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教育》2007,(1):F0002-F0002
踏入青春,走向辉煌。“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活动已走过了18个年头。2006年12月24日,江苏省2006“教海探航·广菱杯”征文颁奖暨名特优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在扬州市广陵区位开帷幕。  相似文献   

2.
细细分析教海探航获奖征文,不难发现两大特征: 行动与反思。一、教海“探航”——行动说明一切。“探航”是一个过程。正因为追求真实性,追求“探索精神”,追求真正的科学研究价值,所以,教海探航征文应该是“做”出来的,而不是为写而写出来的。翻阅2004年和2005年的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坚持了15年的约会! 15年来,每当金风吹过之后,江苏小学界的部分精英便会听从“教海探航”的召唤,来到不同的地点相聚。 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 2003年11月20——23日,由《江苏教育》主办的“教海探航”第15次颁奖活动,在无锡市南长区隆重举行。 为了记录这次活动,笔者第一次自始至终参加了“南长杯·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暨名特优教师教学研讨活动。 尽管此前对于该项活动的内容甚至细节都有了足够多的了解,然而“百闻不如一见”,在南长的所有日子,在与代表们朝夕相处的4天4夜中,依然有太多的东西,令我深深地感动……  相似文献   

4.
穿过两旁鲜花盛开、垂柳依依的水泥大道,80位“教海探航”征文活动的获奖教师代表来到了美丽洁净的江城吴江市松陵镇,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庆祝“教海探航”征文活动十周年暨’98“垂虹杯·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为这座秀色迷人的江南水乡小城又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 (一) 熟悉和参与过“教海探航”征文活动的人都知道,“教海探航”之轮是1989年扬帆启程的,至今已航行十载,曾经在吴县东山、宜兴、泗洪、泰  相似文献   

5.
柳杭 《江苏教育》2014,(1):F0002-F0002
2013年10月24日至27日,江苏省“星海杯·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暨首届“苏派”教学国际研讨会在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隆重举行: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洪流出席颁奖活动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相似文献   

6.
寻根课堂     
许多代表在参加“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活动之后,还给我们寄来了他们的感受。在此编发的一些片断,展现了几篇获奖论文的不平凡“身世”,也为我们的读者了解和感受“教海探航”提供了别样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蒋康华 《江苏教育》2008,(14):21-22
20年来,“教海探航”活动在我省广大小学青年教师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本人有幸多次应邀担任征文评选活动的评委。亲眼见证了“教海探航”和教学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一路同行的历程,一篇篇优秀获奖征文,犹如一个个理性思考和实践智慧的结晶,每次参加评审、阅读文稿,如同经受一次次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洗礼。  相似文献   

8.
陈家梅 《江苏教育》2007,(24):45-47
江苏省第19届“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活动期间,我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徐斌老师的示范教学“9加几”,受益良多。现撷取几个精彩片断进行赏析,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乔新 《江苏教育》2008,(14):34-34
本人从踏上“探航”之路起到现在,先后有两次离开教育战线到其他部门的机会和一次离开基层学校到教育局机关工作的机会。可以说,每次都是“教海探航”惹的“祸”,每次又都是“教海探航”把我从游想遐思中“拉”了回来。我常常扪心自问:本人潜滋暗长的“专业思想”缘何而生?挥之不去的“教育情结”从何而来?思来想去,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还得归因于“教海探航”。  相似文献   

10.
初冬的连云港,秋菊怒放,硕果飘香。’97“花果山杯·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教海探航”征文及颁奖,一年一度,今年是第九届。与往年相比,规模更加宏大。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参与征文的青年教师和青年管理工作者有2万余人,经各地筛选后送到《江苏教育》编辑部的应征稿件达4000余篇,最终获奖者为195名。而有幸参加颁奖大会的只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1.
《江苏教育》2008,(14):41-42
鲁庆光,一位来自江苏淮安涟水高沟镇中心小学的青年教师。是首位自费参加“教海探航”颁奖活动的“个体户”。为此,他花费了超过一个月的工资。“在我们那个地方,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名教师指导,所以我无论如何都要来‘教海探航’”。他说。他来“教海探航”还有一个目的,希望能见到张齐华、夏青峰、贲有林等同辈的数学教师。就为了这样一个朴素的愿望.他请了假,调了课,从银行取出了存款冒雨南下。颁奖会快结束时,他身上只剩下50元……  相似文献   

