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几个“周公”,时间延续近350年.文章认为“周公”是西周时世卿世禄制下周王室卿士的一个封号,以姬旦始封“太王所居”之地而得名,其后由姬旦后人中为周王室卿士者所世袭.姬旦后人不再世袭“周公”封爵当是在东周考王时期,以“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为结束之标志.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以孔子的思想为主要代表。孔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对中国教育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所谓“半部《论语》知天下”,儒家贤哲的先圣与睿智,已深深根植于中华土壤,哺育了我们民族的心灵。可以这样说,一部中国古代的教育史基本上就是一部儒  相似文献   

3.
高焕祥在《齐鲁学刊》93年第一期撰文说,司马迁在《史记》中撰《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孟子荀卿列传》和《儒林列传》,比较系统地记载了自孔子至西汉中叶儒学兴废与发展的概况,实际构成了一部最早的儒学史。司马迁为儒学者立系列传记,共载儒林人物130多人,详述约40人,关键人物悉在其内;儒学史的兴衰发展脉络及学术传承关系亦较清楚;对不同时期儒学思想特点的把握与总结能中肯綮,谓之“儒  相似文献   

4.
“儒”的本义就是有知识有才艺的人。有知识有才艺的人到底学习什么呢?在孔子之前,能接受到教育的人是贵族子弟,他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在《史记》的《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孟子荀卿列传》和《儒林列传》等几个篇章中,系统记载了春秋战国、秦汉之际以至西汉前期儒学的兴废与发展状况,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儒学史。它可分为三个时期:春秋战国时的儒学,其代表人物为孔子、孔子弟子及孟子、荀子;秦汉之际的儒学,此时六艺湮没;汉代儒学,其代表人物为诸学者及学官。纵观整个儒学史,司马迁的写作始终围绕着两个重点:一、儒学与六艺的关系;二、儒学在各个时代的不同遭遇。  相似文献   

6.
薛吉辰 《语文知识》2004,(12):15-16
楷模人们常把榜样、模范称为“楷模”。“楷模”原是两种树木——楷树和模树,相传楷树最早生长在孔子的墓旁,模树最早生长在周公的墓旁。后来人们以树喻人,称榜样、模范为“楷模”。  相似文献   

7.
周公姬旦是西周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曾制礼作乐,是我国传统礼教的创始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圣人。他又多才多艺,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是周代文学的奠基人,是《诗经》最初始的编纂者。说周公是《诗经》最初始的编纂者,首先因为周公写作了《诗经》里最初始的诗篇。“《雅》、《颂》之作,实皆在成平之世”“’。《大雅·文平》是周人自叙开国史诗之一,无疑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吕氏春秋·古乐篇》云:‘”周文干处歧,诸侯去殷三淫,而翼文下,散宜生日:‘段可伐也’,文王弗讲、周公旦乃作诗曰:“文正在上,放昭于天。周虽旧邦…  相似文献   

8.
①钻龟、祝著:古代的两种迷信活动,钻龟甲看其裂纹以卜凶吉,占著草以卜祸福。②“试玉”甸:《淮南子·傲真训》记载,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③周公:周武王弟姬旦。武王死,其子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其弟管、蔡、霍等造谣说周公要篡位,周公避于鲁,不问政事。后成王悔悟,迎还周公..管、蔡惧而叛乱,成王命周公出征平定。④“王莽”句:西汉末年,王莽把持朝政,伪装谦恭,收买人心,后篡汉自立。  相似文献   

9.
黄老与老庄都是指道家。 从先秦时期直到西汉初年,儒、道两家在政治上、学术上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世之学老子者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儒家最崇尚尧舜之道。孔子说“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孟子则从尧、舜、皋陶,搞“英雄排座次”,一直排到孔子。为了压倒儒家,“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道统”的名词始于朱熹,而道统的思想源于韩愈。韩愈《原道》论先王之道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盂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韩愈宣扬先王之道,意在与当时佛教所谓“法统”相对抗。他反对当时三教并尊,企图恢复儒学的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期儒家人格的玄学化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人格理论及实践的角度研究魏晋玄学与儒学的关系 ,认为儒学背景下的玄学发生及演进实质上是儒家人格的玄学化。《论语》中隐者对孔子的批评以及《庄子》对儒学的批判是玄学化之遥远的起点 ,东汉党人的“人格玉碎”是玄学化之文化心理前提 ,以儒道关系为轴心的三次磨合 (正始玄学的道本儒末儒道兼综、竹林玄学的越儒任道、元康玄学的内道外儒 )是玄学化之基本过程 ,圣人、才性、有无、自然名教是玄学化面临之基本课题 ,东晋士人儒玄双修、释道合一的人格实践则为玄学化完成之标志  相似文献   

