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宇 《新闻传播》2013,(8):156-157
以新闻叙事学的有关理论为切入点,将中新社在"走转改"背景下开设的"新春见闻"专栏新闻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叙事学"故事"、"话语"、"叙述"三个层次进行探究,分析其新闻报道特色,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宋煜 《东南传播》2012,(12):99-100
作为一种探讨叙事作品内部结构规律以及各要素相互关联的叙事类型,电视新闻解释性报道也可以从叙事学角度进行审视。本文借鉴叙事学故事、话语和意义建构等理论,对电视新闻解释性报道"讲什么"、"怎么讲"和"为什么"进行剖析,从而梳理出电视新闻解释性报道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网络舆论环境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出现了有损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声音,主流话语的建构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东南卫视推出节目《中国正在说》,通过电视话语实践的形式,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正能量,用"中国话语"建构"中国形象"。作为一档成功的电视公开课,《中国正在说》在主流话语建构中采用了科学有效的策略。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正在说》在主题、故事、"展示"以及可靠叙事者的塑造上,都为我国主流话语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借鉴与现实参考。此外,从内容上来看,《中国正在说》的主流话语建构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阐释和补充,对主流话语的建构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二平 《青年记者》2007,(20):59-59
叙事学家把叙事分为两个层次:"故事"和"话语"。作为对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叙述与建构的产物,新闻话语无疑是一种叙事话语。叙事分析的资料不仅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童话",还包括"新闻报道"。叙事是对序列事件的再现,再现是逐一展现的过程。如果对一组事件的了解是不完整的,那么无论遗失的信息是被暂时延宕,还是被永久压制,对已知事件的阐释都可能得到被压制或被延宕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李政 《青年记者》2017,(20):76-77
纪录片是一种与电影相伴而生的影像叙事文本,也是一种影像建构的历史话语.①综观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故事化”是其经久不衰的呈现技巧之一.从学理层面讲,“讲故事”属于叙事学的范畴,其本源来自于对神话及民间传说的研究.按照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的观点,叙事包含三个层次的概念:叙事话语、故事和叙述行为,在叙事文本和想象世界之间存在着“顺序”“时间”和“视角”三种关系.②叙事者采取何种视角、使用何种语法规则,以及如何呈现事实来建构故事,直接关系到叙事客观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所谓“叙事”,就是对一个或多个事件的叙述,它既离不开事件,也离不开叙述。叙事主要体现在文学领域,或如杰姆逊所言,叙事最好的研究对象是故事、传说和小型的文学作品。但对新闻文本而言,叙事也同样重要。经济新闻的策划与报道中,采用何种叙事手段和话语策略与传播主体所追求的传播目的和传播效果有直接关系。根据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叙事学可以分为故事、话语、叙述三个层次。笔苦也将沿袭这三个层次,以媒体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宣传报道及其效果为例,分析叙事策略对经济新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闻叙事学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之国 《青年记者》2005,(10):31-33
所谓“叙事”,就是对一个或多个真实或虚构的事件的叙述,它既离不开事件,也离不开叙述。根据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叙事学可以分为故事、话语、叙述三个层次。本也将沿袭这三个层次,以新闻事实为基点,对新闻叙事学的建构做一番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从叙事学到新闻叙事学 叙事学是关于叙述文本的理论,兴起于法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69年,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家茨维坦·托多洛夫在《(十日谈)语法研究》中,首次提出"叙事学"的概念. 在《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一书中,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代表人物热奈特将叙事分为纪实的叙述和虚构的叙述,新闻被列举在了纪实叙述类作品中.其实,新闻不仅是叙述,还是人们接触最普遍的一种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9.
"趣者,解颐也".俗话说,"'噱'是书中宝","一'噱'遮百丑".  相似文献   

