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教材自然第九册《热空气》一课,其难点之一是: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教师教学用书》对该难点的处理太简单,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在教学中,我运用复合投影片对该难点进行了突破。这种教法不知是否可行?望同行们指教指教。下面,我谈谈我的教法。 通过实验和分析得出“纸蛇转动、塑料袋上升与热空气有关”的结论后,教师提出“为什么热空气能使纸蛇转动、使塑料袋上升”?“热空气有什么性质?”这些问题,引起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山东省威海市长征路小学的刘昌晓老师,执教了《热空气》一课,受到了与会专家和代表的好评。现将该课作一些简要的评析,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热空气》是本册教材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本课在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指导学生做“纸蛇实验”和“塑料袋升空实验”,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进行两个实  相似文献   

3.
课堂背景什么是逻辑?我们说,逻辑就用于进行正确、可靠推理的规。科学离不开逻辑,在自然课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孩子们研科学问题,更离不开逻辑。基上述对科学和逻辑的理解,一自然教师进行了《热空气》一课教学。《热空气》是小学《自然》第九《空气》单元的内容,其教学目是使学生了解热空气比冷空气,会上升,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为,教师对本课的实验演示进行如下设计:一、小纸片在酒精灯火焰上慢慢升起,由此引导学生提出题:小纸片为什么会上升?二、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初解释,展开对热空气的研究:为么热空气能把小纸片推上…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读了《小学自然教学》上的《热空气教学的实验设计》一文后,我很感兴趣。于是,我也照样了做了一个支架和两个纸盒,打算以后上《热空气》一课时备用。 不久前,教学《热空气》一课,课前,我先照课本上的说明,把实验做了一遍。结果,实验2中的塑料袋就是上升不起来。上课时,我还不甘心,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把实验2又做了一遍,不知怎么的,塑料袋还是不上升。我们的实验与课本上得出的结论不符,学生们为此都大为扫兴。  相似文献   

5.
我在上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蜡烛能燃烧多久》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实验:“像图中这样点燃两支蜡烛,然后同时罩上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哪支蜡烛先熄灭芽”因为是初次使用这套教材,对这个实验也没有100%的把握。所以特地叫了科技小组的5个学生一起预做了这个实验。五个同学连同我分成两派,以我为主的意见是这样的,是长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蜡烛燃烧后,热空气上升,热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热空气在上面,所以把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了。以何以琳为首的一组,他们认为是短的蜡烛先熄灭,因为当蜡烛燃烧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当空…  相似文献   

6.
自然教材第九册《热空气》介绍了“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实验装置,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按此装置实验很难做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1.学生很难调平衡;2.加热时由于热空气具有上升的性质,易拉罐容易左右摆动,给加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3.给易拉罐加热时,易拉罐周围的空气受热带动易拉罐上升,给学生带  相似文献   

7.
一、评价实验方案型 例1 有人设计如图1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把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到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两种溶液混合反应,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相似文献   

8.
方法一: 1.取一段与天平刻度尺等长或稍长的玻璃管(或试管)。装上红墨水的酒精溶液或其它有色溶液,内留一气泡(稍大),封好头端制成为水准器。 2.用S形细铁丝把水准器挂在天平刻度尺下(应不妨碍游码移动左右移动水准器,使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中间,并调整S形铁丝下端弯钩,使气泡位于刻度尺中下方(或左下方),卡死细铁丝两头弯钩,固定好水准器。 3.在天平左托盘上放一个250毫升烧杯,称量至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中间。 实验时,将二氧化碳倾入烧杯,天平左盘增  相似文献   

9.
《热空气》(“九义”教材人教版第五课)是学生在低年级学习了空气的存在和认识了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去感知和认识热空气的存在,再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归纳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理性认识,完成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同时了解人类从古至今利用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原理为人类服务的事例。  相似文献   

10.
一、评价实验方案型 例1有人设计如图1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把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到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两种溶液混合反应,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相似文献   

