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网络学习适应性的因素主要涉及学习者个性特点、交互伙伴因素和学习交互因素,由此分析得出建立高效的网络学习的三大必需要素:高度的自主学习、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和灵活高效的交互式学习。自我管理以迎合网络环境下学习者自主学习为特点,是学习者的重要高阶能力之一,是确保远程学习者顺利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和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以自我管理学习机制为基础,依托Blackboard教学平台,建立学习适应问题整合性干预模式,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网络学习适应不良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英语开放式教学的学习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开放式教学学习适应性结构因素包括学习观念、自主学习技能、学习环境、学习心理、教学模式等五个方面;学生对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学习适应性水平一般;女生的适应性稍好于男生,但差异不显著;年级间差异显著,大一学生比大二学生更适应开放式教学;学生在学习适应性各结构层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普及及其学习者比例的扩大,网络自主学习的优势充分体现。学生是否适应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是影响网络自主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借助于目前国内网络英语自主学习成效的一些调查结果,分析大学生网络外语自主学习适应性与有效性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促进学生适应性能力发展,提高网络自主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原理,通过对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适应良好和适应不良的60名大学新生的网络学习记录进行分析,该研究发现适应良好的学生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的运用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影响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策略运用而不是其原有的学业基础,对学习策略的积极运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和学业成绩水平。  相似文献   

5.
网络学习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论文是对注册于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学习者通过问卷调查所进行的实证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网络教育中的学习适应性现状为:存在着学习不适应问题;与身体因素相比,不适应主要表现于心理上;与认知因素相比,非认知因素与学习适应性更相关;引起不适应的主要因素有学习方式的变化、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观念的变化、学习组织结构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6.
一般而言,学习适应性是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是一种与学习环境达成和谐状态的能力,具体而言包括学习环境、学习技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者身心健康等四方面的内容。现有的一些资料和研究表明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存在如下一些不适应状况:一是对学习方式和教学形式的不适应;二是对现有支持服务状况和现有多媒体教材的不适应;三是对学习集体缺失和网上协作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四是对网络教育技术和理念的不适应。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要给学习者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包括学习支持),在网络课程中引入多种有效…  相似文献   

7.
网络课程中的学习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学习适应性是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是一种与学习环境达成和谐状态的能力,具体而言包括学习环境、学习技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者身心健康等四方面的内容。现有的一些资料和研究表明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存在如下一些不适应状况:一是对学习方式和教学形式的不适应;二是对现有支持服务状况和现有多媒体教材的不适应;三是对学习集体缺失和网上协作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教学中,由于学生角色、教学媒体、教学方法、课堂模式等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存在着学习的适应性问题,如不适应学习环境、情感淡化、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等。改善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与学生多交流与沟通,建设精品课件。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全国许多高校试行并得以逐步推广,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适应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文章对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适应性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杨君 《文教资料》2014,(10):191-192
应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趋势。网络环境下开设行业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本文对网络环境下开设行业英语课程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开设行业英语课程必备条件: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良好的师资团队,行业英语课程目标的精准性和内容的准确性,以及教学策略和教学检测。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课程的混元英语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改革的新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功利思想影响着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观念较落后;学生对混元英语教学模式存在心理上的不适应。针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四点建议:改革评估模式;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监控和管理:优化网络教育资源和环境;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和教师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学英语教改的深入,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被推广普及,通过实验揭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其学习管理策略的应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对这种学习模式表现为适应的学生比不适应的学生在管理策略运用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管理策略的运用情况,观察和预测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用问卷与访谈的方式,调查了考生对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的适应状况。结果显示:总体而言,考生能够适应机考。考试各部分按考生的适应程度高低排序为阅读、写作、综合、听力,考生对机考的听力部分呈现不适应。从学习适应性的四个方面来看,考生在观念、态度上接受机考;身心方面能够适应机考,但不能较好地适应考试方式与环境。导致适应不良的原因包括:平时教学与机考脱节,缺乏上机、上网的操作等。为了促进机考的适应性,文章提出了加强听说教学、改革评估模式、增加网络自主学习机会等建议,同时也指出:机考自身的设计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株洲电大远程教育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SPSS 19.0软件对学生自主学习中老师、学风、网络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远程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转变观念,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学风建设对远程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极大影响;网络环境在自主学习中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影响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环境不适应、心理不适应和管理方式不适应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建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体系的措施,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建立新的入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二是多种方式引导新生自主确立人生和学习目标;三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新生的人际交往适应能力;四是通过建立心理预警与咨询体制加强心理适应教育;五是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六是以专业教育为中心促进新生学习适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网络学习已成为大学生必要的学习方式,和传统学习一样难免存在学习适应问题,而且网络学习的适应性涉及的因素更复杂、更新颖.网络学习适应性的强弱不但会影响其大学生学习质量,还会影响其人生发展.以自编问卷为工具,对湖南省四所高校的1200多名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学习适应性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学习适应性处于中下水平,大学生对心身健康、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四个方面的适应状况不良.  相似文献   

17.
黄晓 《中小学电教》2015,(Z1):30-33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自主学习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对有效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调查了大学生利用网络条件进行自主学习的现实状况,并分析了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自主学习资源质量不高、网络平台的评价及反馈系统不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3):93-94
在高职学生中,基于网络环境的外语自主学习模式越来越普及,然而,在这种特殊的新型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效果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旨在分析高职学生在新型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的适应性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教师的反馈对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具有引导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网络英语自主学习时间偏少、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目标不甚明确、网络自主学习的满意率不高等问题;而聊天室、电子邮件等一对一的及时型教师反馈形式比较受学生欢迎,建议型、提醒型、支持型等反馈类型容易被学生接受。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新生适应性与控制感水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测量法,考察了1100名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和控制感水平,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入学3个月时,生活自理的适应状况最好,学习适应和人际适应水平最低;(2)新生适应的所有分量表内容均与控制感存在正相关关系: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与控制感呈强正相关;人际适应性、身心症状、角色适应性与控制感呈中等正相关;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与控制感呈弱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