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科学做好小幼衔接对儿童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使儿童的发展更具连续性和连贯性,在衔接过程中,应建立小幼联合教研制度,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科学指引儿童入学准备及入学适应教育评价方向,举多方之力、整多面资源为小幼科学衔接工作赋能助力。文章对小幼联合教研的内涵、现状以及当前小幼衔接的困境进行阐述,思考破解小幼衔接困境的出路,以期为做好小幼衔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从儿童立场出发,基于对幼小衔接真问题的探究,通过研读相关政策、开展跟岗体验,梳理出幼小衔接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学校以课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为重要载体,通过开设参观体验课程、入学准备课程、角色适应课程等,推进幼小衔接的科学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余璐  王晓枝 《四川教育》2023,(18):30-31
幼小衔接应当着力于缓解儿童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过程中的不适应问题,让儿童拥有适应变化的能力,推动儿童身心健康、良好发展。为此,成都市锦江区银杏小学调整一年级课程教学及管理方式,将一年级上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从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三方面入手,建立幼小衔接“1+3+N”模式,在多方发力、多措并举中积极推进幼小有效科学衔接,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202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幼小衔接时期界定为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到大班,帮助儿童从幼儿园平稳过渡到小学,在整个幼儿教育阶段进行贯穿。在这个时期,应当关注儿童学业语言的发展和教育。学业语言是国际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对儿童阅读能力发展、整体学习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将厘清在幼小衔接时期如何以全面而科学的学业语言观及其发展与教育观,整合多学科多途径形成关于提升儿童学业语言能力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数量关系是幼小衔接阶段儿童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对儿童数感发展至关重要。了解儿童的认识是优化数量关系幼小衔接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学前儿童对量和数的经验之间缺乏联系,但能用操作解决具体问题;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认识重在建立量与数的联系,基于量或量的关系理解数或数之间的关系等。优化幼小衔接教学应基于儿童水平及其差异,注重建立数、量和关系间的联系,引导儿童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强化教学设计突破学习难点。  相似文献   

6.
林香妹 《新教师》2023,(2):63-64
<正>“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阶段的转换,意味着儿童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向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方式的过渡,它关系着儿童的社会适应和一生的发展。因此,幼小衔接一直受到各界广泛关注。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将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做好幼小衔接作为首要任务,明确要积极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衔接,  相似文献   

7.
周雪  肖雅兰 《四川教育》2023,(18):24-25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连接,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幼小衔接中,教师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幼儿在情感、环境、习惯、师生关系等方面的过渡与适应。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开设幼小衔接课程“盐途四季”,推动幼小间科学衔接、自然过渡、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8.
幼小衔接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关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为推动乡镇幼儿园与小学实现双向科学衔接,研究者从幼儿园、小学、家园合作及园校合作等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乡镇幼儿园与小学实现双向科学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田红 《江苏教育》2022,(18):52-55
南京市玄武区近年来聚焦一年级综合素养测评研究,依据《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设计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综合评价方式,以此撬动入学适应阶段育人方式的转变,构筑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努力让幼小衔接教育更为自然适切。  相似文献   

10.
曹玉兰 《动漫界》2022,(20):15-16
幼小衔接是儿童生命早期必然经历的一次重大转变,对儿童未来的兴趣、发展和成就等方面会造成持续很长时间的影响.为了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不少幼儿园及家长简单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让孩子提前学习知识、养成技能".其实不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衔接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论证式教学进行初高中课堂教学衔接,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建构概念后上升为生命观念。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为例,说明开展初高中生物学衔接教学过程中,选择可延伸的整体化情境,创设初高中生物学衔接境脉,聚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构筑初高中生物学论证证据链,开展基于证据的科学循证活动,实现初高中衔接教学思维进阶,聚焦核心问题设计,回归初高中生物学学科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学科教学是小学入学适应期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如何利用好这个阵地,发挥其在“小幼衔接”阶段的关键作用,是学校、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提出小学入学适应期教学设计“五步模型”,以期为教师开展适应期教学设计提供一条可供参考的路径,引领教师在教学设计各环节有意识、有方法地进行学科衔接,从而帮助儿童顺利渡过适应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吴卓  郭媛媛 《江苏教育》2022,(74):51-53
儿童初入小学,需从身心适应、学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四个维度进行适应性系统构建。南京市逸仙小学设计了主题式入学适应周课程,以儿童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以综合性主题活动实现多学科融合,以多元主体与多种方式进行评价,科学引领幼小衔接,促进儿童在学习能力、社会性、心理与身体等方面全方位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低段儿童正处于幼小衔接的适应阶段,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点.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能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对提升低段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初高中课程标准的共性和差异性谈起,结合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从发展教师思维、提高教学能力、做好知识衔接、抓好学法衔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五个方面搞好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版课标要求“注重幼小衔接……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课程“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即“三化”)契合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然而,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幼小衔接中还需厘清“三化”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教学中不能只为简单迎合儿童的喜好,而要帮助他们学习进阶,促进思维发展才是衔接的关键。因而,要把课程设计中的“三化”与核心素养无缝对接,共生共融。  相似文献   

17.
<正>《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坚持儿童为本”,关注整体、把握重点,尊重规律,全面准备。对3—6岁幼儿,尤其是进入大班的幼儿,更要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方面的准备。在探索幼小衔接策略的过程中,我们不仅研究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还认真学习了《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发现科学的双向衔接必须以儿童为本,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幼小科学衔接问题亟待改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思想,有助于进一步看清问题所在,发现幼小衔接过程中认识主体被置换、认识过程被省略、认识阶段被忽视等问题,从而把握幼儿的认识“何以发生”及“何以可能”的问题。幼小科学衔接须做到真正以儿童为中心,深刻理解幼儿才是真正认识主体。尊重儿童认识发展的规律,并且重视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支持幼儿建构自己的认识,从而促进他们获得智慧、美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持续进步。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小学教育在幼小衔接中存在的儿童立场不突出、课程实施不科学、支持系统不健全等问题,北京市朝阳区提出小学入学适应期学科教学转型思路,从结构重组、教学融入、标准赋能、个性支持、机制保障五个方面全面促进转型,同时充分发挥区域教研的力量,促进“幼小衔接”逐渐向“小幼衔接”深化,积极推进构建“小幼衔接”新生态。  相似文献   

20.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在知识内容、科学方法、思维方式上有密切的联系。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必须做好衔接,学校要进行设计:采用小学、初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联合教研组,完善学校教研活动;精心打磨课堂教学,做好知识与方法的衔接;充分利用学校科学社团活动做好衔接,使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教学工作开展得平顺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