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宜将与“语文素养”密切联系的概念“训练”作为基本理念加以固定。“训练”不等同于“做练习题”,它是介于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之间的教学策略。它包括“训”和“练”两个方面,即“六训”、“五练”,其最高境界是学生自训自练。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手段.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要通过训练得到落实;语文训练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训练,而且是思维、情感等的训练;科学的训练是“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性学习”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基本功。语文教学中的“训练”是指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运用语言文字技能的学习实践活动。教师为学生的“练”而“训”,学生依教师的“训”而“练”,二者缺一不可。在一篇文章里,“训”什么,“练”什么,怎样“训”,怎样“练”,下面就以《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为例,谈谈怎样抓住各段特点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扎实、充分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育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许多语文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加强训练,是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训练的特点有二:一是计划性,二是可操作性。训练的主体有二: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二者的关系一般是师“训”生“练”的关系。当一部分学生能达到“摆脱老师”的境界的时候,还可以实行生“训”生“练”,即一部分学生当了“小老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相似文献   

4.
1.人文。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这一提法,符合母语学习的习得规律和语文能力形成的特点。3.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出可以说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4.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标引进“对话”这一理论,就是要让学生从目前课堂上“被训听”、“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5.自主。“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包括“训”和“练”两个方面 ,“训”是指教师的指导、点化 ,“练”是指学生的操作、练习。“训”以“练”为目的 ,“练”以“训”为前提 ,只“训”不“练” ,其“训”就失去意义 ,结果必然是空中楼阁 ;只“练”不“训” ,其“练”就失去方向 ,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因此 ,为强化语言训练 ,必须坚持训与练的结合。一、以目标导学生去明确成功的课堂教学须有明确、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一篇课文 ,练什么以及练要达到什么要求 ,教师给以指点、加以明确是必要的。但仅此还不够 ,否则 ,在学习目标的明确上 ,学生则会老是被…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语文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训,是教师的事,给学生点拨、开导、启发、解惑;练,是学生的事,训而练,练而训之,训练合一就形成教学。”可见,在语文教学中,练和训同样重要。重训轻练,重练轻训都是不可取的。但是应注意,练不在于多,贵在于“精”与“巧”。因此,对于练习,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讲究实效。尤其在新课改阶段,更要注意练习的形式,既要有传统的文本作业练习,又要有个性化的作业练习。既要考虑如何体现知识转化为技能,又要考虑如何体现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课堂,教师应努力做到巧引善导,精训妙练,使学生不再把作文看作是一件"苦差事"恐惧作文。因此,从三方面入手:带着文本走进练笔;带着生活走进语文;带着学生练与评,改与评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十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练”,如同SRAS和HIN1一样,教师总是“闻风丧胆”,唯恐避之不及。而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一个课程,是一个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语文训练,训练什么?首先,要进行语言理解的训练;其次,要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最后,还要进行表达方法的揣摩训练。只有做到了这些,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须处理好五个关系□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黄亢美一、必须处理好教师的“训”和学生的“练”的关系训练,是由相互依存的训和练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有训就要有练,练又离不开训。在讲读课中要进行讲读,从语文基本功训练的角度去看,这里的讲就是训,读就...  相似文献   

10.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加强语言4de训妹心项小而切实地理解“训练”的内涵。训练,即有训有练。“训”就是教师的示范或讲解,“练”就是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训练,是由相互依存的训和练组成的整体。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常用的方法有:品味欣赏型训练、比较型训练、填充型动I$和迁移型训练。下面浅谈笔者进行比较型训练的体会。比较型训练可分为直接比较、取舍比较和变换比较三种形式。直接比较就是把内容相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或语段进行比较;或者对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进行比较。例…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规定之后的目标规定,从语文课程的目标性质上来说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论语文活动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活动学习是语文课程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它具有实践性、自主性、整合性、人文性等特征。语文活动学习对语文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是培育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语文活动学习的类型丰富。开展语文活动学习要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要把课内活动学习与课外活动学习整合起来,要有意识地对活动加以指导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运用语文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还说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写”的实践是多么重要呀通过学习新标准,我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了大量“写”的实践,学生受益颇深。一、克服教学中只感悟不写的弊端。课堂上,不少教师将引导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而忽略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很少…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点的确定黄桂林阅读课必须准确把握语言训练点,做到“训”之必要,“练”之必需;“训”之有效,“练”之有益。一、突出主线结合点现行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分单元安排读写训练重点,并以“读写例话”总结读写知识,从而构成了中高年...  相似文献   

15.
徐江 《甘肃教育》2010,(7):23-2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以探究发现为手段,以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积累。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有效探究,从而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可以使语言文字的训练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语文教学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呈现 自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已持续近10年。期间,伴随着“语文素养”“语文训练”“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语文学习方式变革”“儿童文学阅读”等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古诗文教学一直受到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正式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提出来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 ,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是广大教师必须弄清的问题。一、它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 ,而不是其它学科性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 ,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 ,让学生学习 ,但它首先应该姓“语”。即 ,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 ,哪门学科 ,采取哪些方式 ,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  相似文献   

19.
章定国 《现代语文》2008,(6):118-12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课程目标,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层级”结构,需要经过长期的积淀、熏陶,而且是一个无止境的不断生成的过程,需要经过学习主体的不断“内化”。而这些仅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应试训练是无法完成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并创造一种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学生处在一种母语学习的氛围中。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多侧面地开发语文资源。语文隐性学习资源的概念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在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有四个方面的全新理念:一是改“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二是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三是强调语文实践。四是主张探究性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育实践提供了一种理性规范。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实际上是语文教育规律的一种论释。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的“工具性”就蕴含了“双基”的教学与训练。语文课程标准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以培养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因此,“双基”仍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那么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创新双基教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