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的“学思结合”思想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改革要反思传统教学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语文对祖国语言的学习和文化传承的本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割断历史,拒绝继承.孔子重学重思,主张学中有思、以思促学,不仅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思考,积极质疑.孔子的"学思结合"的思想对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孔子学习心理思想的现代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过程包括学、思、习、行四个阶段,并且是一个积累与贯通相结合的过程。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涵括了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基本内容,提出学习贯穿于人的一生、学习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思想、学习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对象全民化的主张。孔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条件,主要包括立志有恒、好学乐学、谦虚好问、老实求知和独立学习等。  相似文献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认识到了"学"与"思"之间的辩证关系,主张发挥"学""思"的互补优势.当前中国的英语教育明显走入了误区,"学"与"思"的分离成为当前中国英语教育最大的问题,引起了各界人士深深的忧虑.而构建学思结合的英语教育价值体系就是对当前英语教育问题开出的"良方".  相似文献   

4.
历来有人认为孔子在知识的来源问题上是坚持"生而知之"与"学而知之"的"二元论"者,这是对孔子"学而知之"思想的一种误解。实际上,孔子的"生而知之"、"学而知之"等划分是讲人的智力类型和认识能力的先天差异,并不是讲认识、知识的来源问题。孔子认为人类知识来源于对"经验"的学习,其主要途径是"学"与"思",在学、思结合的基础上,孔子还重视"行"对一个人的"学"具有重要作用。孔子关于知识的来源可概括为"学而知之",这一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有效提问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生生互动最经常的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人本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注重公平;在教育内容上,培养才能与完善人格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学思结合;在师生关系上,关爱学生、平等和谐。孔子的人本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仁学主张,具有人本哲学的性质。这对解决当今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学习"、"学"与"习"的理解 如何理解学习的本意?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解可能最具代表性。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习"就是复习、练习、诵习、温习。将"习"理解为"学"的观点错解了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讲"学、思、行"统一。这种错解影响极为深远,固化了自孔子以后的人  相似文献   

8.
孔子主张四教:文、行、忠、信,重视"信"的价值,将其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信"在《论语》中共出现了38次,通过对《论语》文本的认真研读与分析,将孔子"信"之内涵概括为:与人为信、取信于民、以义取信、以学促信。在个体生活领域,孔子主张将与人为信作为调节无血缘关系的、身份大体平等的"朋友之交"的原则和依据;在政治领域,孔子首先要求统治者具备"信"德,取信于民,并教民以信;但孔子倡导的"信"是相对的、可变的,即要以义取信,点名了"信"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孔子进一步指出,个体必须通过"学"才能做到"以义取信",即主张以学促信。  相似文献   

9.
"问思学堂"是以"问思"教学思想和学习方式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建构,既是孔子思想传承的深化研究,也是当代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文化的校本探索。"问思课堂"旨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孔子教育思想,结合当代小学教学文化转型,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春秋末期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其大半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主张。《论语》中的孔子论学,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探讨孔子论学,将对我们的学习活动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一、学习方法论。学习是否得法,是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孔子对学习方法的论述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一)学思关系论。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卫灵公》中也有孔子提出的关于学与思关系的见解:“我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关于学与思的论述表明,学与思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1.
孟子和荀子都尊崇孔子,二者都从孔子那里寻找知识和道德资源,并根据不同的理解形成各自的教学思想和观点。二者的分歧源自前者尊"德"而后者主"知",首先表现为人性论的不同解释,然后由人性论的不同解释演绎出二者不同的教学主张。孟子假设人性"善",主张"明心论",较注重德性修养,重视"思"、"行"和"自然之教";荀子假设人性"恶",主张"博学论",较注重知识学习,重视"学"、"知"和"人为之教"。  相似文献   

12.
孔子谈学习方法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学、思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光学习而不积极思维,就会迷而不知所向;  相似文献   

13.
罗启勇 《考试周刊》2009,(19):73-74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孔子就曾提出“学思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学、问、思、辨、行,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和教学过程。在当代教学中,启发式教学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儒家君子文化由孔子立基,孟、荀各自深化发展。如果先抛开孔孟之间不谈,专就孔荀之间而言,孔子、荀子的君子思想既有共通之处,又存在明显差异。如果聚焦于"学"论视域下来看,两者的共通之处主要表现在:在君子养成上,都重视"学"的作用;在学习内容上,都注重对"六经"的学习;在学习方法上,都强调知行合一和仿效贤者。两者的差异之处主要表现在:在学习目标上,孔子认为圣人很难达到,"学为君子斯可矣",而荀子则认为"圣可积而至",主张君子要学为圣人;在学习内容上,孔子主张"博学于文",而荀子则主张"学至乎礼而止";在学习方法上,孔子重视君子"为仁由己"的内在自觉,而荀子则强调君子要外求于礼义师法的规范和引导。从"学"论视域来看,孔、荀荀子思想的异同大体如此。它们之间的这种异同,既反映了孔、荀之间儒家君子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也表现了孔、荀对儒家君子文化确立的奠基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和主张:学习要有实事求是、谦逊的态度和好学乐学的精神,要有温故知新、学思结合、持之以恒、不耻下问的学习方法。孔子论述的学习之道,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继承的思想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闫振联 《教师》2011,(2):108-108
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和主张:学习要有实事求是、谦逊的态度和好学乐学的精神,要有温故知新、学思结合、持之以恒、不耻下问的学习方法。孔子论述的学习之道,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继承的思想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姜娜 《黑河教育》2014,(12):60-60
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与孔子的"学思行结合"的教育思想有共通之处,也与新时期课程标准的理念一致。新课改背景下,研究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这个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学生如何学?老师如何教?如何最优化这个过程?如何让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是教育界永不止息的探讨,也是教育最关注的问题,当然,还是实现教育目标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孔子在他的教育言论中说过这样一些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弗学,何以行。"根据这些话,很显然,孔子是把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9.
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探究式教学的由来和发展 在我国古代,孔子主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里的“好学”就是指学生自主求知,不要等着让老师给你传授。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揭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这里的“学”实际就是接受学习(读书或听讲),“思”即自主思索,实际就是探究学习。韩愈的“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都是在强调不能盲目接受,要善于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20.
邱迪 《文教资料》2013,(10):96-97,102
《论语》是我国古代教育经典,它凝聚着孔子的教育理念。"万世师表"孔夫子将深刻的自省意识自觉贯穿在"身教"过程中,他启示后人,一个具有自省意识的教师应该从学、思、行三方面要求自己,同时实现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