好地进行校对,应该是每个期刊出版工作者时刻关心和探索的课题。期刊出版部门一般人手紧张,工作量固定,编校合一不失为有益的方法。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编校合一在科学性、合理性上不及编校分工,加之编校合一要求编辑人员在编辑和校对两种角色之间频  相似文献   

12.
现在有些编辑部搞编校合一,取消了专职校对人员,由编辑兼任校对,我以为,这是当前书报刊差错多的一个因素。因为其一,编辑对于从自己手中修改过的稿件已经熟悉,熟悉了的东西往往容易忽视。其二,编校合一之后,编辑为了节约时间,在校对时过于匆忙,草草溜看一遍就签了付印。其三,过去编辑校对分开,可以让校对与编辑互相监督,发现差错。编校合一  相似文献   

13.
徐栩 《新闻窗》2011,(3):118-119
在图书出版机构中,书稿出版流程的编辑校对环节,目前基本上是两种分工模式。一种是编校分离;另一种是编校合一。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各有长短。从这两种模式的运行现状来看,图书出版机构可根据自身条件选用其中的一种模式,并无正误之分。本文以编辑初审书稿为研究对象,探讨在编校分离模式下如何做好初审工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出版、印刷等技术不断提升。现如今,许多书籍杂志出版实行"编校一体"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编辑与校对已经淡化。编校者既要站在阅读者的角度,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对书稿进行审阅。在这种情况下,编校者身上的责任逐渐增加。在编校工作中,稿件加工需要"宏观"与"微观"的融合。对此,笔者综合研究,对编校工作的"宏观"与"微观"思想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症结不在“编校合一”万莲子【湘潭】时下因于友先同志一句“编辑代替不了校对”而兴起“编校合一”是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一种时弊的流行说法(见李频《校对是一种独特的阅读方式》《新闻出版报》1995.11.20)。我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的编辑,经过多年的编辑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6.
近日,由于工作原因,有幸结识了京城一家专司编校工作的单位——萃华编校社。在京城诸多以文化事业为主业的机构中,打出编校社旗号的,此为第一家,难能可贵。该编校社成立两年多来,不懈努力,埋头苦干求发展,如今已是具有22名专业编校人员的小具规模的专业机构了。因为热爱编校工作,故而人人用心,个个敬业。在京的约20家出版社都曾委托该编校社编辑、复审,校对各种教材、科技图书、词典、文学作品,乃至样书审读。笔者所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也与该编校社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已请他们审稿、审读样书十余种。由于该编校社编校稿件质量和审读周期…  相似文献   

17.
刘火苟 《出版参考》2023,(10):80-84
由于学报编辑部人员有限,常常缺乏专门校对人员,编辑不得不同时担任校对工作。在“编校合一”的现实情况下,编辑在校对中需要特别警惕可能存在的注意错觉、记忆错觉、期望偏差及自信错觉等认知错觉。为预防这些认知错觉,应建立校对核查要素清单,利用知觉特点进阶式校对,还需要明确出版流程中的校对责任,合理利用专业校对工具,必要时发回作者自校,以尽可能减少编校差错,确保文稿的质量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一份高质量报刊的出版,离不开编辑与校对的密切合作。“编校合力”作为一项有效措施,它要求“编”与“校”积极主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严把质量关。实践证明,这种“合力”,对提高编辑人员素质,缩短出版周期,提高报刊质量,有很好的作用。而且,随着编辑技术的日益现代化,编与校的界限将更加模糊不清。 一、编校合力与编辑人员素质 校对是一项极其复杂、繁琐的基础工作,又是出  相似文献   

19.
机械类图书中常见的编校差错(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孟寿萱减少编校差错是提高图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是笔者对近年来在编辑加工书稿和审读成品图书中发现差错的归纳,力求通过示例和分析,使编校人员认识这些常见问题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一、量和单位...  相似文献   

20.
美国小出版社审校工作的分工 对于美国小出版社来说,在编辑名分下有两项截然不同的工作,由此区分为两种编辑。 第一种编辑是负责筛选出版什么内容,监督成书质量,维护出版信誉。第二种编辑是审稿、校对,并与作者保持联系以确保书稿的准确一致性。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小出版社对于编辑与校对似乎并无严格区分。实际上也存在这种情况。第一种编辑实际上就是选题策划及出版管理人员。第二种编辑即审读、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