12.
蒋保华 《江苏教育》2014,(11):38-38
10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第26届“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暨苏派与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淮安市实验小学隆重举行。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洪流、省教科院副院长王国强、省教育学会会长杨九俊、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张新洲等出席颁奖活动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来自江苏以及省外的近2000名中小学教师现场观摩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13.
王伟 《江苏教育》2008,(14):5-6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纪念的时候.因为“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已历经20个年头了。1988年底的一天,在南京市上海路207号(江苏教育报刊社原址)的一间办公室里。马以钊、许元新、华耀国等几位编辑部同志,为了发现优秀作者,找寻优质稿件,正在商讨和策划举行“我与教改”征文活动(“教海探航”征文竞赛的前身,自1992年起正式以“教海探航”命名)。并从一开始就给这项活动定了基本的原则——面向青年教师,不收参赛费用,评选公平公正。谁也不曾预想到,当时看似简单的论文评选,却在以后的20年中影响了如此众多的教师.进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江苏的小学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江苏教育》2008,(14):42-42
2005年,我们在目前访问流量最大的中文教育网站“教育在线”上,为颁奖活动专辟了“教海探航”活动帖子。活动的图片、会议的进展情况,甚至讲座和上课的实录都在第一时间由专人整理出来挂上去,以这种形式,“教海探航”第一次实现了网络“直播”!  相似文献   

15.
背景提示 薛法根,1968年10月生于江苏吴江;1988年无锡师范大专毕业分配到吴江市第二实验小学(现名为盛泽实验小学)任教至今。先后参与“视听训练”、“课内素描作文,课外循环日记”、“落实语言训练,优化课堂教学”、“顺应儿童言语心理,构建作文训练序列”和“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等实验研究;1991年开始参加《江苏教育》主办的“教海探航”征文活动,多次获得一等奖;1993年开始在“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活动中进行观摩和示范教学,崭露头角;《江苏教育》在“教坛新秀”、“呼唤名家”和“独家策划”等栏目分别对他进行了报道;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次年被评为江苏省名教师,2002年获“全国模范教师”提名,成为江苏“新生代”教师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6.
苏派教学究竟做了什么?这种追问跟“苏派教学究竟存不存在”一样显得紧急而迫切,也许“苏派教学”迄今没有浮现出清晰的轮廓、共同的教学主张、趋近的教学价值,但当我们梳理百年江苏教育史,看百年教育生态之中,大家迭出,名师泉涌,人才荟萃,呈现出精彩纷呈的精神群落。正是这一个个充满激情、个性互异而又志趣相投的群体不断碰撞出新的教育智慧.在自觉而不刻意、自然而不生硬的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主张、教育理解以及教学策略选择,使苏派教学正以其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成为一个流派符号凸显出“苏派教学”的宏大视野和微观景致。  相似文献   

17.
王昱 《江苏教育》2001,(1):16-18
2000年11月18日,苏北水乡建湖热闹非凡。由江苏教育报刊社主办、建湖县教育局和建湖县实验小学承办的’2000“森达杯·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在建湖县实验小学隆重召开。时逢初冬时节,建湖实小却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只见花团锦簇、彩旗飘舞,一派节日盛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大幅彩标更增添了喜庆的色彩。那一阵阵激动人心的鼓号声,那一张张亲切的笑脸,迎来了全省各地获奖教师的代表。 每年一次的“教海探航”征文及颁奖活动,自苏州东山“启航”到苏北水乡建湖“泊岸”,已  相似文献   

18.
苏派教学就是以江苏地域为主要划分界限,具有地区特色的教学方法的统称。苏派教学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真正提出苏派教学的不到10年的光景。在这短短的几年来,产生了一大批苏派教学大师,苏派教学思想——生本教育、创新教育、情感教育、发展为本等的理念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实践,这些思想和理念与新课改密切相关。文章论述课改形势下对苏派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正>“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是由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发文、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面向全省中小学、职业教育、早期教育、特殊教育教师的一项公益性专业论文竞赛活动。自1989年至今,“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33届,成为全省教育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教师专业发展品牌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是由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发文、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面向全省中小学、职业教育、早期教育、特殊教育教师的一项公益性专业论文竞赛活动。自1989年至今,“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33届,成为全省教育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教师专业发展品牌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