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传达作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徐訏的小说创作中,占据作品主体层面的人物形象无疑是一群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徐訏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正显示出他灵魂的这种特点,有着执着追求爱与美的唯美倾向,呈现出一种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  相似文献   

2.
徐訏是一位倍受争议的作家,是浪漫、神秘、忧郁、傲骨的矛盾体。从创作风格方面而言,徐訏继承了西方现代主义风格,并将其中国化,作为心理学者的徐訏,显然在小说中注入了许多弗洛伊德的观点,更使作品显得神秘莫测;从哲学性格方面而言,是一位立志于追求完美的作家,然而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导致其迷失自我,忧郁、焦虑;从正义人格方面而言,不失为一位拥有民族气节的正义之士,作品中的爱国情感虽隐藏较深,却真实可信。在岁月的长河中,徐訏是一颗闪烁的明星。  相似文献   

3.
徐訏认为"和谐就是自由"。只有把"谐和"视为徐訏的理想,才能把握徐訏的精神世界,把握徐訏作品的哲理性内核。  相似文献   

4.
徐訏伦理思想体现在作品中表现出作者的真性情,在徐訏思想中,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还是一种实践理性精神。徐訏伦理思想中的道德判断是以人为根本出发点,以机缘变幻为动力;道德规范是理性与同一性;职业道德和婚恋美德反映了徐訏的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5.
距离把持中的浪漫超越——论徐訏小说中的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徐訏小说创作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浪漫距离的视角,研究徐訏小说的创作。文章从徐訏小说的环境设置、人物刻划、情节构思等方面,梳理其小说中的“距离”,并研究徐訏企图在对宗教的沉思中,达到那种独特的“距离”感。论文在对徐訏独特的审美观的分析中,研究其创作的这种“距离”追求,并寻觅徐訏创作的发展和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徐訏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学者,其作品以充满浪漫传奇色彩和娴熟运用西方文艺理论而著称。徐訏曾赴法留学并获哲学博士学位,在法期间,他创作了成名作《鬼恋》。徐訏的作品中既浸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笔墨,又融合了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独特技法,最终形成了他创作上中西方和谐共生的独特美感。  相似文献   

7.
徐訏小说对异性之爱有较高的探讨热情,并将其上升到形而上的情爱本质的追问.本文通过徐訏的<盲恋>来分析其小说中所体现的"审美距离"说与灵肉交融的爱情美学理想的矛盾统一,并通过解决矛盾,将徐訏的情爱理想及其对世俗婚恋的认识的轮廓勾勒出来.  相似文献   

8.
根据徐訏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可将其分为三类:奇幻小说、心理小说和现实小说。奇幻小说浪漫的传奇色彩、幻美的理想主义情调和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赋予作品奇特的艺术魅力;心理小说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隐秘的人性探测;现实小说以展示社会问题为主旋律,显示了徐訏对现实社会的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9.
王莹 《文教资料》2012,(32):73-75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乏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作家,徐訏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圣经》的影响下,徐訏小说的语言表达多了温婉与清丽、沉郁与感伤,呈现出"在乐园"——"失乐园"——"复乐园"的叙事结构,基督教教义也使其小说蕴含着博爱与忏悔的内在精神。本文试从徐訏与基督教的渊源、《圣经》文本对徐訏小说的影响、基督教精神对徐訏小说内在精神的影响三个角度对徐訏小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徐訏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数量庞大,拥有一批海内外忠实读者,1950年奔赴香港之前的小说更是一次次掀起了内地读者的阅读热潮。徐訏赴港前的小说所以畅销,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徐訏成功地把握了传播者、接受者、传播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报人、编辑的身份使其对图书市场有一种灵敏的嗅觉,他可以根据接受者的特点把握传播内容,同时,徐訏的大众文艺观也使他可以针对读者进行有效编码,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畅销作家。  相似文献   

11.
施蛰存和徐訏的小说创作在20世纪独树一帜,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有色彩的描写,从不同侧面给我们展现了作家的审美特点。本文以《魔道》与《鬼恋》为例,深刻剖析他们作品中以黑色为基调展现出的丰富的色彩性,以及渗透在作品中的不同蕴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施蛰存和徐訏的整体创作。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徐訏崇奉“快乐主义”式的情爱.此后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徐訏沉潜地探索情爱幸福之径.在小说《吉卜赛的诱惑》中.徐訏建构了道家意味的“吉卜赛”爱欲解放理想,这与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构想不无契合,达到当时思想界在此问题上的高度.另在小说《英伦的雾》中,徐訏运用人格心理学探讨婚恋主体的人格类型及其配对,兼及婚恋幸福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13.
徐訏的传统文化情结相当深厚,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学文本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徐訏对传统文化并未全盘接受,而是接纳从传统文化肌体上剥离出来的带有民间色彩与世俗气息的思想信念.徐訏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马克思主义、理性与非理性人文主义、基督教、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等都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訏文化观照的中心,他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但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化的一面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更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传统与现代性交织并向现代性倾斜是徐訏小说明显的文化观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李婷 《文教资料》2007,(33):19-20
徐訏是一个"距离"意识非常浓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谈到爱情、友情、审美都强调"距离"的重要性。本文以《盲恋》为个案,重点分析徐訏笔下的"美的距离"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爱情是否存在和继续。  相似文献   

15.
徐訏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创作成就特别突出的作家,文章试图对徐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与概括,使得读者对徐訏研究状况有一个整个认识,从而对徐訏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徐訏被认为是一位现代主义作家,但是与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不同的是,徐訏的创作思想和创作背景更具民族特性。他更多地关注了人生的审美关系,探索人性意义的空间,寻找人的生命标准,其目的依然是建立一个和谐理性的世界。通过把西方哲学的外在超越和东方哲学的内在超越结合起来,徐訏创造了一系列“中国化”的现代主义作品,为现当代文学提供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性体验文学范本。  相似文献   

17.
徐訏是位文坛全才,小说、新诗、散文、戏剧都有很高的成就,小说更是声誉斐然.徐訏擅长描写传奇故事,他的小说充满浪漫色彩,情节富有戏剧性.但他的小说并不仅仅在写故事,而是通过故事来写生命的哲理和宇宙的玄奇,传达出徐訏对艺术美和人性之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徐訏的小说大胆借鉴西方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创作技巧,鲜明地反映了新文学雅俗对立的逐渐消解以及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由旧到新的转变。徐訏潜心塑造的女性人物可视作其小说思想与艺术的一个支撑点,集中而又鲜明地反映出徐言于创作的艺术特色和文学史价值。徐訏在创作中,大胆糅合多种元素,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既闪现着神性的光辉,又具有鲜活的人性,既带有抽象的诗性之美,又具有生动的个体特征。徐訏小说女性人物塑造的特殊性,也是理解徐訏小说思想艺术价值与文学史开拓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徐訏在动乱的时代中长大,经历了两次大的革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短短几十年工夫接触了各种社会思潮,也实践着各种学说。作为"旧时代"成长起来的"新学人",徐訏处在"旧道德"崩塌与"新道德"未治的两难境地。于外,徐訏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向个人主义道德观的转变,于内,徐訏尝试建立两性和谐的性别道德观。而在其小说之中,道德观的演变与他的创作理论形成了彼此吸收、互相转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徐訏的传统情结相当深厚,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学文本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徐訏对传统文化并未全盘接受,而是接纳从传统文化肌体上剥离出来的带有民间色彩与世俗气息的思想信念。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訏文化反思的中心,他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但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化的一面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更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徐訏小说受到中西文化两方面的影响,传统与现代性交织并向现代性倾斜是其小说明显的文化反思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