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网络与现代青少年的生活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网络人格的形成,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世界与现实世界。青少年的网络人格是现实人格的反映,并且丰富和发展了个人的现实人格,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作为信息窗口的网络也给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青少年网络人格异化的表现青少年的网络人格异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人际交往淡漠青少年在现实社会的挫折和冲突下,为了排谴自己的自卑和无助的感觉,而选择可以不用知道对方背景的人机对话。迷失在五光十色的数字化迷宫、动感刺激的娱乐…  相似文献   

2.
从网络对人格的异化看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主体受网络的即时性、开放性、自由性、隐匿性、交互性、超时空性的影响,自我评价和道德控制水平下降,责任感和主体意识弱化,情感冷漠,人际关系出现障碍,导致人格发生变异。网络对人格异化的消极作用是网络道德失范的根源所在。要从指导他们自觉化解网络对人格的异化入手,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网络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化时代上网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有人预言网络生存方式将对人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电脑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技术将使人自身的能力、个性需要及社会交往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人们过分依赖依从于电脑网络,使其脱离工具、手段的角色,从而使人不断异化,最终损害人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网民结构的现状,以及潜在心理障碍的分析,从现代观念、人际关系、人格角色的行为取向等正反两面探讨了网络对青少年个体人格心理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正确引导青少年对待网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网络在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交往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导致青少年民族意识、道德观念弱化,人格异化等负面影响。因此,只有构建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才能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化作为当代文化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已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加强网络文化的研究与引导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网络文化对学习、交际和民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造成多重影响,但网络文化同时也有“双刃剑”效应,要注意克服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格异化和价值偏离等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6.
网络带来新型的社会空间——赛博空间,赛博空间带来超越时空的经验维度,却也带来强大的异化力,尤其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培养审美人格,就是培养青少年内在的和谐性、超越性以及个性的认同感,可以对峙赛博空间对青少年的异化作用,使他们在赛博空间中得到精神的飞翔。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代社会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在给青少年提供获取知识与信息极为便利的渠道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角色错乱、人格异化、道德弱化、交往障碍等弊端和危害,甚至会使青少年沉溺其中,产生网络依赖或网络成瘾.所谓网瘾,是指上网者因长时间或习惯性沉浸网络之中,对网络产生严重依赖而难以自我解脱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状态.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人格的异化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高校网络的普遍应用,大学生的网络人格随之产生。网络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大学生,并以其虚拟性、隐匿性和自由性异化大学生的网络人格,文章分析了网络人格异化的种种表现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导致大学生网络人格异化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心理的不成熟性、大学环境变化及网络本身特点等。培养大学生健康网络人格,防止大学生网络人格异化,必须从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立法和行为监管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与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媒体手段,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加强了信息沟通。同时网络也对青少年的伦理道德、认知与人格、价值观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界对于网络人格的存在已经形成共识,大学生作为网民中的领先一族,其网络人格支配下的网络行为对其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现实人格与网络人格的概念切入,分析了大学生网络人格异化的表现、原因,并提出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作为网络游戏领域"异军突起"的互动情境体验型社交游戏,开心农场有着高度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对开心农场这一典型网络游戏的分析,教育者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青少年的生活现状,探究青少年在开心农场游戏里的异化现象,诠释青少年在网络中的自我异化行为。以便能更好地解决青少年网络自我异化问题,还原青少年网络自我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13.
成教大学生网络人格异化具体表现为:道德认知异化、人际交往异化、责任意识异化。造成这种异化的本体论根源是人的存在的本体论缺失,即不是把精神的崇高和神圣当作人的本质,而是把物质欲望满足当作人生目的。异化的对治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树立"美德是立身之本"的内心信念,使之形成道德自律,一是通过外在的制度约束形成道德他律。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也产生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网络有利于发展青少年人格的开放性、平等性和独立性,但是同时也可引发角色混乱、封闭、变异、攻击性等人格危机。上网者在网络中选择类型并形成网络人格,和现实人格相互影响、有机统一。净化网络环境,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努力,方可为青少年人格发展提供一个绿色的第二空间。  相似文献   

15.
网络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在帮助青少年开阔眼界、获取知识、促进青少年的成长和成才的同时.也必然会对他们的心理人格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本文论述了网络对青少年心理人格的负面影响及心理分析,以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国.  相似文献   

16.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对青少年的人格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网络社会青少年极易获得消极的自我同一性,表现为自我认识水平降低、自我体验水平降低、自我调控水平降低等。同时,网络社会也为人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发展多重自我的空间,为培养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提供了现实的途径,可通过网络和非网络的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网络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俊 《培训与研究》2002,19(5):84-86
网络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进入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之中,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试从人格这一角度,来阐述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本着重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积极影响,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全国七城市共2352名中学生父母监控、人格和网络偏差行为状况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1)青少年父母监控状况存在性别差异.重点校学生父母监控的消极控制与反馈维度得分存在年级差异.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得分基本随年级升高而显著增加;(2)人格五维度、父母监控和网络偏差行为之间呈显著相关,青少年人格可分为和谐型、一般型和情绪型,其中和谐型人格青少年的网络偏差行为得分显著低于一般型和情绪型个体;(3)人格类型在父母监控和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问卷研究法,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人格特征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其人格特征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与神经质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开放性、宜人性、公正性存在负相关∮与外倾性零相关。路径模型表明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中社会支持是一个“中介变量”,人格因子中的开放性对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可能是通过社会支持而产生影响的,而神经质因子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且路径系数已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主题历来众说不一,各抒己见.但比较普遍的认识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对人的人格的扭曲,对人的灵魂的异化.但笔者认为金钱、名利、地位对人的人格的扭曲,对入的灵魂的异化并非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同国度、不同制度、不同时代的国家里都有这种情况.只要在金钱、名利、地位至上的社会,它们都会扭曲人的人格、异化人的灵魂,都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文中使用了许多较翔实的材料论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