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的重要基础设施。采用网络调查法,从平台建设、信息资源、平台功能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省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在运营稳定性、服务资源丰富性、服务功能完善性、服务供给平衡性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未来应重点加强平台运营规范化、资源整合、平台功能完善、区域合作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及"互联网+"行动计划。为了解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情况,通过文献调查和网络调研的方式,收集国内现已建成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相关信息,对各数字平台的基本功能和特色进行内容分析,以窥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发展概貌,探讨当前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对于为公众提供均等化服务的促进作用,并对现有的平台建设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利用覆盖全国的网络化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数字化的信息、文献、知识等数字文化服务的公共文化工程。几年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依托现代传播技术,积极服务大局、融入社会、服务群众,不断加强资源建设和服务网点建设,不断推出特色专题服务,  相似文献   

4.
文化共享工程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工程网络体系,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共建共享的一项创新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对改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到2010年,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数字资源总量可望达到100TB,提供不少于5万种的电子图书,采集制作不少于14000场/个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影视节目等视频资源,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以新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为研究主题,总结公共档案馆传统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公共档案馆新型信息服务建设的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6.
唐义 《图书与情报》2014,(1):111-116
信息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纷纷构建数字化馆藏,通过网络为社会公众提供数字文化服务。这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立的网络虚拟文化信息服务系统就是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该系统生态主体是公共数字文化信息人,包括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产者、组织与传递者、消费者、监管者;该系统生态因子包括公共数字文化信息本体、信息技术、信息制度以及信息时空。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这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7.
构建公共档案馆和公共图书馆一体化管理模式,就是通过整合利用内(档案信息)外(图书、情报)部文献资源,向公众提供更多的公共信息产品以及各类公共数据库资源.本文以天津开发区为例,探讨如何整合区域信息资源,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8.
王文 《图书馆学刊》2014,(11):12-14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通过向人民群众提供学习、文化休闲和娱乐、资料与信息查询、知识普及等服务,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公共图书馆职能为切入点就如何抓住机遇,在发挥职能的同时推进自身建设进行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免费开放环境下,县级图书馆应转变服务观念,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技能,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及农家书屋等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
今年,湖北省分中心按照省共享工程工作计划和湖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会议的精神,以“抓好试点县建设,打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为中心,推进共享工程,在服务网络建设、特色资源建设、基层服务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创新理念福建省公共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以各级档案馆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为对象,以建设区域性、分布式、规范化、超市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体系为重点,以推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为目的,充分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成果,建立适应信息化条件的档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各级档案馆提供一套实用性很强的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2.
学科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助力学科发展,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重要表现。文章利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研法研究分析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现状,结果表明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平台存在重视程度不足、需求反馈滞后、服务覆盖范围不全面和数据管理不规范的现状。文章以重庆大学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平台为例,构建平台化服务体系,通过打造具有针对性的学科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文献、咨询、培训、竞争情报等知识服务,满足科学研究、科研管理和发展规划等决策参考需求。以此创新学科信息服务模式,提升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质量,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支持“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外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模式及经验借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我国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模式及现状,分析国外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三种模式,列举每个模式下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概况,总结国外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为我国科技平台建设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引入价值共创理论,明晰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资源整合、多主体间的信息交互及协同创新,为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新视角。文章以“演化过程-机制提炼-建设路径”为逻辑主线,从平台试点创新、复制推广及拓展提升3个发展阶段探讨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演化过程,从“动机-功能-行为”组配视角提炼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机制,提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路径,推动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的一站式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月14日颁布的档案"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工程项目,打造’一站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加快数字档案馆及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建设,完成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对电子档案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因此,贯彻这一目标任务,通过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在高校乃至全社会范围内充分共享利用,成为当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图书馆的主要职责和工作之一。在公共图书馆建立基于Web2.0技术的精准扶贫数字文化、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贫困地区的人口提供多样的文化、科技信息服务,提高其文化水平并掌握丰富的科学技能,进而推动贫困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这是致力于公共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转型和升级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7.
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体系进行了探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新形势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目标,在于依托覆盖全国的网络传输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先进文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积极进行建设,效果十分显著,而且基层文化服务有所改善,城乡鸿沟逐步缩小。但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也存在着问题:一是经费与投资政策不够完善,二是缺乏健全的考核评估制度,三是缺乏高层次人才。要从技术、管理、考核评估等方面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体系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全面支持用户参与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发挥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能的内在要求。以用户参与为视角的服务研究能为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带来新发现,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 通过网络调查,构建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中用户多元角色参与的分析框架,揭示其支持用户参与的服务现状;选择服务平台并制定用户参与任务,采用用户测试和半参与式观察的方法记录和分析用户完成参与任务的过程,最后进行各类问题的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结论] 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支持用户参与的服务功能不完善,存在较多易用性和可用性方面的问题,可从顶层设计、服务功能和用户体验3方面予以优化。  相似文献   

19.
傅红雁 《档案时空》2011,(12):3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摆上了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成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不仅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优势在于档案馆拥有浩如烟海的档案信息资源,这些信息横连百业,纵贯古今,具有原始性、系...  相似文献   

20.
作为县级支中心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正安县图书馆要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载体,助推县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资源整合,达到共建共享,更大限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