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劳动更多是指体力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正确态度,并通过劳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其劳动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公民精神,充实学生精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自豪感。他认为劳动教育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培养劳动习惯、树立劳动模样、参加集体劳动等。  相似文献   

2.
作为高校学生课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勤工助学活动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的劳动观念教育和劳动技能训练,提高教育质量,解决一部分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促进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改革,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措施。积极引导,加强管理,有助于保证勤工助学活动问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一、勤工助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1.勤工助学活动能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大学生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劳动意识淡薄,通过勤工助学活动,让大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劳…  相似文献   

3.
王信义 《知识文库》2023,(10):186-188
<正>劳动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但仅仅通过开设一门“劳动技术”课就能把学生培养成爱劳动、会劳动、尊重劳动的人了吗?事实未必如此。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平日过的是少爷小姐的生活,便念尽了汗牛充栋的劳动书,也不算是劳动教育。”我们必须找到劳动教育的新支点,做到课内与课外、知识与实践、学习与劳动、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让学生过上劳动的生活,方能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真正发挥它的综合育人价值。为此,我们进行了“二十四项常能”的课程开发。劳动教育需要支点,而与此相关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无疑是最好的支点。  相似文献   

4.
让青少年在劳动教育中锤炼品格、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和树立理想,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应坚持“五育融合”理念,通过挖掘本地教育资源,探索育人路径,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从劳动教育的活动保障、课程资源跨年级整合、专业化师资队伍打造、劳动日常化观念的渗透、家校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等方面,对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德育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深入整合劳动课程资源,拓展联合实践基地,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体悟劳动创造一切、劳动光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校德育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劳动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载体、媒介。劳动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教育进行融合,是实施“大劳动”教育的重要路径。在数学学科中融入劳动教育,要发掘劳动因子,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提升学生的劳动质量,优化学生的劳动品质。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地拓展学生的劳动时空,让学生通过劳动推动自我的学科学习,让学生通过劳动美化自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每周轮流一次打扫教室或者校园卫生,这是一种常见的学生值日形式。作为一种教育平台,值日的初衷绝不仅是让学生通过劳动来让整个校园变得多么整洁,而是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热情的同时,完成自理能力、责任意识、协作意识、自律意识等的养成教育。毋庸置疑,值日在学生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劳动习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劳动档案,引导主动劳动”“树立劳动榜样,激励争先劳动”“加强劳动实践,拓展生活劳动”“提升劳动品质,造就光荣劳动”等策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8.
王娟 《继续教育研究》2023,(10):103-107
在新时代,我国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劳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高校应坚持以劳模精神引领劳动教育实践创新,把劳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通过劳动锻炼成长成才。将劳模精神引领当代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创新的必然性联系起来,对劳模精神引领当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进行了剖析,并对以劳模精神引领的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创新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但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社会和家庭要共同努力,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内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展开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教师应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劳动精神,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10.
小学劳动课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重要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我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方法,尝试优化教学过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其主要过程是:一、感知教材.培养兴趣在劳动课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认真地阅读,去感知教材,从明理到学知。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体会出劳动是人类创造生活,美化生活的必要条件,劳动课教学…  相似文献   

11.
高中劳技课绝不单纯是教学生学技艺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么,在劳动技术课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要从培养情趣入手。先让学生觉得劳技课有意思,爱参加实践劳动,然后在劳动中逐步养成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并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最终实现其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情趣的过程中,要充分  相似文献   

12.
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劳动意识,形成劳动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要采取有力措施:一要让榜样的力量浸润学生的心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二要让课程赋予力量,提升学生劳动技能;三要让竞争点燃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承担劳动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陈丽 《河北教育》2004,(11):36-36
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劳动实践教育,提倡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最终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劳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学生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贾宪让学生每周轮流一次打扫教室或者校园卫生,这是一种常见的学生值日形式。作为一种教育平台,值日的初衷绝不仅是利用学生的劳动来让整个校园多么整洁,而是通过这个舞台,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热情的同时,相机完成学生自理能力、责任意识、协作意识、自律意识的养成教育。毋庸置疑,"值日"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一种不可偏废的教育内容,更是一种不可偏废的体验形式。  相似文献   

15.
让学生每周轮流一次打扫教室或者校园卫生的"卫生值日",这是一种常见的学生值日形式.作为一种教育平台,值日的初衷决不仅是让学生参加劳动来让整个校园多么整洁,而是通过这个舞台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热情的同时,相机完成自理能力、责任意识、协作意识、自律意识等养成教育.毋庸置疑,"卫生值日"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一种不可偏废的教育内容,更是一种不可偏废的体验形式.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只有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打通学校与社会的隔离,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学校要建构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学校特点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体系,紧紧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在出力流汗中发展自理自立能力;打开由学校、家庭、企业、社会组成的全方位劳动教育时空,提高劳动教育实效,让每个生命都闪光。  相似文献   

17.
让孩子有一双勤劳的手──青岛市四方区劳动教育成效显著刘铁英劳动教育是事关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大事。基于这种认识,我区教育体育委员会强化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使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自我服务能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更新观急,将劳动教育摆上重...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与劳动是一门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与简单劳动常识技能、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课程。因此,学校应该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劳技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教育质量。我认为劳技教育的途径可选  相似文献   

19.
劳动技术课是向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课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可促进学生特长的发挥和发展。在劳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小制作和小发明的活动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要使孩子们能够适应未来,必须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整个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张颖 《教育》2024,(8):38-40
<正>劳动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因具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独特优势,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们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与劳动教育一样,它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此为纽带让劳动教育融入习作教学中,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珠联璧合的效果:一方面,劳动生活能够提供学生习作所急需且必需的经历和体验,帮助学生顺利跨越“缺素材”“没话说”等习作障碍,让学生爱上习作、善于习作、乐于习作;另一方面,规划清晰、意图明确的融合式劳动教育行为,能真正落实劳动教育并实现劳动教育潜在功能,让学生爱上劳动、善于劳动、乐于劳动。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探索,为小学教师提供一套适合小学习作教学的劳动教育渗透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