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对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的价值旨归、目标愿景、培养方式以及评价体系的分析,发现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中还存在招生未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培养主体单一、课程体系封闭、实践环节薄弱以及考核评价未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等问题。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追求卓越的新阶段,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应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生源选拔机制;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构建“校—企—校”协同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复合型课程结构;强化实践培养环节,发挥双导师在培养中的引领作用;构建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行业院校研究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对行业院校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其所面临的困境;结合当今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基于行业院校研究生培养特性,提出了行业院校研究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教学融入、导师日常管理、完善培养体系,为进一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井冈山大学为例,首先阐述了社会工作专硕研究生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然后论述了社会工作专硕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构建,最后分析了社会工作专硕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深入了解全日制职教专硕职业能力的培养现状,采用问卷分析法对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16级、2017级全日制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研究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分别从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研发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四个方面提出问题,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细致分析,探究了当前职教专硕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利与弊,为进一步提高职教专硕职业能力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职教专硕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是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为体现其“职业性”特色,并克服当前职教专硕生源少、前置专业不一致、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的现实困境,北京联合大学探索了将赛证双融合纳入职教专硕培养体系的机制。赛证双融合以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的多元融合特征为逻辑起点,以中职教师教资考为目标要求,以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为建设规范,以教学竞赛为现实途径,尝试构建赛证融合培养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多元主体的交互,最终促进职教专硕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巩固和循环累积。  相似文献   

6.
高师院校在培养职教师资技术性素养存在明显的"短板"。由于其办学的惯性思维,高师院校的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和校内实习基地都无法有效地培养职教师资的技术性素养。高师院校必须积极寻求企业帮助,加快产教结合实训基地建设,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在培养职教师资技术性素养上的不足;以技术为导向,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同时大力建设兼职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7.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于院校培养工作的意见是进行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环境优化的重要抓手。基于两所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调查数据,从大学教育力理论视角出发,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于院校培养的意见和需求。结果发现:第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于院校培养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即专业实习与实践机会不足;专硕与学硕未能做到分类培养;对专业学位重视程度不够;选课、学费以及奖学金制度有待完善。第二,在学科差异上,人文学科对实习实践的诉求更为强烈;理科对分类培养与规章制度的诉求更为强烈;工科对于一视同仁的诉求最低。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境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8.
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新时期,高职院校面临职业素养教育环境的变化、专业实践暴露了学生的职业素养问题等职业素养培养的挑战,对此,文章提出了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育高职生职业理想;构筑职业环境,全面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推进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与社会互动发展等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之一,结合国家"特需项目"环境工程专硕试点项目的实施,在分析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工程实践能力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1234"(一主线、两平台、三阶段、四机制)专硕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并从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双师型导师、保障监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为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文开 《教育评论》2023,(3):115-118
教师数字素养是赋能高职院校内生发展和培养学生数字化思维与能力的关键元素。高职院校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现实需要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院校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可从培养教师提升数字素养的主体意识、创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实践平台、建立教师数字素养的多维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和创新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等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11.
技术实践性知识和教育实践性知识是职教教师专业素养的综合承载体。研究分析了实践性知识建构的两个基本条件——实践与反思,揭示了职教师范生双实践性知识建构遭遇的现实困境及困境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化解职教师范生双实践性知识建构困境的策略:为职技高师院校的发展予以经济和政策上的扶持,以加强完善校内和校外双实训基地建设;培育有职教师范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职教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激发双实践性知识建构的强烈动机;大力发展研究生层次的职教教师教育,构建实践导向的职教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为职教师范生建构双实践性知识提供充裕的时间保障、课程保障以及充分的实践和反思机会。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关键时期,研究生工程素养培养是产业升级人才保障。本文从管科类研究生工程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入手,研究了管科类学生工程素养教育的内涵,进而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分析其推进的难点并给出了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严重缺失,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模糊;职业素养教育理论研究滞后;职业素养教育缺乏系统设计;职业素养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等方面.欲针砭此问题,当务之急是剖析其问题,构建其机制.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建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反思技能至上的高职教育理念,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深化职业素养理论研究;其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建立健全职业素养培养机制;其三,逐步完善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加大职业素养的培养力度,拓宽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其四,强化政校企行协同作用,合力推进职业素养教育,完善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职业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与人才需求结构升级。职教师范生被视为未来职业教育的后备军,加强职教师范生数字素养培育是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略。职教师范生数字素养培育价值理念的立足点可以满足数字经济时代人才需求,可以赋能职教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能助力职教师范生培养迈向高质量。然而,当前职教师范生数字素养培育还存在职教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理念脱嵌,数字素养培育课程体系不健全,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渠道脱耦等实然困境,这制约了职教师范生数字素养培育实效的提升。为此,应明确目标导向,扎实推进教师队伍数字素养提升;突破时空阻隔,拓展数字技术教学空间环境;加强协同育人,建立共同体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等医药院校是培养高层次医疗人才的摇篮。医药信息技术基础作为高等医药院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旨在满足医疗卫生领域对从业人员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需求。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探讨如何应用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模式指导课程教学,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维度、立体化的课程内容体系,以达到推进教学效果,促进复合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农科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生”)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方案与目标定位不匹配、产教融合长效培养机制缺乏、“三农”情怀缺失等问题,浙江农林大学基于科技特派员模式培养农科类专硕生的创新性实践,实现了导师、研究生、产业发展三者需求的统一。该模式通过聚焦一批“三农”技术难题,建设一批创新性实践基地,组建一批科技特派员导学团队,形成一套人才培养方案,厚植一份“三农”情怀,创新了基于科技特派员的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人才长效机制。通过深度分析该模式在浙江农林大学余杭基地的实践成效,发现农科类专硕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发展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该模式也被多所高校借鉴并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所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的大规模调查,主要考察培养怎样的教师、如何培养教师,以及培养情况如何三方面的问题。研究发现,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体现了师范生培养目标,其中学科教育类课程凸显我国教师教学的专业特性;但在教学技能、方法和策略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师范生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还有待提升。要深入推进教师教育的变革,从课程内容和教学上加强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关注师范生与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特质和心理素养;加强学科教育类课程及其学习的政策导向,重视师范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和发展需求;并在系统的教育理论及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基础上,切实推进教师综合社会地位的提升,努力树立中小学教师专业人士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为了不断推进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以大连海事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为例,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改进考核评价标准,积极建设“双师型”队伍,提出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培育实践素养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旨趣。然而,大部分培养院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一直倚重学术性课程,实践课程普遍存在目标模糊、内容零散、实施碎片化、过程性评价和管理缺位等问题。实践素养的生成需要有结构化、统整化的课程任务支持,因而需要对实践课程进行一体化构建。基于课程统整的视角,将现有的“三习一训”实践教学转化为以“学”为中心的过程性课程任务群,通过多主体协作、多资源统整、多场域协同,共同支持实践课程各环节的系统规划与有效运作,进而形成关联的、连续的、统整的、进阶式的多路向实践素养发展通道,助力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臧伟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119-119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本文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过程中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结合现有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尝试给出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参考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