11.
《热空气》一课涉及到“纸蛇”的演示实验。我们看了许多教师做课,制作的“纸蛇”演示往往不尽人意,做实验时,不是纸蛇旋转的速度比较慢,就是旋转的圈数少,或转几圈就停止了,实验效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使纸蛇旋转的速度更快,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纸张的选择:如果用点燃的酒精灯作为纸蛇旋转的热空气来源,用60克有光白纸最好。纸上尽量不要带有颜色和油墨,因为有颜色或油墨容易引起纸的两面张力不同而卷曲,影响上升热空气的推力。同时为了增大“纸蛇”与空气摩擦力,纸的麻面要朝下。2.线绳的选择:线绳应该选细棉线绳,因为…  相似文献   

12.
在人教版小学自然第七册《物体的热胀冷缩(一)》一课中,有一个“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在烧瓶内装满染红的水,用中间有细玻璃管的胶管塞紧瓶口,红水会升到细玻璃管中,在液面处做一个记号,将上面的装置放入热水中,看到什么现象?再将上面的装置放入冷水中,看到什么现象?《教学用书》中讲:“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装有水的烧瓶放入热水中,细玻璃管中的水柱上升,放入冷水中,细玻璃管水柱下降。说明水有热冷缩的性质”。然而,我在上这节课前,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热空气》一课,为了让学生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教材上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1(纸蛇在蜡烛火焰上方会转动)、实验2(塑料袋内的空气被酒精火焰加热后,塑料袋会徐徐上升)。学生通过这两个实验的探究,虽然能研讨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这一结论,但对“同体积”的理解就不够充分了。教学时,如果在学生有了前两个实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再设计下面的实验让学生探究,那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小学自然第八册中《毛细现象》一课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导入,再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空隙小,水升得高”这一结论,最后应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作出解释。全课很好地体  相似文献   

15.
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实验教科书》(粤教沪科版)(以下简称《实验教科书》),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既能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又能体现《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新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纲要》中,对《课标》内涵,可以理解为①:隐含着教师不是课本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课堂教学,必须抛弃以知识教学生学课本的传统做法,大胆实施以课本教学生学知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此,我提倡: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本文拟就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方面,浅谈如何…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十册第14课《种子的萌发》,课本中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设计的对比实验是将两粒种子用细线分别固定在两根筷子上,将筷子插入两只烧杯中,给烧杯加水,让一只烧杯中种子全部浸入水中,另一只烧杯中种子一部分(一半)浸入水中。笔者教学后发现,这个对比实验设计缺乏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测量液体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如同学们在测水的密度时通常采用的方法如下: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1,再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记为m2,则水的质量为(m2-m1),然后把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记下水的体积v,就可以计算出水的密度了。实验结果发现测出水的密度值偏大许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就引导同学们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发现是把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简中时,烧杯内壁会残留一部  相似文献   

18.
“空气的流动”是人教版小学自然课中《大气流动成风》一课的前一部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往往习惯于指导学生做一些规定的实验(如:用一个罐子罩在蜡烛上,然后用小纸条去接近罐子的上方和下面)通过观察,发现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的现象,并概括出空气的流动形成风。这样的教学活动,总令人感到欠缺些什么。新课标中强调:在课堂活动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人,通过学生的亲历活动,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解决问题。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一、做一个纸蛇在课前,我指导学生每人做一个纸蛇(把一张纸从四周往中心剪出…  相似文献   

19.
在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上有一个热空气上升的实验:把一个塑料袋倒扣在酒精灯上,让塑料袋内充满热空气以后松开手,这时塑料袋会被里面的热空气托起而升空,成为一个小小的"热气球"。然而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了一些问题,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我  相似文献   

20.
“什么力量使水在地球上循环”是《自然》课本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中只画了一个最简单的、模式化了的水在海陆空间的大循环的插图,只提出了问题,没有给出结论。为了让学生比较清楚地理解水的这个大循环的动力,我们做了一个实验,模拟图中四个粗箭头所表示的循环过程,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讨论,然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下面是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上课时,先复习一下在第一册里学过的水在自然界里是怎样循环的,以及本学期学过的大气压力、大气浮力、地球引力、热空气气球等知识,接着进行实验。分四步进行:一、把烧杯装上大半杯水,点燃酒精灯对烧坏加热。一会儿水就烧开了,有水蒸气往上升。教师:是什么力量使烧杯里的水变成水蒸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