12.
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使得礼乐文化粲然大备。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是从周公这里汲取的思想资料。周公是儒学的奠基人,制礼作乐是儒学的开山之举,河洛大地是儒学的发源地。相当长的时期内,儒学一直号称"周孔之教"。南宋将《孟子》由子书拉入经书中,到明代才有了十三经的称谓。这样,儒学便被称为"孔孟之道","周孔之教"的称谓反倒掩而不彰了。对于儒学来说,周公起着先导、启发的作用,孟子起着发挥、阐释的作用,周公的作用要比孟子大得多。  相似文献   

13.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在讲述孔子时说:“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后面又接着说:“孔子的学说影响很大,他开创的学派被称为儒家学派。儒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  相似文献   

14.
儒之内涵,当以《说文》"儒,柔也"最为根本,但对其理解,似多有未得其义者。察所谓柔,一应指儒者温文柔和的人格修养特征,二指儒家在政治上主张以礼乐仁义治天下,反对武力霸道。有论者说儒以耶稣比孔子,以犹太教比儒学,立说不可谓不巧妙,但究竟还要从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传统中追寻儒学之根,是即周代的师儒教育制度。儒本为王官职守之一,后流为一种社会职业,至孔子则改造为具有特定社会理想的道义追求群体。为说明儒的的社会角色影响,荀子曾根据儒学标准划分天下王公士庶品类,此为荀子论儒最可注意者。因为儒与中国古代社会之关系究竟如何,此论实有大可玩味者,因为其后的社会历史发展,似在相当程度上印证了荀子之论。  相似文献   

15.
2001年2月24日,在国家图书馆召开“儒教问题学术研讨会”,参加者有40人。下午有30人。许多学者发表各种不同意见,主要有儒学与儒教的区别,研究儒教的意义,宗教与哲学的不同,中西宗教的区别等问题。我认为:1)儒教是有中国特色的宗教,与西方宗教不同:2)宗教的本质是信仰,形式可以有许多差别,信仰流行起来,都带有宗教性,或者可以发展成宗教;3)儒教与儒学融合在一起,人们可以信仰儒教,也可以研究儒学,各取所需;4)纪念孔子生日时,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也搞祭孔活动,说明“学”与“教”并行不悖。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的李尚英向我约稿。  相似文献   

16.
《诗古微》以发明三家《诗》微言大义为宗旨,认为三家《诗》微言大义的核心是四始说,为周公制礼作乐时所制定,遭礼崩乐坏之后,由孔子所最终确定。二南不是以周公、召公为分判,而是周公所定四始说的体现,主文王,以正夫妇之道为义。四始说的实质是儒学传统的夫妇君臣父子的伦常大义,也具有《公羊》学三统循环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一个伦理本位主义者,所以当他创立儒家学派时,便对古代的宗教与礼乐文化传统进行了一次革命性的改造,即将祀神祭祖的宗教礼乐变为施行伦理教化的手段,从而建立起以伦理本位主义为中心内容的儒家礼乐文化传统。孔子尊崇古代文化的传统,也尊重社会普遍的信仰,所以他虽不言“怪、力、乱、神”,却并不否认宗教。因此他所主张的礼乐教化思想实质上即是以传统文化(《诗》、《书》、《礼》、《乐》)为基础,以宗教礼乐为形式,而以伦理教化为内容的人文之学。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是一个精深广博的思想体系,它包容了古代的宗教文化,但并没有让宗教文化代替它。也就  相似文献   

18.
(一) 《说文解字·人部》:“儒:柔也,术士之称。”章太炎说:“儒有三科,关达、类、私之名。达名是儒,儒者术士也”,又说:“是诸名籍道、墨、刑法、阴阳、神仙之伦,旁有杂家所记、列传所录,一谓之儒……故号遍于九能,诸有术者,悉赅之矣。”然而,儒家所谓“儒”却是一个学派的名称,是孔门学者的“类名”,非泛指“术士”。或者说,孔氏之儒是从古代“术士”中分化出来的。所谓“儒”原本是宗教之术士,专司祀天地,祭祖先,理鬼神一类的宗教事务,所以熟悉礼仪舞容,天文占候,以及《诗》,《书》,《礼》,  相似文献   

19.
周公——《诗经》最初始的编纂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公姬旦是西周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曾制礼作乐,是我国传统礼教的创始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圣人。他又多才多艺,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是周代文学的奠基人,是《诗经》最初始的编纂者。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文化分为两大类: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为基础,而东方文化则主要根源于以儒学为主于的中国文化。“儒”之涵义,先儒曾有诠释,而经典式的诠解,当推西汉刘歆之“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会,于道最为高.”孔子是因学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经立了以“仁”为中心的思想体系.“仁者,人也mp,“人者,爱人峋@.对文是“人”,手段是“爱”,目的是“治”.从“仁”出发,通过忠想、正名、礼乐、教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