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法治社会的形成与道德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社会的发源地是市民社会,市民社会里孕育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及民众文化等因素在东西方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催生了法治社会,在法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道德的性质随着社会基础的变化发生了对位偏差,道德地位在德治主义传统文化的视野里也相对降低,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要正视这种变化,并立足于法治,才能有效地开展德治。  相似文献   

2.
从“领导伦理”概念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社会道德出现滑坡现象,领导伦理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但许多人在谈论领导伦理时,往往只讲领导者个人道德.似乎两者之间可以划等号。其实,领导伦理除了领导道德之外.还有制度、文化层面的涵义。德治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文化传统中特有的文化形态是伦理型政治文化。可见,伦理文化传统是我们拓展领导伦理研究思路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是历史的必然与时代的要求。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正确认识并发扬“德治”传统,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古之“德治”与今之“德治”和“德治”与“法治”这两对关系,从而建设适合中国国情与时代特点的社会主导道德,形成并完善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新型德治。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论述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传统中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时,着重指出必须紧紧抓住干部道德文化建设这个起导向性作用的关键问题,在立足于提高全社会的职业道德水准的基础上,把加强干部道德修养,建设干部道德规范,提高干部道德文化水平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地.  相似文献   

5.
在实现治国方略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过程中,江泽民提出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这是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批判继承,是我国长期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这里的“德治”,不是与人治,法治直接对应的范畴,而是在法治方略中强调道德与法治的关系问题,德治是一种以道德规范约束行为的非正式的制度约束,然而,它在法治中却处于一种基础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德治实现了其经济基础,地位和作用等现代转型,我们在法治过程中,必须加强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开创国富民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德治思想,主要包括修德配命、敬德保民、为政以德、仁政爱民、民为邦本五方面内容。儒家德治思想为德法并举治国方略提供了思想资源,为加强执政伦理建设提供了启示,有利于推动当代中国道德教育。推进儒家德治思想现代发展,要在德治取向上变重义轻利为义利并重,在德治目的上变君主专制为民主政治,在德治内容上变旧道德为新道德,在德治方法上变人治为善治。  相似文献   

7.
传统德治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弘扬。这一治国思想,对今天我们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和真正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论是中国封建国家治国思想的核心。道德在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把握传统道德的特定内涵,分析德与治在政治体制、治国手段等方面的结合,以史为鉴,为当代德治理论准备更充分的历史思考。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道德失范问题也比较突出。对此,需要正确处理法律和道德、法治和德治的辩证关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积极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加强宣传道德模范、先进典型和最美人物的榜样作用;严格治理文化市场秩序;切实规范党政官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公众人物的言行。  相似文献   

10.
加强高校教师政治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发扬、教师的使命与社会属性等角度,分析了强化高校教师政治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从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西方思潮的影响、社会发展与国情变迁等现实,强调加强高校教师政治道德建设的紧迫性;提出高校教师政治道德建设的“三维统一”模式;提出构建高校教师政治道德建设的多元机制。  相似文献   

11.
安迪.哈格里夫斯在教师教学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情绪地理"理论,其包括政治距离、专业距离、道德距离、物理距离和社会文化距离五个层面。并指出管理者在教育变革和教育政策的制定时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情绪因素,学校领导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要考虑教师的情感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要利用情绪实践活动来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工作中要与同事、领导、学生家长建立起合意的情感联系。  相似文献   

12.
从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出发,科学揭示并牢牢地把握住党的建设的主题,明确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设方向,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党的三代领导人为此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3.
从西周社会“敬德”、“保民”、“慎罚”的核心政治理念,到春秋时期民本和礼治两大政治思潮,再到原始儒家以仁礼涵摄架构起道德人文主义与政治礼治主义的伦理政治理论,中国上古社会政治文化演绎着由神权政治到伦理政治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依据马克思·韦伯关于政治合法性的三种理想类型的划分 ,从两个方面解释了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问题 :从政治哲学建构的角度看 ,中国传统政治是一种在伦理与道德之间确立其合法性根据的“德化的统治”的政治形态 ,主要表现为传统型统治 ;从政治运行状态看 ,中国传统政治则表现为将伦理榜样与政治权威合而为一的魅力型统治。循此分析 ,进一步论述了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类型的历史正当性和缺失 ,以及其与现代政治合法性的三个区别 ,指出从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的伦理道德建构转变为中国现代政治合法性的法理建构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于这一过程则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着重进行制度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文化根基的培育。中外民主法治发展历史表明缺乏思想文化根基的制度规则会形同虚设或被变通遵循,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文化根基则推动文明成长的进程。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先进思想文化根基仍较脆弱,应抓住重点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6.
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对历史上政治明和精神明优良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对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方略,要坚持不懈地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化,以推动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现行领导干部考试是对科举考试符合规律的发展和创新,但存在性质、目的之本质差异,两者各有特定的产生原因和时代价值。科举考试根源于推行文官政治、建立国家共同政治信仰的社会发展需求,文教科技发展需求,历代官吏考选实践经验教训使然。科举考试的重要时代价值表现为:创立了以考试为人才甄选的模式;促进了封建王国共同政治信仰的建立、集权官僚政治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推动了文教事业繁荣发展;有效防止了"上下无才"之国患。领导干部公选考试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新领导干部甄选机制和提高治国行政效能的客观需求;促进民主统一,维护政局稳定,革新领导干部配置、竞争、鉴别、监督机制;拓宽领导干部甄选渠道;促进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只有加大文化开放力度,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高校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搞好高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时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出人文特色、高等学校特色、职业教育特色及学院自身特色等。  相似文献   

20.
深入开展我国法治建设,需要在理念层面上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对法律实施效力的影响。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应传承的传统文化内容有:儒家和谐中庸的价值导向,修身立德的人品要求,注重伦理的道德文化;应舍弃的传统文化糟粕有:重人治轻法治的社会治理观念,忽视个体权利保护的意识思维,地位不同差别对待的特权思想。在对传统与现实、国外与国内优秀文化充分整合之后的法治理念应是科学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