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周易》是当今时代构建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点或哲学源头,它所蕴含的"中、和、融"文化特质在维系社会稳定与发展方面均起到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实际水平是"概论"课的微观价值基点;"概论"课独特的价值地位是"概论"课的中观价值基点;国际国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现实是"概论"课的宏观价值基点。"概论"课作为理论课,衡量其价值的科学标准最终只能是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3.
我们远未进入所谓的"消费时代"、"消费社会",而是进入了一个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文化经济阶段.在当前,其实并不存在什么纯粹的"文化",纯粹的"消费".经济、生产仍然是第一性的.现在已成为全社会"关键词"的"消费文化"本质上仍是一种经济现象,是文化产业所创造出来的产品和消费形式.在全球化"消费文化"背后实际上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经济和文化双重意义上的殖民化陷阱,这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4.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道德准则,在最大范围、最大程度上体现了以群体主义为基点的中华传统文化及其衍生出的群体指向性价值理念,是中国传统责任价值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了当代公民应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面对新时代青年责任价值取向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有必要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价值导向,引领广大青年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女神降格论在中国神话学界一直居于统治地位。此论调是建立在一系列假命题基础上的。此观点的三大理论前提存在缺陷:将"母系制"完全等同于"母权制",将原始"大母神"作为基点来看待女神的发展演变,只强调男权社会中的男女的对立关系而忽视其统一、平等、依附、转化等其他关系。女神研究的理论前提之所以存在着上述缺陷,主要是因为受到文化单线进化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剑鸣 《历史教学》2006,67(2):5-10
中国学术历来讲究"学以致用",但知识的功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单纯用眼前之用来评判知识的价值.求知可以致用,而一味求用则可能妨碍求知.一般认为,历史具有"资治"、教化、娱乐等多种现实功用,但历史在根本上是构成文化的一种要素,是群体认同的基点,是人们探索生活意义的内在参照.因此,研究历史的首要意义在于推动文化建设,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求知乃"史之本",历史学者应当在"守本"和"务本"的基点上求用,而不能舍本逐末.  相似文献   

7.
云南文化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逐渐成为支柱产业,服务于云南社会、文化、经济各方面的发展。结合当前实际揭示与认识云南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是今后发展的基点,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产业与文化生态、文化产品、区域经济等诸多关系是未来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不可回避的话题,更是开拓空间所在。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有计划的文化变迁活动.十年变革历程表明了课堂文化重建是课程改革内在的价值诉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文化与原有课堂文化之间由于差异性存在而必然产生文化冲突.只有直面文化冲突,才能在这个基点上实现课堂文化重建之目的.灵活的文化适应策略能更好地促使新旧文化整合与生成.新文化的价值与旧文化系统的开放程度是影响文化整合与生成的两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9.
世界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没有社会,文化就不可能存在;反之亦然,没有文化,社会也不可能存在。没有文化,我们便根本不能被称为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人’。我们将失去表达自我的语言,没有意识,我们的思考和推理能力也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可见,存在一个社会群体,就存在属于这个群体的文化。那么,何为文化?作为有别于成人社会的儿童社会或群体,他们也有其独有的文化吗?如果有,那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对课程不同角度的理解为基点,就社会发展、教学实践和师生沟通等方面展开论述,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课程文化进行诠释,阐述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握新课程文化的"意",并由此给教育工作者带来"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著名的美学命题“有意味的形式”,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现代艺术家和评论家对它赞赏有加,但其仍未免有滑向形式主义之嫌。李泽厚先生对它进行“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的改造和完善,虽也可包涵部分文学作品,但要把整个文学涵盖在“有意味”中,似乎并没有做到,还有待进一步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文章写作中,写作意图只是作者对于文章的粗略构想。它可以有一些“先行”的思想,也可以有一些“先行”的材料;但却不能有“先行”的“主题思想”。因为严格意义上的“主题思想”是主客观交融之后的产物。在新闻写作中。“报道思想”是新闻工作者认识到的传播价值观念。它也是一种“写作意图”。作者可以据此有目的、有意识地寻找能够蕴涵某种价值观念的新闻事实,从而提高报道的目的性和效率。但报道思想只是主题思想形成的基础。它只有与新闻事实有机融合。才可以产生新闻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因此,“报道思想”和“写作意图”可以“先行”,“主题思想”却不可“先行”。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proposes a model for determining preservice teachers’ intentions to adopt mobile learning from a motivational perspec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276 preservice teachers and analyzed b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model capable of explaining 87% of the variance in preservice teachers’ intention to adopt mobile learning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is model, preservice teachers’ attitudes and cognitive needs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ir behavioral intention while their affective and social needs do not. 1 1 The fourth sentence of the Abstract has been edited to align it to the Discussion section following the re‐analysis.
Their social needs are influenced by their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needs. In addition, affective needs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ir cognitive needs. Therefore, focusing on mobile learning's practices and their roles in pre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are important to develop effective ICT course contents.  相似文献   

14.
中国慕课数量和规模已居世界第一,进入了质的提升阶段。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是当前慕课研究的重要任务。创新引入体验价值理论,构建了“社会交互—体验价值—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路径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使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发现,一是MOOC社会交互的正向价值进一步被印证;二是功能体验价值、情感体验价值和社会体验机制对持续学习意愿有影响;三是体验价值在社会交互与持续学习意愿的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改善MOOC平台社会交互设计以及提升交互质量和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对西安市9所不同类型高校2010名大学本科毕业班学生调查所得数据,分析了个体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大学生具有较强烈的创业意向;②大学生的创业态度、感知的主观规范、创业自我效能、创业能力和创业经历等个体因素对其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直接或间接影响;③创业阻力这一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直接的消极影响;④与社会环境因素相比,个体因素对学生创业意向的解释力更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激发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的“趣味主义”试图通过“无为而无不为”、“为而不有”的“不有之为”达成的生活艺术化,它以情感本能为基础、以社会责任为前提、以艺术审美为途径、以精神自由为目标,是生命自由的美学表达。  相似文献   

17.
在“五四”文坛上,各种文学流派风起云涌,就实践意义而言,新文学现实主义第一个成形的流派--“乡土文学”兴起的成因比较复杂,其中历史诱因、社会思潮与文化思潮基础、主体条件、观念准备、艺术视景等五个方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天志"、"明鬼"是墨子宗教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些思想是当时社会现实的产物,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根源。当时社会宗教信仰淡漠,社会失治现象层出不穷,赏罚机制严重缺失,致使社会治理出现混乱局面。"天志"、"明鬼"思想就是墨子针对这些社会现象提出的整饬社会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过程—结果”教学研究范式“科学”承诺的再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程-结果”研究范式是在使教育研究“科学化”的努力中产生的。80年代以来日渐衰微,它忽视了教学的意向性、教学内容与教学行为的融合性、教学的情境性等特征,实际上没有实现“科学”的了承诺。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6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数据,文章探讨了家庭、学科和能力因素对大学生毕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家庭经济资本与家庭文化资本对大学生深造意向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双一流"高校学生更受文化资本的影响,而非"双一流"高校学生更受经济资本的影响;第二,毕业意向在学科类型上有显著差异,相对于工科学生,理科和医科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深造;第三,不同毕业意向群体的通用能力分布具有明显的院校特征,在"双一流"高校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强的群体更倾向选择深造,而人际交往能力强的群体更倾向于选择就业,但非"双一流"高校中则无明显差异。文章证实高等教育之后的教育机会分配并非简单的社会再生产逻辑,学科特征与个体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