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菊 《教师》2011,(2):85-86
"教"与"不教",一直都是各级教师们讨论的热门话题。而在教学实践中,"教"什么,如何"教","不教"什么,如何"不教",这些都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与"不教"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各有所长,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们。  相似文献   

2.
姚彦 《学子》2013,(8):93-93
曾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有智慧的教育并不在于学生有多少特长和爱好,而在于他是否有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如何激起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望",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就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回顾这几年的教育工作,我觉得,要想达到这一境界,其实并不需要什么精湛的教育艺术,只要我们平日里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捧着一颗真诚的心",适时地送上真诚的话语,  相似文献   

3.
我常常想,老鼠那么爱大米,除了因为那是它的温饱之物外,一定是美味吸引了它。结合我们的作文教学,面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我想是教师在做"无米之炊",导致学生也做"无米之炊";教师策略少,没有把准学生的兴趣点,导致作文难。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借故事之"米",让学生爱上写作。  相似文献   

4.
周婉慧 《考试周刊》2011,(46):68-69
在全面推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做学生的引路人,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四变":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相似文献   

5.
我的生活中,持续着一场关于“应该做什么”和“想做什么”的战争。上大学时,它表现为我“应该”选什么课和我“想”上什么课,进一步来说,就是我应该主修什么专业和我想学什么专业。“应该”,意味着人们对我的印象,有着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与压力。,“想”,意味着我基于本能和自然意愿而渴望做的事。  相似文献   

6.
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它应该是求"真",外在逻辑决定了它应该是求"用",这就规定了教育理论研究既应该是求"真"的又应该是求"用"。本文从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角度论证了教育理论研究实现求"真"与求"用"目标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艾红 《考试周刊》2012,(62):92-92
学生上课"插嘴",是课堂教学中常常遇到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传统教育下是老师们极力反对的,认为其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上课"插嘴",是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学习的具体体现。作者认为插嘴有其的魅力所在:"插嘴"是教学民主的体现;"插嘴"能发展创新求异思维。我们应该为学生的"插嘴"营造一定的氛围。  相似文献   

8.
彭跃为 《学语文》2014,(4):9-10
如何确定散文教学的内容?我想,有两点应该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学生的课堂需要;二是散文的文本体式。下面我将针对这两点来探讨真散文课堂到底应该教什么。 一、满足学生的课堂需要 教学,顾名思义,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不能只着眼于自己的教,而不关注学生的学。教师在上课前总是在思考"我如何教",而忽略了"学生应该学什么"。  相似文献   

9.
知识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反映在历史教育中就是历史事实的机械讲述和记忆。换言之,历史教育只注重"是什么",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为什么"和"怎么样"。随着教育观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观教育到广义的文化观教育的转变,教育应面向学生,以人为本的教育成为必然。历史课程作为学校人文课程的核心,其更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改革30年来,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注重促进"增量公平",由此而带来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以及城乡之间的人们在接受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时存在差异的"存量公平"问题。因此,我国促进教育公平,应该更加注重促进教育的"存量公平"。实现教育的存量公平,应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帕累托改进"。着眼于教育的存量公平,核心理念应该是"弱势补偿",注重标准化办学并开展合格学校评估。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一句甸带有“必须”的话:你必须做什么,你必须怎么样……其实,我们也许不曾想到,也许不愿深思,用其他词语来代替“必须”——比如“应该”,比如“可以”,会有更好的效果。我认为,“必须、应该、可以”代表了三种教育理念,也恰好形成了教育的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12.
李远仿 《湖南教育》2010,(11):46-46
家访时,常听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都是"两面人",虽然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在家里却经常与家长"较劲",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摔东西,甚至寻死觅活的,真拿他们没办法。我十分理解家长的心情,踌躇满志地发誓要彻底改变这些"两面人"。可是,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我不得不挂起了“免战牌”。现在的孩子究竟在想些什么?他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很长一段时间,我陷入到极度迷惘之中。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指导学生小说阅读题答题技巧训练的教学实践中,会出现"剪不断理还乱"的情况,"套话"正是基于此产生的省时有效的办法。指导学生读懂小说"写什么",解题"需要什么",可用"套话"法解答。  相似文献   

14.
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做"好孩子"的发现者。课改使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再也不能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而应蹲下身子和他们交朋友,充分的尊重信任和鼓励我们的每一个孩子;自己再也不能满堂灌输,而应引导孩子自主探究;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以爱为源",什么是"爱铁成钢"……  相似文献   

15.
数学作为一种科学语言,是人类用于交流的工具。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课题。但教学中经常会存在着种种原因,导致学生不能越过说话过程的"槛",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会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地方院校高等数学学习中“弱势群体”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卿 《考试周刊》2010,(45):62-63
本文作者通过对地方院校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找出了地方院校高等数学学习中"弱势群体"的成因,给出了授课教师在转换"弱势群体"中的几点做法: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实施"赏识教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保持"拾阶而上",巩固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7.
李芝 《辅导员》2011,(22):77-77
大凡看过《水浒》的人们,无不知晓里面的高衙内是何许人也。随着"官二代"、"富二代"的鸠飞鹊起,带着深深历史烙印的新版"高衙内",较之宋版,有过之而无不及。"衙内"现象,再次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摇篮——学校和"手托太阳升起的人们",该做些什么呢?答案是明确的,目标上,着眼于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行为上我想应变变方式,学一下"长征系列火箭",来一个"捆绑"式制置,  相似文献   

18.
曾令斌 《今日教育》2014,(10):65-65
刘铁芳老师是一位充满爱心的父亲,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导师,是一位充满温情的教育学者……作为刘老师曾经的学生,刘老师常对我们说:"要爱这个并不可爱的世界。"我想,用这句话来概括他对教育的热爱最恰切不过了。他始终抱着对教育的"爱",探寻"什么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马琳琳 《考试周刊》2010,(33):193-193
"高中物理难学",这是很多学生,包括不少老师所持有的观点。高中物理真的那么难学吗?倘若你去问一个喜欢物理的学生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就是两个字:"兴趣"。兴趣是个体成长的起点,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旦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等于成功一半了。高中物理教师要想使得学生能够学好这门课.就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20.
搞好农村小学教育必须要注重班级管理,严慈相济,相得益彰——既"严父",也做"慈母",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有一颗爱心,要宽容对待学生的成长,要有一颗"耐心"。讲究方法,发扬民主,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家校配合,共同教育,要"齐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