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电势、电势差、电势能这三个概念,都借助于重力做功与电场力做功很相似这一特点,把电势差比做高度差,把电势比做高度,把电势能比做重力势能.学生往往因为这些有点牵强的比较而对有关电学概念的理解造成困难,甚至很多学生很长时间也解不开这个疙瘩,从而影响了静电场部分的学习.本文通过对有关电场力和重力相关概念的比较使学生加深对电学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洛追 《西藏教育》2010,(12):30-31
高中物理人教版(试验本)第二册第十三章第5节“电势差、电势”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这一节包括了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以及电势、电势差等一系列重要规律和概念。由于知识点较多,学习内容抽象,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将电场与学生熟悉的重力场类比,形象阐释了电场力、电势能、电场力做功等概念,学生易学易懂,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电势、电势能、电场力做功和电势差这四个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研究有关电场能的问题时,课本引入了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物理量用来描述电场能的性质,同时又因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类比重力做功过程的特点分析电场力做功过程的特点,很自然的引入了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物理量并给出了相应的定义,使同学们有了较为准确地理解。但在分析研究电场能的问题时我们会发现,此类问题不仅涉及这几个物理量,常常还会与电场力做功、  相似文献   

5.
电势是表示电场中能的性质的物理量。在教学中,电势概念的引入和讲解总是一个难点。虽然许多教师将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电势能与重力势能进行了对比教学,但是学生在接受某点电势是正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δ与电量q的比值是一个常量的时候,仍然感到很抽象。对于电势的高低与地面高度的类比,学生也往往觉得牵强,想不通高度与势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再加上零电势的选取、电势差比电势更具实际意义及  相似文献   

6.
中学《物理》(试验本 )第二册第一章第五节“电势与电势差”中 ,包括了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电场力的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以及电势、电势差等一系列重要的规律和概念 ,在知识的编排次序上 ,教材是按如下顺序进行的 :( 1 )先用电场力移动电荷做的功与电荷电量的比值定义两点间的电势差 ,即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 A移动到另一点 B时 ,电场力所做的功 WAB与电荷电量 q的比值 WAB/ q,叫做 A、B两点间的电势差 .( 2 )再用电场中某点到零电势点的电势差定义该点的电势 :UA=UA- UO=UAO( UO 为零电势点电势 ) .( 3)最后指出 ,电场中的电荷具有电势能 .在电场中两点间移动电荷 ,电场力所做的功与电荷电势能的变化相等 ,得到 WAB=q UAB=q UA- q UB.对上述先引入电势差 ,再引入电势 ,最后再涉及电势能及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的教学顺序 ,笔者认为存在下列几个问题 :( 1 )在还没有给出电势定义的情况下 ,就给出零电势点的概念 ,然后用电场中某点到零电势点的电势差定义该点的电势 ,这实际上是用同一范畴内的未知概念来定义另一未知概念 ,既不符合知识结构 ,也不符合学...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非匀强电场问题的解答,本文以近5年的高考图象题为例,从电场线、等势面线分布作为切口,进行分类归纳分析,探讨非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问题、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问题、电势和电势差问题、电场强度和电场力问题",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非匀强电场问题的常规思路.  相似文献   

8.
韩峰 《中学物理》2012,(5):36-38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静电场问题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高考对电场知识的考查频率很高,涉及电场线、等势面的特点,电势、电势差、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变化、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等概念的理解以及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重点考查基本概念的建立、基本规律的内涵与外延、基本规律的适用条件,考查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推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知识梳理一、电场的基本性质1.电场力的性质库仑定律:F=k Qr1Q22,电场力:F=qE.注意电场强度只与源处电荷有关,与检验电荷无关.电场线形象直观地反映电场的强弱与方向.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而切线方向表示电场的方向.2.电场能的性质(1)电势与电势差:UAB=Wq,电势高低与零势点选择有关,但电势差与零势点选择无关.(2)电势的变化规律:沿着场线的方向,电势是逐渐降低的.(3)电场力做功特点: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减少;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增加.3.电容(1)两个公式:C=UQ,C=4"!Skd.前者是定义式,后者是…  相似文献   

