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积极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及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主要内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动手即动脑,让数学思考在操作中被激活。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在操作中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以此来启发数学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是凭空、无助的,而是在"做数学"。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新知,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引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知数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体验数学价值,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路径;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数学操作活动,看似热热闹  相似文献   

4.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住数学的本质,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教师可以从运用对比性题目、借助图示解题、通过动手操作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实践和观察,利用感官去感知外部世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清晰的表象,可以为概括知识的学习活动提供素材,也是进行知识的抽象学习活动的依托和支柱。因此,在数学…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使其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牢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充分利用学具,让每个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基础知识,训练技巧的同时,应正确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的翅膀,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思维活动中逐步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要做到:1、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提供思维的条件.3、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祖阳 《小学生》2013,(2):20-20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应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能通过自己努力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取知识,正确采用学习用具,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效率,使每一位学生在主体参与中学会学习。那么,如何在课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活动积累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积累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素养。要帮助学生学会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实验与操作。通过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求实的科学态度。然而,在教学中进行实验时,我们往往顾此失彼,效果差强人意。在借助实验进行  相似文献   

11.
韦肖燕 《广西教育》2010,(31):57-58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比较注重创设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从直观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发展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数学,其本质就是做数学.没有做,学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教学实例,阐明了动手操作活动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出课堂动手操作活动必须遵循目的性、适时、适度和有序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体验、感悟、提升思维,促进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改以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正在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但是我也发现:很多动手操作只是流于形式,很少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数学发展。因此,如何让操作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知识记忆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熟悉的事物,进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最终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新思维的发展都可以得到提高,将学生的学习状态由学会某一课程转化为会学某一类课程,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5.
动手操作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能让学生经历操作的过程,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感受数学的魅力。研究者以“数学广角——搭配”一课的教学为例,提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统领课堂,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数学学习;设计适切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方法;让动手操作贯穿课堂,可以促成学生的智慧交融。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活动和生活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通过折纸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折痕所形成的角边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折纸操作与数学内容的联系,可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3].笔者发现,折纸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从而发展智力;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制作、剪、折、画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8.
黎敏 《教育教学论坛》2014,(40):101-102
数学课堂教学多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观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就能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内在发展。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1,(38):96-97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操作,将数学语言和思维有效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增长智慧,提高素质。不仅如此,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动手操作是学生理解概念、发现规律、理清关系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平台,加强学生的直观体验。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动手操作在他们的数学学习中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中,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别怕耽搁了学生的时间,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