10.
2017年3月"两会"期间,新华网推出了"习近平关心的六件事"系列视频,将老百姓关心的住房、养老、废弃物处理、垃圾分类等六方面的社会热点问题采用融媒体方式呈现,既创新了重大民生题材的表达方式,更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新举措,产生了良好的反响。笔者旨在从叙事学的话语、故事、叙述三方面来对这一系列视频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叙事学下的新闻报道关于叙事学的定义,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研究“叙”和“事”以及它们关系的学说。“叙”,就是说,讲述,陈述;“事”,即是事件,实际存在的或虚构的事件。叙事学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涵义,狭义的叙事学专指叙事文学作品的研究,广义的叙事研究则越过了虚构的故事,而进入对一切实指的话语活动,包括社会历史、新闻报道、调查资料、文字档案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闻叙事学理论框架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齐爱军 《现代传播》2006,(4):142-144
近几年,新闻叙事学的建构问题是一个非常热门的学术话题。早从1996年开始,一些专门论述新闻叙事学的文章就不断出现,尤其2003年,两本国外的新闻话语分析专著《作为话语的新闻》和《话语与社会变迁》被译介到国内,两年后,我国学者以《新闻叙事学》命名的专著出版,完成了我国新闻叙事学建构的初创之功。但这并不就意味着新闻叙事学的建构已经完成。学界对新闻叙事学的热情,来源于深化新闻学研究的渴望。首先是希望借助新闻叙事学,深化我们对新闻的社会建构功能,尤其是意识形态建构功能的认识。对此,陈力丹先生指出:“以往我们的研究,主要是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讲故事”这一概念在博物馆展览中使用广泛,成为展览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生动性的代名词,更成为展览策划所追求的目标。“讲故事”是展览叙事的一种典型方式,具备展览叙事的典型特点,但运用更加灵活。本文以“讲故事”的展览为主要研究对象,借鉴叙事学中的“故事与话语”理论将展览策划分为“故事”和“话语”两个阶段,重点探讨如何将“讲故事”的方法融入展览策划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博物馆作为教育与文化机构,承担着传承中华历史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重要职能。省级博物馆开通官方微博,讲述"有关博物馆的新鲜事儿",扩宽了新媒体宣传渠道,为广大文博爱好者提供了及时了解博物馆展览、藏品、活动等相关资讯的新平台。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新浪微博平台博物馆官方账号实际,从叙事"故事"、"话语"、"叙述"三个角度,探究博物馆的微博新闻叙事策略和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5.
江西卫视《传奇故事》和江苏卫视《人间》均是大众类谈话节目,话题平民化、情感化、生活化,讲述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电视谈话节目作为声画兼备的音影叙事文本,运用话语、画面、文字、音响和音乐作为叙事载体,因此,可以借用电影叙事学的关于叙事者的理论对谈话节目进行分析。在电影叙事学理论中,叙事的主体被分为暗隐的“大叙述者”和明现的“次叙述者”。  相似文献   

16.
文本的漩涡——评申丹《叙事、文体与潜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学在进入中国后,似乎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上,一是经典叙事学的应用,一是与传统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相结合,而采用后经典叙事学方法的研究成果则较少。申丹在主持引进国外重要相关学术成果的同时,也以自己的研究工作引领着中国叙事学朝着与国际叙事学界相一致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7.
"付费采访"又名"支票簿新闻",英文为"check-book journalism".美国杰克·尼奥纳德和乔·索茨曼对于"支票簿新闻"这一词条的界定比较随意:向消息来源付费,让他或她说出自己的故事.香港传媒评论员赵眉则称:"‘支票簿新闻'是指新闻机构主动或被动地用金钱,向包括政府公职人员,如警察、消防员、海关或医疗人员,或向商业机构或私人团体的人员,甚至包括竞争对手的人员,购买消息或通风报信,有关金钱亦即俗称‘线人(针)费'或‘针钱'.这些活动多为幕后交易,有时会涉及贿赂与贪污行为.‘支票簿新闻'也包括新闻机构用钱向新闻来源购买独家采访机会、消息或额外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18.
'内容为王'是我国近20年媒介实践的一个重要意指概念。在文本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内容为王'言说的四种话语模式:媒介经营话语、媒介竞争话语、媒介经验话语、媒介政治话语,并进而分析话语模式的交织与冲突;解释在政治、商业、技术多重张力下'内容为王'话语变迁的演进逻辑。认为'内容为王'的意指实践既随着媒介商业化转型和技术发展的语境变化而具有多义性和历时性,又嵌入社会权力和文化传统的深层结构中而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其最主要的工作是"编"书.但要"编"出一本本好书,成为优秀的编辑,离不开"读书".编辑家陈原曾经说过,编辑"自我修养的头一条,应当使自己成为'书迷'".  相似文献   

20.
用事实说话"的"核心是‘说话',‘用事实'是方法".这是最传统的理解,长期以来,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规范性的内涵".但是,当我们现在再来诠释这一概念时,我们是否可以注入某些新内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