10.
吴梦雷 《物理教师》2013,34(1):90-92
近几年高考中出现了不少利用电势空间分布图像(φ-x图像)考查学生对电场理解的试题,教学中发现学生极不适应.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得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3把"钥匙",一是利用斜率判断场强,二是假设有一检验电荷沿坐标轴前进,由电势能变化情况判断电场力做功情况,三是利用电势叠加原理比较点电荷系中各电荷的电荷量大小.  相似文献   

11.
电势是高中物理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学生他对电势的理解有多深,决定了这个学生对电场这一章的掌握程度有多深。电势的概念对多数学生来说是学习电学知识的第一个拦路虎,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课本又采用先讲电势差后讲电势的本末倒置的做法,可见电势的理解之难。下面本文就自己对电势概念的理解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学生学习电场强度、电势能、电势等重要的基础概念,大多感到不好理解。特别是对在正、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各点电势的正负和检验电荷的电势能的正负之间的关系,电场力对正、负电荷做功的正负和它们的电势能增减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在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的电势高低的关系(是顺着或最逆着电力线移动电荷)等有关结论,总是混淆不清,难于记住。在运用有关这方面知识时,往往不知从何着手。因此必须教会学生如何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方法。即在学生对电场强度、电势能、电势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后,应给学生进行系统小结,再教学生推导,在正、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移动正、负电荷时电场力做功的各个结论。这样就能使学生加深理解,便于记忆,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作到迅速准确解答有关问题。具体教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汪邦家  孙丽 《物理教师》2014,(12):84-85
变化的磁场产生感生电场,感生电场是非保守场,不能引入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要求感生电场力做功,可以通过充当非静电力作用的感生电场强度来进行求解。电场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与路径有关,所以,要讨论感生电场力做功,必须告知路径。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电势的概念以及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在短时间内连续学习新知识和新理论对于学生知识需要一次归类和整理,而电势差的教学能够很好地起着这样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本节课设计成一节带有复习色彩的新课教学,在知识的接受上给学生一次缓冲的空间,在能力的提升上给学生一次归纳整理的引领,同时对于后面学习电势差与场强关系的学习也起着衔接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电场线性质、电场力做功、电势能高低三个方面可对电场中两点电势的高低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16.
用类比的方法,突破电场的能的性质这一章的几个难点。教学过程中,先向学生介绍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电场与重力场、电场强度与重力加速度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从重力做功的特点得出电场力做功的特点,从而引出电场中也应具电势能,电势能和电势能的变化量的计算变的简单。从地势巧妙引出电势,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借助类比的方法,将抽象的对象与熟悉的对象相比较,寻找不同事物变化中所具有的共性,给这些陌生的的概念、规律赋予通俗易懂的形象,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路,化难为易,使学生顺利而全面地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达到知识的正迁移,形成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知识,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步入高二学习静电场专题,往往感到非常困难。带电物体没有直接接触,却有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通过场来传递。而静电场看不见也摸不着,十分抽象。静电场物理概念繁多,有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场力、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等六个物理量,六个物理量有所区别又互相有联系,错综复杂。文章采用图表法和类比法等方法对六个物理量进行分析和比较,加强学生对各个物理量的理解,理清六个物理量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徐平 《中学物理》2012,(1):62-63
电势、电势差、电势能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含容电路的电流和电量的计算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学生极易出错.这些物理量又通过电势这条纽带相联系.单位正电荷从电场中某一点移到参考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叫做这一点的电势;电场中两点的电势的差值叫做电势差;外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是从高电势流向低电势的.  相似文献   

19.
用类比的方法,突破电场的能的性质这一章的几个难点。教学过程中,先向学生介绍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电场与重力场、电场强度与重力加速度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从重力做功的特点得出电场力做功的特点,从而引出电场中也应具电势能,电势能和电势能的变化量的计算变的简单。从地势巧妙引出电势,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借助类比的方法,将抽象的对象与熟悉的对象相比较,寻找不同事物变化中所具有的共性,给这些陌生的的概念、规律赋予通俗易懂的形象,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路,化难为易,使学生顺利而全面地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达到知识的正迁移,形成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知识,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20.
电场有两个重要的性质,一个是力的性质,电场对处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用电场强度来描述,一个是能的性质,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用电势来描述,对电势、电势差,电势能概念的理解以及电场力作功引起电势的变化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比较灵活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们利用电势概念求解,往往会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