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交易成本理论是用来分析政治问题的一个非常有用的理论框架。在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下,公共政策可以视为政策制定者和公民投票者之间政治交易的产物,其本质是政治契约。由于契约双方的人性因素与交易环境因素,如有限理性、投机主义、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等,公共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交易成本,分析公共政策契约过程中的交易成本,设计节省交易成本的治理机制,有助于提高政策效率,实现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交易成本理论是用来分析政治问题的一个非常有用的理论框架。在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下,公共政策可以视为政策制定者和公民投票者之间政治交易的产物,其本质是政治契约。由于契约双方的人性因素与交易环境因素,如有限理性、投机主义、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等,公共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交易成本。分析公共政策契约过程中的交易成本,设计节省交易成本的治理机制,有助于提高政策效率,实现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声誉和法律为视角,分析了独立学院办学契约执行效率低的现象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分析认为,独立学院缺乏稳定的制度环境,契约双方合作准租减少、交易成本高,对违约行为缺乏有效的惩罚机制,造成基于声誉的自我执行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同时,独立学院办学契约不完全程度高,相关法规不完善,契约双方存在产权认知差异,执法动因不足,导致基于强迫的法律执行机制难以奏效,从而影响了办学契约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1.高校后勤企业产权制度的契约内涵1.1契约的经济学内涵契约源于法律概念,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契约概念逐步引入经济学领域。一般来说,契约是在地位平等、意志自由的前提下,当事人为改进自己的经济状况,或提高自身的收益水平、降低交易成本,而在交易过程中确立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析方法和A股上市公司年报中关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词词频统计来构建数字化转型指标,本文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交易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助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表明该结论是可信的。同时,本文将数字化转型指标分解为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以及数字化应用等五个子指标,检验结果也证明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交易成本抑制效应的存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信息搜寻成本、契约签订成本和契约履行成本等不同类型的交易成本均有抑制作用,而且高新技术企业和非数字经济行业的相关企业能更好地利用数字化转型降低其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6.
企业间相互持股制度能通过以企业契约代替市场契约,以长期合同代替短期合同,以不完备合同代替完备合同,以企业集团内部的相互协调代替市场竞争等机制,导致交易成本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弥补不完全契约的一组制度安排,目的在于节约交易成本、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产生、发展入手,分析契约、不完全契约理论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关系,建立现代服务业企业内部控制分析框架,提出企业内部控制弥补不完全契约的有效途径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其末 《培训与研究》2009,26(10):78-79
企业间相互持股制度能通过以企业契约代替市场契约,以长期合同代替短期合同,以不完备合同代替完备合同,以企业集团内部的相互协调代替市场竞争等机制,导致交易成本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高校后勤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资产交易专用性理论分析高校后勤改革的经济学原因,指出后勤服务组织与高校教学科研组织需要不同的治理机制,有效率的选择应该是后勤服务组织与高校之间采取特许合同制的市场契约方式。  相似文献   

10.
流质契约,又称为流质约款、绝押契约,虽然对流质契约之禁止源于罗马法,并为大多数国家民法坚守至今未改,但是流质契约的效力本身就是一个被否定而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实践证明,禁止流质契约,既不合理,也容易被当事人规避.文章认为,通过相应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既可以充分发挥流质契约的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难度的优势,又可以使流质契约消极因素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千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17.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钟嵘《诗品》中的"滋味"说体现了其诗歌审美理论,在古代诗论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滋味"说吸收了前人"味"论的文艺思想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五言为体、抒情写景的详切充分、追求"自然英旨"、"风力"与"丹采"的具备等方面,它对后世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古代的诗歌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