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盛群 《考试周刊》2010,(34):78-79
传统的数学教学仅重视教师怎样教,却忽视了学生如何学,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从"传授者"向"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转变;要求教师从"教学生学会"向"引导学生会学"转变;要求教师的教学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要求教师从注重"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呼吁教师要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2.
刘琼 《广西教育》2014,(21):96-96
"少教多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和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实施"少教多学"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二是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为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自学相结合;三是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并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思考。在教学古诗文时如何做到“少教多学”,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对于高中课程改革,笔者认为,从教师的"教"的角度看,主要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课改,而在于怎样才能按新理念有效转变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能否成功转变是课改的关键之一,因此,当高中历史教师面对诸多要求而尝试教学开拓时,如何转变理念找到设计教学的合理突破口,掌握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策略,是急需共同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课改中强调有效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少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创造性、发展性、针对性、以及启发性;"多学"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独立、积极和有深度地开展学习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学习能力,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以"少教多学"理念为指导,教师应在自己多学的前提下,在备课阶段真正抓住教育的核心;在教学阶段优化课堂结构,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创造发现和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课后的拓展升华,真正做到学生"多学"、教师"少教",从而为历史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为使教师找准其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架起了不可或缺的支点。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的法子。"  相似文献   

8.
袁付坤 《贵州教育》2011,(19):44-44
教学是一项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现代教育理念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育家宁鸿彬也强调:"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由此可见,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材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作为艺术类的一个学科,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我们从事的不仅仅是传授相关知识,还应适时渗透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乡土教育,增强学科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课改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真正实现它,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一个重要的保证。人的主体地位获得的过程,是通过外化的"教"转变为内化的"学"的不断自我规范、自主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具有生命活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具有一定认识能力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框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主体,放手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学习的时空和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研究过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起来,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近年来,笔者着力探究并积极开展数学课堂主体性教学的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0.
谢艳花 《中学文科》2009,(13):29-29
语文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课改的核心因素之一,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让学生乐学语文。因此,教师在实践课改的过程中,除了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外,更应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认真研究和探索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适应课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只是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如何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问题呢?文章将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问题。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会随之转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自主探索获得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因此,教师要用"活"教材,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  相似文献   

14.
"少教多学"里的"多"和"少"不只是一个量的反应,更应该有质的内涵,"少教’不是不教,而是精教优教,"少教多学"的"多学"也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多学,更应是爱学,好学,会学。"少教多学"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声华 《广西教育》2014,(33):89-89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改专家崔允郭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相似文献   

16.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本文就针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7.
李红 《考试周刊》2011,(42):174-175
"教是为了不教",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地理教学中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是急需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育质量应该聚焦到"人的生长",教育治理需要转变学、教、管等方式。学校立足课改实践,梳理出了质量时代教育治理转型的校本策略:找到学校发展的坐标,撬动学校的组织变革,为教师点亮前行的灯,让儿童站在主题活动的中央,让儿童的学习真正发生,从而建构出特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现代学校重要的价值追求在于让人享受"教育的幸福"。在我看来,这种教育的幸福感不应该是单方面的。真正的现代学校应该使教师教得幸福,学生学得幸福。没有幸福感的教师,难育有幸福感的"未来人"。  相似文献   

20.
目前,"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少教"为什么可以"多学"?为什么"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会比"多教"更有效?教师的"多教"为什么吃力不讨好?在"少教多学"中如何定位师生的角色?在对教育教学实践不断追问的基础上,本文力图探讨并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提升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